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酒文化論文
幾千年來,通過釀酒技術的日趨完善和成熟,以及改朝換代酒政和酒令的不斷變化,酒文化不斷從物質層面輻射到精神層面,進而形成了相對獨立、蘊涵豐富、完整而系統的酒文化體系。從形形色色的飲酒器皿到文人騷客的書畫詞曲,以及關于酒的典籍掌故等一系列事物中反映出中國酒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地大物博,少數民族眾多。當酒文化與少數民族的風俗禮儀相結合時便演變出五彩紛呈的民族酒俗。在西北遼闊的高原上,土族和藏族等少數民族在與這片神奇的高原融合的過程中演化出了獨特的飲食文化和飲酒風俗。大自然的嚴寒殘酷,昆侖山的巍峨蒼茫賦予了高原人民淳樸自然、熱情豪放的性格。西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這片神奇的高原上,有回、漢、撒拉、蒙古、土、藏等多個民族。他們休戚與共,共同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孕育出獨具西北魅力的文化。在西北眾多民族中,最具獨特的為土族和藏族,西北的這片土地因為他們而大放異彩。土族廣泛分布在青海、甘肅、四川等地區。長期以來,他們獨特的文化藝術為這片高原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而關于土族的了解,很多人則知之甚少,而他們的民族文化卻讓人癡迷。他們將瓦藍色的青稞釀成了甘甜的青稞美酒,而美酒給予了他們勇敢和智慧。七彩的花袖,旋轉的輪子秋,熱情的安召舞,表達著土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青海互助這片美麗的土地因為土族人民的智慧而大放異彩,也因青稞酒的美名而聲名遠揚。關于土族的起源,在青海互助土族中,廣泛流傳著祖先成吉思汗屬將格日利特(格熱臺)率部留駐今青海互助縣一帶,以后與當地霍爾人通婚,逐漸繁衍而成土族的傳說。漢文史籍也有成吉思汗所部蒙古軍曾來西寧一帶的記載。據研究,土族傳說中的霍爾人很可能就是吐谷渾人,這與民和縣境內的土族人自稱“土昆”(音吐渾)相合。趨于統一的認識是:以歷史上的吐谷渾人為主體,在以后吸收了部分羌、藏、蒙古、漢等民族成分形成發展而來。土族早期從事畜牧業生產,這和土族來自游牧的霍爾人和蒙古人有關。后來轉到以農業為主兼營畜牧業。至少在明初,土族人民已知農耕,農作物品種主要有小麥、青稞、土豆等。
其中,青稞作為青藏高原獨有的農作物賦予青藏高原上的少數民族獨特的飲食風俗和習慣。麥思如、雜面搓魚兒這些獨具特色的美食都是以青稞為原料。而關于青稞在青藏高原的種植歷史可以考證為:在距今35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西藏昌果溝遺址內發現的青稞炭化粒,說明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雅魯藏布江流域中部已經形成了與長江、黃河流域遙相呼應的以青稞為主要栽培作物的農業。隨著時代的進步,中原文化的傳播,以青稞為原料的釀酒業在青海河湟谷地逐步發展起來。據史書考證,青海有4000年的釀酒歷史。《青海通史》記載:“青海早在卡約文化和齊家文化時期就有陶制酒器。”而在青海湟水河畔出土的漢代灰陶瓷釀酒器也證明早在漢代,青海河湟地區的釀酒技術已臻于成熟。公元1264年,青海的釀酒業進一步發展,土族先民一直都有釀造青稞酒待客的習俗。他們將青稞煮熟作為原料,用當地草藥拌和做曲子燒出一種白酒,稱為酩餾酒。青稞和青稞酒豐富了土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當青稞酒與土族文化相遇時便迸發出獨特的酒文化。人們在與大自然的斗爭和磨合中總是伴隨著對自然的敬重和崇拜。從赤山黑水間長途遷徙跋涉而來的土族先民逐漸從游牧生活轉變為從事農業生產,他們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收獲了青稞,并用土法工藝釀造出了清香甘美的青稞美酒。為了感謝上天對土族人民的恩賜,土族人民賦予青稞和青稞酒神話般的色彩。
