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悖于農推碩士將來主要在農業和農村發展領域從事技術研究、技術推廣與應用的潛在就業前景。農業政策研究類論文比例偏高,占到樣本的40%,此類論文大多偏重于基礎理論研究。而應當作為農推碩士論文寫作首選類型應用研究類和技術示范與推廣類論文分別占17%和24.5%,對于重視農業技術開發與推廣,側重于農業實際應用的農推碩士來說,這兩類論文的比重明顯偏低,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農業推廣碩士的論文寫作重點還是應放在農業生產技術的開發、轉化與推廣應用上,立足于應用性而不是學術研究性,這是相比于農學碩士而言,農推碩士所獨有的特點。
論文內容。部分論文選題不合適,所研究的問題范圍過大,對于一篇僅需三萬字左右的碩士論文來說,題目涉及問題大、多、廣,反而哪個問題都說不清楚,造成論文內容寬泛,既沒有進行深度系統的分析,也無法得出有現實借鑒意義的深刻結論。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論文"大而不實",小而不深",即論文選題過小,論文題目是學員根據自身工作實際或生活區域的現實問題來設計的,這就需要學員結合實際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獲取第一手資料,來作為論文理論和技術方面的支撐。但事實是由于自身條件困難或對論文的不夠重視而沒能進行深入透徹的研究,結果導致論文既沒有理論創新點也沒有解決好實際問題,且對其他地區缺乏普遍借鑒意義。研而不究,有的論文整篇都是對調研或實驗數據的簡單羅列,并沒有用相關理論或先進技術手段來進行分析,論文難度不夠,內容不夠飽滿,不能得出有實用價值的結論。
論文外在形式。學位論文都有規定的形式標準,以便保證學生論文寫作的規范性和論文的學術質量。從現有論文樣本來看,學生論文結構不完整、不嚴謹的情況仍存在,論文中缺少引言的、沒有英文參考文獻或參考文獻過少的問題相對較多;論文格式不規范,論文整體結構排版缺發統一標準,文獻引用和參考文獻標注方式五花八門,論文中的圖表、文字排列不符合要求,字體、字號等細節問題處理上過于隨意;有的論文篇幅過短,內容過簡單,達不到一篇碩士學位論文應有的份量,且各部分內容繁簡安排不當,主要內容不突出。
一、論文質量問題的原因探究
1.缺乏專門針對農業推廣碩士制定的論文評審基本要求和指標
農業推廣碩士在我國實行的晚,如何更好的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各培養單位都還在探索當中。對于不同類型的農推論文,各自的基本要求及評價指標,并沒有一個統一可以執行的方案,不同類型論文在論文選題、論文內容、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具體要求也不明確,這既不利于培養單位對論文進行有效的評審,也使得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沒有明確的標準可以參照。很多農推碩士培養單位只是簡單套用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方案,論文評審標準偏重于學術研究,不適合農推專業學位教育對應用型人才的特殊要求。因此農業推廣碩士論文無論是外在寫作形式上還是內在硬性質量上,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問題。
2.缺乏行之有效的學位論文質量過程保證體系
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的寫作是一項綜合的系統的工作,學位論文的產出過程需要所有相關組織和人員的有效參與,才能保證論文質量。培養單位、管理部門與管理人員、導師、校外專家與學生本人一起都是保證論文質量的重要主體,但是實際上在學生論文寫作的過程中,能有效參與其中的人員和參與人員精力的投入都是少之又少,論文偏差無法及時得到糾正,論文進程中質量也得不到有效的監督。其次,從論文選題-開題-中期審查-論文答辯-論文評優與評估的過程中,論文質量過程保證的這些關鍵環節,還待更加嚴格的執行,其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流于形式的狀況還存在。
3.工學矛盾和異地教學矛盾
由于農業推廣碩士的特殊身份問題,即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脫離工作崗位,而且學員的學歷背景差距較大,有的已經畢業多年才重新回到學校學習,相對于其實踐工作能力,基礎理論和外語水平相對較薄弱,因此學位論文的理論分析往往不夠深入,論文寫作能力稍差,參考外文文獻相對有困難。此外,在職攻讀學位,仍存在學習與工作的矛盾,論文寫作時間難以保證。異地教學也給農推碩士的論文寫作帶來一定的挑戰。農推碩士的教學方式是在一段時間內集中授課,時間短且知識量大,學員短時間內可能無法完全消化吸收,回到工作崗位上若沒時間進行連續學習,勢必將影響到學員的理論水平和日后的論文質量。在論文撰寫階段,學員也不能脫產進行資料查詢和論文寫作,不能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的大量文獻資源。對于論文的進展情況,存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該如何構思,也無法得到指導老師的及時指導和糾正。論文中如何將理論與實際進行更好的結合,第一導師和第二導師之間難以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
