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職業能力的概念
瑞士經過對不同專業的3000余名畢生進行調查,得到并歸納出使畢業生順利就業并取得職業成功的5個要素。①就業動機良好的個人素質,包括堅忍不拔的毅力,嚴謹的工作作風,充沛的體力和精力,自我管理的自主性,靈活的應變能力等。②人際關系技巧,即交際能力,適應能力與人合作能力等。③掌握豐富的科學知識,即有廣博的、綜合性、跨學科的知識組合,及多元化的教育背景。④有效的工作方法,包括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策劃運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⑤敏銳的、廣闊的視野,即具備創業者及企業家精神,能站在全球的角度多向思維甚至是批判性思維方式分析和處理問題上,能在世界各地尋求發展,開拓事業。結合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給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下一個定義: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就是大學生通過在校期間的知識學習和素質開發而累積的、能夠使之成功就業持續就業并在崗位上取得優秀工作績效的綜合能力。在內涵上,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就一個直接反映高校評價及其畢業生擇取標準的重要概念。對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個人而言,職業能力包括個人獲得成功就業,維持就業以及獲得晉升的能力,并且擁有可以隨時獲得成功就業的相對機會。
2.高校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導致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是大學業生職業能力開發的主體,其培養大學業生職業能力的過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對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缺乏應有的重視
目前,高校對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認識不夠,缺乏應有的重袖。表現在:①沒有把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培養上升到高校辦學的戰略高度。高校常常更多地強調學科或科研發展規劃,對將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列入學校發展的長遠規劃不夠明確,對如何將職業能力列為教學的主要任務也缺乏清醒的認識。高校對職業能力概念的理解還十分模糊有,將其誤解為應聘能力,職業能力的培養僅僅停留于大學生畢業前的就業指導、心理咨詢、公布就業信息等。這些做法缺乏戰略眼光,無法從根本上提高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②重書本知識傳授,輕學生能力培養。高校傳統的教學方式只重視傳授書本知識,這種“格式化”的教育模式以提高學業生的應試能力為主要目標,缺乏針對學生個性特點的引導,學校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體系側重于考試分數,忽視對學生能力提高的引導,致使學生的絕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考試分數上,極大地制約了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③重辦學規模輕教學質量。近幾年,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高校我辦學條件的緊張狀況顯得較為突出。從整體上看,由于師資、教學設備相對緊缺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受到制約。
2.2尚未健全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機制
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機制不健全突出表現在:首先,沒有建立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組織體系。例如,高校往往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任務推給某一個單位,學校系統內部各單位配合不力,相互推諉,這使得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無法形成合力,在師資、經費、場地方面也得不到保障。其次,未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設置科學的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沒有針對社會變化加重拓展知識和實習環節,這導致學生知識面狹窄以及與社會所需脫節,尤其是在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再次,尚未形成有利于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文化氛圍。良好的文化氛圍是創新賴以生存的土壤。培養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必須有一個利于創新的文化氛圍,而這種氛圍包含的內容極其廣泛。目前,高校創新文化氛圍在兩個方面尤其令人堪憂:一方面是心態浮躁,急功近利,另一方面是弄虛作假,不講誠信,這些都是創新的大敵,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有百害而無一利。較為突出的是,我國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正面臨科學獻身精神的沒落,學習趨于功利化、物質化。
3.高校提升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對策建議
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不足造成了勞動力市場上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供過于求與供不應求并存的雙向矛盾,直接影響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順利就業。因此,高校要以就業市場的人才需求為導向,樹立以學生能力為本的新人才質量觀,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改變傳統的重知識、輕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服務社會所需要的各類人才。樹立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育理念。高校要深化教學改革,轉變教育理念,實現由人才供給向社會需求導向轉化。建立和完善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機制。實踐能力是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現順利就業的前提,高校應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建立和完善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機制。建立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考核機制。高校應把學生實踐能力作為素質考核的指標并進行細化,加大實踐能力評價在衡量建筑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中的權重。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在選課體系上,改變目前專業課過重的局面,適當增加選修課比重,學生可以跨系、跨學科選課。從而拓寬大學生的知識廣博度,增強了學業生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作者:石東斌 滿莉 李順秋 單位: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