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強工作規劃的“精致化”
按照“精致化”要求,工作規劃需運用科學原則和人文原則。科學原則要求全面調研、系統論證,面向同地區同類同層次高校開展黨建工作調查學習,同時要對本校不同學科門類、生源區域、年級層次、家庭背景、規劃方向的學生,分配合理比率收集有效樣本,通過信度、效度、區分度合理的調查問卷,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指標和職業素養要求,在合理繼承的基礎上開拓創新,設定符合SMART原則(Specific明確性、Measurable可衡量性、Attainable可達成性、Relevant相關性、Time-bound時限性的英文首字母縮寫)的工作目標,調配資源按照PDCA工作循環進行質量管控和頂層設計。人文原則要求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自我學習、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能力,要做到以人為本、公平公開、制度為先、注重高效、及時調整。最終形成的工作規劃,是黨建工作者在各種管理權限和社會需求的叢林中穿行,對人文原則與科學原則的最佳結合,對黨建工作隊伍、人員設施、成本投入、能力培養指標與工作質量的全面規劃。
二、加強工作開展的“精致化”
民辦高校的工作開展,重在事務執行和資源復用,強調執行效率和成本控制,忽視全程銜接和資源擴建。調查發現:思政教育工作者用于行政協調的工作時間達到50%(其中10%協助通知、7.5%組織報名,15%文檔數據、10%參與教學、7.5%就業催促),半數時間在充當各職能部門的秘書助理和救火隊員;用于思政教育的工作時間僅為35%(其中17.5%監管學生行為、2.5%培養學干,2.5%獎勤助貸、5%危機處理、7.5%一對一咨詢指導),本職工作的開展不夠精細,工作對象的覆蓋面窄、影響力小;還有15%的工作時間用于家庭事務或被感嘆為“不知道去哪兒了”。掌握學生信息的思政工作者被資源復用,背負方方面面施加的考核指標和分解動作,強調執行效率必然要犧牲思政教育的全程銜接和深入細化,工作模塊比例和工作方法逐漸固化。按照“精致化”要求,工作開展需依據教育學基本方法,巧妙結合固態模塊和液態模塊。固態模塊的行為管理、三觀教育、素質養成,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內容,要做到全局育人,關注發展、鼓勵引導、因材施教,摒棄只顧兩頭、忽視中間,只放衛星、不聚風氣的工作傾向,讓每一位學生在學校里都能夠抬起頭來走路;要做到全程育人、前后貫穿,深入到入學前、入學后、畢業后各個階段;要做到全員育人、環境育人,整合不同年級、校友、教職員工、企事業用人單位等資源到思政教育活動中。液態模塊的機會教育,要創設情境、激發情感,及時關注并激起學生興趣,把情感活動和認知活動結合起來,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和親身體驗,通過巧妙投放思政教育的催化劑,推動同伴教育、集體成長、職業規劃。
三、加強工作檢查的“精致化”
民辦高校的自我檢查,重在資料存檔與投訴應對,強調查缺補漏和個案公平,忽視文檔規范和過程控制。調查發現:70%的民辦高校執行半年期的思政檢查,缺乏常規檢查和常項檢查,檢查組成員全部由黨建職稱部門組成、由黨建體系適度抽調、由多方組成的院校各占1/3,僅有20%的院校形成了思政檢查制度并實地檢查。由于黨建工作質量與薪酬晉升聯系不夠緊密,加上內外部管理監督較少,思政教育的自我批評與內部檢查缺失,大部分工作檢查只為了梳理存檔資料和解決個案投訴,對工作方法、競爭創新有興趣但缺乏行動。按照“精致化”要求,檢查工作十分重視過程和細節,突出技術性,強調信息手段和科學方法的運用。負責工作檢查的黨建專家,應包含一定比例的一線黨建人員、職能部門和教學部門工作人員,通過系統培訓,統一檢查要點和評價標準,以文檔檢查為輔、實地檢查為主。通過座談調研、問卷調查、成長測驗等方式,逐步建立實施檢查評價指標體系。檢查的目的是為了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整合資源、傳播經驗,更好地推動計劃執行,檢查結論不宜過早的引入獎懲考核。
四、加強評估調整的“精致化”
民辦高校的自評調整,重在短期效果和資源分配,強調立竿見影和把握關鍵,忽視持續發展和目標調整。調查發現:思政教育工作者年度流失率為5%(評估流失率僅為2%,3%為主動離崗),規劃更新率為10%,制度更新率僅為5%。民辦高校要求思政教育的成效必須量化并360°評價,以便傾斜資源給短期效果顯著的工作內容,逐步將其打造為精品活動,拉動招生宣傳及校企合作等各項工作。但教育規律反復證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和復雜性的教育過程,教育效果很難在短期內得以良好的體現。如果只關注短期成效,忽略了以人為本的周到、及時、精致,就無法達成優質教育的最終目的。即使獎狀貼滿墻,喜報貼滿窗,也無法從整體上提高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得到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認可。按照“精致化”要求,評估要結合學生成長分析,全面評估思政教育的覆蓋率、工作質量、滿意度和可持續性。建構評估指標體系時應考慮指標的時代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獨立性、完備性等因素,可采用實地調查評估法、模擬情景評估法、綜合積分測評法等多種具體評估辦法調整形成新的PDCA工作循環。評估調整不僅是對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評估,也是對工作內容、工作方式、質量標準的全新認識。評估調整的結果務必形成工作制度并宣傳督導,以便思政教育在目標明確、程序合理、標準清晰的前提下深入創新、持續提升。
五、結語
綜上,民辦高校的思政教育,只有按照“精致化”的工作要求,摒棄重學習、輕實踐,重穩定、輕發展,重全面、輕個體的工作作風,自覺應用科學管理和人本管理,注重過程、細節和結果,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周到細致、精雕細刻,方能推動黨建工作的科學化發展。
作者:張憲義 單位:大連東軟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