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培養法制教育的隊伍
要對小學生進行科學規范的法制教育,必須擁有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教育干部隊伍。學校領導十分重視加強對全體管理干部的法制培訓,以提高他們法制教育的管理水平。學校通過輔導、講座、自學、討論、答辯、做筆記、寫體會等形式組織中層干部的法制培訓,特別引導他們加強了對《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人犯罪法》的學習,努力打造了一支通法律、明法理、懂教育、能研究、善管理的教育管理干部隊伍。由于小學生塑性大,模仿性強,決定了教師在小學生法制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教師隊伍的法制素養和教育水平是搞好小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關鍵。為此,學校通過以下途徑打造知法善教的教師隊伍:其一,學校以師德主題教育活動為載體,開展對教師的全員法制培訓。學校已連續五年開展師德主題教育活動,2013年的師德主題教育活動內容為“依法執教,敬業愛崗”。全體老師深入學習了與教育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并統一參加了測試,提高了依法執教的自覺性。其二,在開展師德教育的同時,學校建立和完善了教代會制度、校務公開制度,讓教師在參與學校管理的同時,培養教師的民主與法制意識。其三,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參透法制教育,我們對教師提出了以下要求:教師要提高教書育人的自覺性,克服隨意性;教師要深入挖掘、合理利用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因素;教師要選擇最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師要發揮表率示范作用;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其四,學校特別重視對班主任的法制培訓,因為班級是學校教育母體細胞,班主任一方面與學生接觸最緊密,別一方面班主任工作也是最容易出現管理問題的環節。為此,巴蜀小學開展了“班主任與法”、“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法”為主題的專題研討,提高了班主任的法制素養,使班級管理規范化、法制化,減少了突發事件與偶發事故的發生。
二、形成法制教育的合力
對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光是學校教師的事,也是家庭、社會的共同責任。要落實“法制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思想,就要善于用系統的觀點來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聯動式法制教育新格局。一是建立“家長學校”。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和終身課堂,家庭教育具有基礎功能、情感功能和協調功能。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得教育好家長。巴蜀小學通過家長學校的形式,組織家長傾聽孩子發自內心的訴說,探討家庭教育的方法。同時,家長聆聽司法工作者的法制講座,接受如何改進孩子思想工作的指導。通過開辦家長學校,學生家長的素質明顯提高,特別是家長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增強了,這就凈化了家庭文化氛圍,優化了學生法制教育環境。二是建立社區法制教育委員會。委員會由學區所轄的居委會干部、派出所和交警隊干警、檢察官、律師和關心少兒工作的退休老同志等組成,他們定期來校了解法制教育情況,經常來校組織法律知識講座和輔導,有時還參加學校組織的大型活動。社區法制教育委員會的建立,充實了法制教育的隊伍,拓展了法制教育的邊界,增加了法制教育的合力。
三、建設法制教育的載體
少先隊是少先隊員進行自主管理與自主教育的組織。巴蜀小學高度重視少先隊組織這一法制教育載體的建設,充分利用少先隊干部的力量開展法制教育。學校隊干部選舉要通過中隊民主推薦和發表演講競選,隊干部上崗前要接受法律知識培訓,隊干部有自己的辦公室,有自己的議事辦事制度,隊干部參與學校的紀律、衛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管理與督查,真正使隊干部成為了接受法制教育、傳播法律知識的領頭雁。巴蜀小學建立了紅領巾法制學校。紅領巾法制學校由少先隊組織管理,經常請法院、司法局、律師事務所和派出所、城區交警中隊的領導、行家來校進行法制教育,做到年年有主題。從2005年開始,開展了交通安全法規、青少年權益保護、依法納稅、環境保護等為主題的法制教育。學校利用市人民法院、市司法局的家長教育資源,組織紅領巾法制學校部分隊員旁聽了法庭審判,嘗試開設了模擬法庭。在模擬法庭上,開展了“上學是孩子的權利”、“父母離異小孩怎么辦”、“買到劣質產品怎么辦”、“能隨意毀棄他人信件嗎”、“要不要上山救火”等主題的辯論和裁定,隊員們初步了解了審判程序和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重慶市巴蜀小學多年的探索實踐表明,營造法制教育的氛圍、培養法制教育的隊伍、形成法制教育的合力、建設法制教育的載體等策略富有實效。我們認為,這些策略值得深入系統地總結,也可以在推廣過程中得到進一步完善。我們希望,小學生法制教育觀念能夠深入教師、家長和每一個成年人的頭腦。我們更期盼,每一個小學生都能自覺學法,逐漸懂法,時時用法律保護自己,把持好人生的每一個關口,擔當起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使命。
作者:李明靜 單位:重慶市巴蜀小學
(二)
一、小學思品教學中如何滲透法制教育
1、強化教師法制知識,抓住法制教育契機
要想合理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作為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更多的了解法律知識,提升自身的法律素養。同時,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年齡特點,從心理、道德、法律、國情等方面入手進行培養。在小學這一階段,學生的各要素還未定型,教師的引導便是關鍵。因此教師在了解和熟知法律知識的基礎上,應針對學生的特點而設計更多活潑、輕松的教案,通過將實際操作練習等各種現代元素的教學特點融為一體,實現科學而有效的引導。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思想品德教師在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應該多了解和收集相關的具體形象的案例和材料。將這些素材靈活運用到思想品德教學課堂中,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
