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計劃總結
年,全區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打造綠色人居、發展綠色經濟、加速綠色崛起”主題,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以污染減排和生態保護為核心,更加突出優化發展環境和污染源頭預防,更加突出抓好環境安全保障和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環境問題,以更加扎實有力的舉措,促進全區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污染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突出環境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一、全面完成污染減排目標任務
1.根據市政府下達的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制定區年污染減排計劃,分解下達污染減排具體任務。組織開展好污染源普查更新調查工作,為我區“十二五”污染減排和環境統計工作奠定基礎。
2.加大城市污水管網建設力度,提高污水收集率,督促污水處理廠規范運行。積極推行清潔生產、節約生產,督促興樂銅業公司盡快完成天然氣替代工程。
3.強化項目環評前置審批,嚴把污染減排源頭關。加強污染減排項目統計、監測和考核力度,落實節能減排責任制,確保超額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
二、積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工程
4.制定并組織實施《區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督促各相關單位實施一批流域綜合整治、飲用水源環境保護、農村生態保護等工程項目。
5.制定《區年度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工程和污染減排考核辦法》,分解下達年度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工程任務,簽訂目標責任書。加強督查、督辦力度,確保工程項目按質按量按時完成。
6.用足用好國家關于加強農村環保工作“以獎促治”和“以獎代補”等政策措施,以農村生態示范創建和村鎮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加快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村污染防治能力,積極創建生態區、生態鄉鎮和生態村。
7.深入開展區域環境質量監測,提高監測站運行質量和監測數據的科學性、規范性、有效性。強化太平湖水質和飲用水源水質監測工作,加大空氣自動監測站運行、維護力度,定期發布空氣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嚴格防范外來物種入侵,切實做好“一支黃花”防控工作。
三、加大飲用水源地保護力度
8.制定《區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暫行辦法》,完善《區飲用水水源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開展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檢查,加強對鄉鎮飲用水源地的環境監管和水源水質監測,逐步規范鄉鎮飲用水源地管理。
四、強化建設項目環境管理
9.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法》和項目建設“三同時”制度,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個圍繞、一個不上”的要求,正確處理好發展工業經濟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嚴把環保準入關。
10.對符合政策導向和環保準入要求的“十大工程”、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等項目開辟環評審批“綠色通道”。
11.強化建設項目全程環境監管和“三同時”環境監察工作,嚴格執行建設項目試生產報告制度,完善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制度,重點解決好“久試不驗”的問題。
五、加強環境監管執法力度
12.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重點做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著力解決油煙、噪聲擾民問題。
13.加強對國控和省控、市控重點污染源以及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測設備、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監管。
14.加大對在建、運營項目和危險化學品、醫療廢物、放射源的環境安全監管、檢查執法力度,做好醫療廢物的申報、收集、處置等管理工作。
15.完善環保監督員制度,加大環保投訴熱線平臺管理,及時解決電話投訴、“市民連線”、“政風行風熱線”所反映的環境問題,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六、夯實環保基礎,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16.加大環保宣傳,廣泛利用報刊、網絡、電視、宣傳畫冊等媒介,結合污染減排、生態保護和環保執法等內容,普及環保知識,推廣低碳經濟,推行低碳生活,推進環境友好型企業和“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努力提高全民環保意識。
17.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加大對環境監測、監察能力建設的硬件投入,盡快達到環境能力標準化建設要求。
18.健全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加大環境安全隱患排查力度,形成“事前預防、應急準備、應急響應、事后管理”的環境應急管理機制,切實保障公共環境安全。
七、加強環保干部隊伍建設
19.堅持依法行政,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健全完善政務公開及政府信息公開機制,及時向社會發布重要的環境質量、環境管理信息,提高行政服務中心環保窗口服務水平。
20.加強干部隊伍作風建設,認真落實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和限時辦結制,進一步提高環保部門干部職工服務意識和效能意識。抓好廉政建設,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制約和監督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