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當前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大背景下,商業銀行傳統的資產擴張增長方式難以為繼,票據業務經營機構面臨著金融深化、經營發展轉型、資產質量管理等。在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發揮風險管理的服務支撐作用,創造經營價值,成為票據經營機構和監管部門亟需思考和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試從當前業務實踐出發,提出深化票據業務市場建設與風險管理的對策思。
關鍵詞: 票據 新形勢 風險管理
作者:肖小和 中國工商銀行票據營業部副總經理 副研究員
張 蕾 中國工商銀行票據營業部資產風險管理部總經理
張涵文 中國工商銀行票據營業部資產風險管理部FRM
一、我國經濟金融發展新形勢對票據業務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一)宏觀經濟結構調整
近年來,全球經濟金融形勢不景氣,我國P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受外需沖擊較大的小企業和部分產能過剩問題突出行業的企業暫時仍無法擺脫經營的困境,企業不良貸款增長是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慣性下滑的主要因素之一。金融市場穩中偏緊,銀行惜貸心理有所加劇,企業融資困難無法得到有效解決。由于經濟下行壓力和產業結構調整造成部分行業、企業經營狀況惡化,企業在資金周轉和去庫存上存在較大問題,實體經濟仍存較大困難。商業銀行票據業務交易背景審查不嚴,隨意簡化和逆流程操作,是票據案件屢發的內部原因,民間融資市場巨量票據和民間融資無序發展是票據詐騙高發的外部原因。票據使用缺乏真實貿易背景支撐,商業銀行票據資產逾期、公示催告票據激增、票據糾紛訴訟等情況有增不減。
?。ǘ╇娮踊鹑诩涌彀l展
當前,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迅速向金融領域滲透,金融電子化和信息化發展明顯提速。自人民銀行2009年電子商業匯票系統上線以來,電子商業匯票呈波浪式增長態勢,2013年全年承兌量達到1.63萬億元,貼現和轉貼現量達到2.59萬億元,電子商業匯票以其特有的交易便捷性獲得了初步發展。然而,傳統紙質票據業務的運作方式仍是票據市場主流,且未完全適應電子化、網絡化金融的快速發展,紙質票據的運作方式與信息化條件下金融市場、貨幣市場發展態勢不匹配。
?。ㄈ├适袌龌M程加速
隨著金融的不斷深化,央行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步伐也在加快,2013年7月20日,央行宣布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對商業銀行傳統的信貸利率差盈利方式造成沖擊。受利率傳導機制影響,在局部時點票據市場主體博弈的復雜性和貨幣市場利率運行的不確定性,加劇了票據市場利率走勢波動的頻率和幅度,一方面增加了盈利機會,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票據交易利率風險。受利率市場化程度加深、經濟增速放緩、監管規范增強等因素影響,銀行生息資產規模擴張放緩、凈息差收窄、撥備增加,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明顯放緩。在規模擴張有限、依靠買賣價差獲利的票據經營模式下,商業銀行不僅要考慮利率波動對自身頭寸的影響,還要考慮利率波動對經營策略的影響。
?。ㄋ模┙鹑趧撔路€步推進
依托于國內經濟高速發展所提供的經濟基礎,商業匯票由最初的支付結算工具逐漸進化為融資生息工具,其功能不斷得以創新開發。近階段,以票據池、票據資產管理、票據托管為代表的一系列中間業務應運而生,票據衍生產品呼之欲出,商業銀行將票據資產作為基礎資產開展金融產品創新可謂層出不窮。票據市場金融創新有助于提升票據業務創新發展水平,促使金融機構進一步客戶需求,有效改善自身盈利結構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五)票據市場參與主體變化
長期以來,基于票據業務不可替代的調控規模、優化結構、擴大收益作用,商業銀行大力發展票據業務,票據市場參與主體由國有及股份制商業銀行擴展至外資銀行、財務公司、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及農信社等眾多銀行類金融機構,乃至券商、基金、信托、保險公司等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參與主體的擴展能夠進一步促成互補易,起到繁榮市場的作用,但如參與主體良莠不齊,個別機構業務管理和風控機制不到位,其違規經營票據業務的風險便可能在票據鏈條內傳染蔓延,造成票據市場參與主體風險管理成本的整體上升。
(六)監管系統
我國現行金融監管為多頭監管模式,且表現為行業監管而非功能監管。銀行類金融機構辦理票據業務須接受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監管,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則須接受證監會或保監會監管,監管主體的不統一,將造成不同機構辦理相同業務的監管標準和政策尺度不同。近年來人民銀行對票據業務管理總體趨于放松,銀監會監管尺度日趨嚴格,而證監會、保監會監管要求仍有待跟進,不同監管主體和監管政策之間的不同步性可能導致票據業務存在制度障礙和政策壁壘,對票據市場的縱深發展帶來諸多不確定性。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