二、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質量保障措施探析
1.明確農推碩士不同類型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及評價指標
農推碩士學位論文根據不同的內容設計可分為不同的論文類型,如本文上述提到的應用研究、技術示范與推廣、農業工程與項目管理、調研報告、農業政策研究等等,每一類型的論文在各自的選題、內容和寫作方面都有各自特有的要求,因此從多方面、多角度找出依據,對農推碩士學位論文進行形式分類,并針對每一類型論文確定其基本的評審要求及詳細的評價指標,對于規范農推碩士論文寫作,提高論文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2.完善并嚴格執行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質量過程保障體系
完善學位論文質量保障的相關規章制度。對論文在整體上要達到標準做一個總的概述,并規定出硬性指標,如論文結構構成、論文字數等;學位論文的各塊組成部分,從封面、摘要、目錄、正文、參考文獻到致謝的要求,要做出詳細的說明;論文的選題與開題報告、論文中期報告、論文評審與答辯每個環節所要進行的程序和步驟,負責各環節工作的相關人員的職責,如何有效的執行,要有過程監督,保證落實到位。明確導師的指導工作,制定文字性工作手冊。導師應參照工作手冊,明確自身職責,在論文寫作全程中都要與學生保持密切的聯系與互動,定期主動向學生詢問論文進展情況,給予指導。組成專家小組,指導論文寫作。培養單位聘請校外專家與學校指導教師一起組成評議小組,在論文開題報告和論文中期審查時,針對選題是否合適及論文中期的進展情況,給出意見,農推碩士在專家和指導老師建議的基礎上,及時對論文選題和內容進行調整。加強學位論文質量的評價與監控,做好質量檢查工作。論文答辯前,交與有農業實踐生產和管理經驗的高級職稱專家或校外理論水平較高的學者進行評閱,對論文選題的合理性、理論分析程度、創新性、工作難易度、技術方法的使用以及成果的效益性進行嚴格審查,合格后才準予答辯;答辯中的評審要嚴格,要有適當的不合格比例;組織學位論文評優活動,作為一種激勵機制,提高學生論文寫作意愿。建立論文信息反饋長效機制。管理部門可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主動收集論文反饋信息,收集論文導師,校外專家和盲審老師的建議,并對各方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加以整合,應用到今后的論文指導與監督中;充分發揮農推碩士在論文信息反饋中的主體作用,營造寬松平等和諧的學術交流氛圍,方便他們將自己撰寫學位論文中遇到的問題及對導師和培養單位的意見反饋給管理部門,為今后做好學位論文質量保障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3.聯合農業部門合作辦學,完善雙導師制度
農推碩士專業學位主要是為農業應用部門培養人才,農業部門對人才的要求也是學校培養學生要努力的方向,因此在培養過程中,學校要及時全面了解農業部門的生產和管理需要,適時對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進行調整,通過更高效的教學手段提升學員的理論水平和論文寫作能力。此外,要充分發揮農業部門對農推碩士論文選題和論文成果產出形式的指引作用。實行雙導師制,校內導師負責論文的質量關,對論文選題和內容寫作等理論上的問題提供可行性建議;聘請校外有經驗的高級職稱人員為第二導師,為論文寫作提供具體技術指導。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內蒙古農業大學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的實際情況,對農推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得出一些結論。農推碩士論文整體狀況較好,但基于農業推廣碩士在我校乃至我國起步較晚,在制度和規范的設計上還不健全等原因,論文在內在質量和外在形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針對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借鑒工程碩士對學位論文的管理經驗,提出農推領域應盡快制定論文標準細則和評價指標,完善論文質量過程保障體系并嚴格執行等建議。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在農推碩士學位論文制度不斷完善的基礎上,論文質量定會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作者:張雨 單位:內蒙古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