從西王母身邊的大青鳥噙食飛過,播下五彩的青稞拯救苦難中的百姓,到八仙之一的鐵拐李感謝老嫗施茶之恩,將瑤池盛宴中帶來的美酒倒入威遠古井,井水便可釀造青稞美酒等神話故事,無不反映出土族人民對青稞和青稞酒特殊的感情。青稞和青稞酒在土族人民的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土族眾多的祭祀禮儀中,都有用銀碗向天和神敬奉青稞酒的禮儀。在土族納頓節的表演和慶祝中,先以舞蹈形式表現的啞舞劇《莊稼其》反映父親向兒子傳授農業生產技術的情形,表演生動、細膩,滑稽逗人。接著往往表演三國故事《三將》和《五將》等,最后為表現土族祖先從事畜牧業生產時期的生產生活、再現土族先民與大自然頑強斗爭精神的面具舞———《殺虎將》。在祭祀中,最為重要的是向神敬獻青稞酒,表示對神的敬意,青稞酒取青稞之精華,人們認為酒是人和神溝通以及自身溝通靈魂的最好介質,通過酒,人們向神示以最崇高的敬意,而神的旨意也通過一滴滴撒向天宇的青稞酒和五彩的風馬傳遞到人間。在神秘的青藏高原,每逢納頓節和其他重大的祭祀節日,都會看到人神共飲的壯觀畫面,在祭祀活動結束后,人們載歌載舞,不停地用大海碗向對方敬酒,以此助興,人們在舞蹈中陶醉了,喜慶和歡樂的高潮一浪高過一浪。所有對美好生活的祝愿、豐收后的喜悅在一杯杯清澈甘甜的青稞酒中得到傳遞。青稞酒在土族人民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僅體現在祭祀慶祝活動中,更體現在他們生活的藝術中。“敬你一碗青稞酒,遠方的好朋友,一泓泓清醇的海子喲,映醉了你雙眸;敬你一碗青稞酒,遠方的好朋友,一簾簾甜美的瀑布喲,飲醉了你的歌喉……”在青海悠揚的民歌“花兒”中不乏與青稞酒有關的曲調,如果說“花兒”是盛開在高原人民心中的一朵奇葩,那么青稞酒就是滋潤這朵奇葩的雨露。不管是酒醉時的即興傳唱,還是“花兒”會的擂臺比賽,青稞酒與“花兒”總是形影不離,“花兒”唱出了土族人民的靈動婉約,而青稞酒則喝出了土族人民的熱情與豪放。“杯小乾坤大,壺中日月長”,無論怎樣,土族人民的生活都要直接或間接地與酒搭上關系。這種關系的物化還在于酒趣。酒趣富于酒令之中,酒令則純是以文化入酒的,是酒文化中的文化精粹。
土族人喝酒時喜歡行酒令,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遠方客人到訪,主人都會端出大碗的青稞酒,主人和客人圍坐一起,開始行酒令,從客人進門時的下馬三杯酒到桌上的行酒令的大碗酒,都表達出主人對客人的尊敬。酒場合中的酒令以曲調的形式唱出,酒令中最多的就是祝福的詞語。如四季發財、六連高升、八福長壽等,在一首首酒令、一杯杯美酒中,土族人民互相表達著對對方美好生活的祝愿。在酒令中有的則蘊含著七竅探梅、七賢鬧竹林、八仙過海等精彩的歷史典故,有趣的酒令不僅體現出土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也將他們對中華古文化的良好傳承體現得淋漓盡致。酒陪伴著中華民族一路傳承至今,也隨著人們生活的變化而富有了新的特色,無論怎么變化,中華酒文化都是那樣的博大精深。酒豐富和滋潤了人們的生活,更成為藝術和文化發展的活力和源泉。在西北這片神奇的高原上,從遠古時期傳承而來的青稞美酒如同日夜滋養這片高原的雪域圣水一樣讓這片高原散發著獨特的人文氣息和藝術魅力。高原人民在旋轉飛舞的安召舞里領略著生活的真諦;在一聲聲響徹天宇的天籟之音中,找尋著真實的自己;在一杯杯美酒的陪伴里,感悟著高原造物者的神奇,領悟著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酒的釀造過程是一種美的享受。春天撒下青稞的種子,在不經意的等待里破土而出,長出稚嫩的身體,又一陣陣谷雨的滋潤下,終于迎來了那個讓人看到希望的盛夏。只輕輕的一個轉身,聞到了秋的氣息,是十月厚重的霜給了收獲的訊息,于是成捆成捆的青稞收入人們的懷抱。在顆顆細粒入倉的夜晚,在凝視的目光里,青稞酒以最美的姿態向我們陳述了她放肆的美麗。可以聞到的是酒的醇香,看到的是高原酒文化的源遠流長,可以感受到的是漫天雪花里我們心中的那片暖陽。青稞以其頑強生命力昭示著高原人民的頑強與自信,而青稞酒以獨有的甘甜和醇厚象征著高原人民的淳樸和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