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音樂
音樂以它婉轉悠揚的旋律、變幻無窮的節奏、豐富多采的音色、立體交叉的和聲、巧妙精致的結構織體,嚴密完美地交織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動人們的心靈,對人們復雜的內心世界產生直接的感應作用。因此,它成為培養學生美感能力、發展形象思維、認識社會的主要手段。
一、音樂教育具有審美文化功能
1.成功的音樂作品能通過典型形象,生動深刻地認識社會,這種認識富于理想,充滿激情,并能獲得深刻持久的效果。我國古代重要音樂著作《樂記》中有這樣的論述:音樂的功能“清晴像天,廣大像地,終始像四時,周旋像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奸,白度得數而有數。大小相成,始終相成,倡和清濁,迭相為徑,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晉書•樂志上》說:“是以聞其宮聲,使人溫良而寬大;聞其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聞其角聲,使人惻隱而仁愛;聞其徵聲,使人樂養而好使;聞其羽聲,使人恭儉而好禮。”把音樂中的“五音”與人的性情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可見,對于音樂藝術陶冶人們思想情操的特殊作用古人早有認知,我們今天更應該從我國音樂文化傳統中認識到音樂對于培養人、塑造人的重要意義。
2.音樂教育所展示的藝術美,不僅能啟迪學生審美的感受力、鑒賞力、想象力、表達力和創造力,而且能促進心理平衡、身心健美,使學生的情緒情感得到和諧的調節及控制,從而規范他們的行為習慣,形成優良的思維品質。《樂記》云:“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荀子認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的確如此,優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聲情并茂的音樂藝術是塑造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
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能力。使學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養各方面發生變化,培養一種愛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覺的道德信念。例如,我國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大型聲樂曲《黃河大合唱》,通過獨唱、對唱、輪唱、合唱等多種演唱形式,氣勢雄偉、磅礴,展現了中華民族的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著愛國主義的光輝形象和“火”一般的激情,給人一種向往美好,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信心和力量。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如果多欣賞音樂,常處于愉悅的情境之中,去感受一種直覺的推動力量,激發人大膽跳躍式的設想,將變化和升騰出無盡的想象。所以人們總喜歡把音樂與舞蹈體操聯系起來,正是因為人們發現了它是一種延伸生命的動勢,一種由身體來執行的運動形式,在這種內外互動的方式下,達到了強體健身的目的。
3.音樂教育屬于上層建筑,屬于精神文明的范疇。因此,加強音樂教育,發展音樂教育事業同時也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國古代就提倡禮樂治國,所謂禮,即指行為規范,樂就是精神陶冶。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不能只靠主觀的自我修養,如面壁獨思、捫心自省等,還必須通過教育和外界的影響去實現。把行為規范和藝術的陶冶結合起來,這是中國教育的一種傳統。如果我們放棄了音樂教育,就等于放棄了這種傳統。在今天實行改革開放和加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藝術的陶冶更是不可缺少的。我們要通過積極、健康的音樂教育,鑄造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的美的魂靈,這不僅是教育界的責任,更應當成為全社會的一項戰略任務。
二、音樂教育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
“美”是音樂的靈魂。音樂的形式是美的,它有美的音色、美的旋律、美的節奏、美的和聲、美的結構;音樂的內容是美的,它有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心靈;音樂所創造的意境是美的,巍巍高山,潺潺流水,艷艷山花,飄飄落葉,甜甜笑臉,喳喳山鳥,啾啾鳴蟬……無論是音樂創作還是音樂欣賞,都是一種高層次的審美活動,音樂家在自然、社會、人的心靈與情感世界發現美的東西,便進行審美創造和表現,欣賞者則對音樂家的審美創造進行欣賞、理解、感悟,美的心靈、美的情趣、審美的能力就在這種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并發展起來。正像柏拉圖所說“音樂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受過這種良好的音樂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藝術作品和自然事物的丑陋,很正確地加以厭棄;但是一看到美的東西,他就會贊賞它們,很快地把它們吸收到心靈里,作為滋養,因此自己性格也變成高尚優美。”
三、在學生中開展音樂教育的途徑學校教育是學生接受審美教育的主要方面。
學校的音樂教育應堅持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為主的原則,達到育人的目的。學校音樂教育只有因勢利導、兼顧現代審美意向,注重審美導向教育,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否則會適得其反。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開展音樂教育,以促進學生的審美教育。
1.要重視音樂欣賞課的教學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欣賞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最直接的過程。在整個中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欣賞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西方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代表作,種類齊全,內容之豐富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極好題材。充分發揮欣賞課的作用,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把民族音樂放在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排斥外來的健康的音樂,要使學生既欣賞到典雅的民族音樂之美,也能欣賞到情感強烈、節奏變化對比大的現代音樂之美。學生通過大量的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風格、不同格調的音樂作品的欣賞、對比,領略各種不同的美:華彩的美、淡雅的美、熱烈的美、幽靜的美、雄壯的美、隱秀的美、古典音樂的美、現代音樂的美,通過多聽、多練、對比,達到審美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