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方法與對策
事業單位的產生是基于我國計劃經濟而出現的,它是由國家財政支持通過開展公益性服務的非營利機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逐步發展,越來越多的事業單位融入到了市場經濟活動之中,因此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方法以及手段也會隨之發生了變化。傳統的事業單位經濟主要來源于國家財政的撥款,這就導致了事業單位對國家財政的依賴性很強。在經濟發展的今天,事業單位的經濟來源卻更加的多樣,這在減輕國家財政壓力的同時,也為事業單位自身的發展帶來了契機。
1、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目的
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目的與一般企業經濟管理的目的有著十分明顯的區別,那就是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讓相應的資源得到最為優越的分配,從而讓事業單位的利益達到最大化,以便更好的服務于社會。
2、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方法
2.1加強內部監督管理
要使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發揮更加的作用,首先要完善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機構的相關制度,一般來說大多實業集團經濟管理上出現問題的根源都是因為相關的制度不完善,而限制了自身的發展,當經濟管理制度不完善時,事業單位遇到新的問題相關的人員就不能對其進行有效的解決,從而阻礙了事業單位的發展。此外經濟管理制度不完善還很容易導致權力腐敗的情況出現,因此加強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內部監督就顯得十分的必要。只有加強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內部監督管理,才能更好的結合人力、財力以及物力來對事業單位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進而提高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水平,最終促進事業單位的發展。
2.2促進事業單位投資策略的優化
眾所周知事業單位是非盈利性質的機構,它更多的是促進社會整體福利的提升以及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而不是為了追求自身的最大的利益。然而當事業單位更多的融入到市場經濟活動當中時,不可避免的需要進行一些投資活動,這些投資活動再減少國家財政壓力的同時,也會促進事業單位的經濟發展,因此確保投資策略的科學性,讓投資活動更加的提升社會的福利就需要事業單位相關的人員進行合理的決策。
2.3完善職員收入分配制度
在市場經濟活動過程中,不管是哪個企業,都十分重視對于職員的收入分配制度,在事業單位也是一樣。事業單位經濟管理過程中,合理的職員收入分配制度能夠有效提升工作人員對工作的積極性,因此事業單位經濟管理需要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事業單位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只有結合國家的相關政策,逐步的完善職員的收入分配制度,才能在促進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的基礎上讓事業單位的工作目標得以完成。
3、如何提升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水平
3.1轉變財務管理的理念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水平得到了全面的發展,這就使得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當中傳統的管理方法已經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改變經濟管理的模式,促進事業單位的發展,我們需要轉變財務管理的觀念來認清事業單位經濟效益的重要性,不能因為事業單位是非營利的機構就忽略經濟效益。而是要把經濟管理的目的最大化的發揮出來,此外還需要提升事業單位經濟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以避免在具體的工作中出現不必要的問題。
3.2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
構建科學合理的經濟管理制度需要充分的發揮事業單位相關人員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讓經濟管理的具體事務落實到具體的工作當中,在預算、執行以及核算的工作當中進行內部以及外部的監督管理,能夠有效的促進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整體水平的提升。
3.3確立風險意識
當事業單位更多的融入市場經濟活動當中時,它就存在了一定的風險性,尤其是事業單位增加投資活動時,它的財務方面的風險性也就越大,只有事業單位的相關工作人員在投資活動中樹立風險意識并結合其自身的實際情況,才能減少和杜絕項目運作的風險。此外事業單位相關工作人員還要嚴格控制資金的收入以及支出,國家或者地方政府要對事業單位的資金收入和支出進行嚴格的監控,只有這樣才能讓事業單位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進而促進事業單位的發展。
結語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原本的經濟管理方法已經跟不上時代的需要,在事業單位的經濟管理當中,我們更需要與時俱進,制定合理的制度,培養優秀的管理人員來促進我國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發展。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夠給我國事業單位經濟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幫助。
作者:丁杰彬 翟欣 單位:南昌大學共青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www.cssfps.cn/qkh/6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