2、深入挖掘分析教材,靈活創設教學情境
作為教師,教書育人是其主要職責。在思品教學課程中,教師要做的絕不僅僅是照本宣科,而是要認真深入地分析課本教材內容,做好備課工作,捕捉教材中的重要法制因素,在課堂上適時的進行相應的法制教育。例如,在思想品德課上講到關于“難報三春暉”的課程時,可以根據現實情境,利用多媒體生動地向學生展示各種子女不孝,不盡道義的各種形象實例,加強學生對孝敬父母的責任心。與此同時,教師在思品課堂上還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比如喜歡親身實踐、敏感的圖像反映等因素來激發學習興趣,將法制教育達到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統一。比如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有關法制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等,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參與實際活動中來,通過動手動腦和書本知識的學習,深刻領會法制的重要性。教師也需要通過創設靈活生動的法制教育課堂情境,使得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法律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結合道德、法制、心理教育,開展綜合教學模式
在培養學生具備良堅強的意志和良好健康的性格的同時,將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科學地滲透于其中。由于很多青少年違法行為的產生與自控能力不強有很大關系,他們常常經不住誘惑而走上違法的道路。因此,心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中尤為重要。只有在心理健康的情況下,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才能成為可能。因此教育者在開展各種活動時應注意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培養他們的良好的心理品質,形成堅強的道德意志和法制意識,具備積極向上的生活心態。這樣才能擁有足夠強大的意志力來抵制各種不良誘惑,從而堅定不移的守法,最終實現綜合全面的發展。
二、結語
總之,小學法制教育是我們建設法治國家的重要一步,它是反映了國家法治化、民主化程度高與否的關鍵部分。因此,有針對性地對小學生進行現代法律意識培養,不僅可以提升中國的法制的具體實踐能力,而且也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法治社會的實現,需要社會從基礎入手,小學教育本是整個國家教育的基礎,法制教育同樣如此。小學生從小培養法律意識才能從根本上樹立法治形象,才能大大加快依法治國的進程。
作者:彭云玲 單位:重慶開縣漢豐第四中心小學
(三)
多媒體教學以圖形和動畫為主要手段,同時可將圖形由靜變動,由小變大或由大變小、由慢變快或由快變慢,學生通過觀察,不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學信息,而且能獲得清晰明快的感受。畫面生動,圖、聲、文配合,能極大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提高了課堂效率。如在講三年級《爭做守法小公民》一節時,把違法的行為做成圖片,把守法的行為也做成圖片,然后做成課件,采用動態放映,效果較好。讓小學生直觀、明了、鮮明地看到哪些行為是違法的,哪些行為是守法的,對今后的行為起到了教育作用。因為孩子進入三年級,會有較大變化,進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長。三年級在小學階段是過渡年級,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級的起始年級,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從可塑性強轉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處在這一時期的孩子更需要老師講課時具體、形象、生動的課堂教育,只要我們能夠正確引導,采用動畫結合,法制課就會收到好的效果。多媒體教學還能夠創造愉悅學習環境,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走向成功的催化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重要。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采用多媒體技術,將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像、聲音、影像等編輯和處理制成教學課件展示給學生,由于多媒體技術提供的資料大多是圖形聲同步的感性材料,因而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生動的法律形象,使學生見其人、聞其聲、臨其境,減少了他們學習法制知識的時間、空間距離感,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很好地理解掌握教材。
如在講授五年級《拒絕黃、賭、毒》一課時,我從百度里下載了賭博機、電子游戲機、毒品、罌粟花、吸毒場面等圖片,做成課件運用到教學中,課堂效果較好,學生一看就明了。運用多媒體教學能夠改進教學方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在課堂上教師能否恰當地運用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是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在這方面多媒體教學具有較大優勢。如我在教授六年級《用法律保護自己》一課時在百度里下載了兩個案例,有圖片并配成聲響,效果非常好。憑借豐富的資料大大提高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促使學生在感情上和行為上積極參與學習,把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成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和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情感進行思想教育,實現品德滲透與法制教育的結合。情感是一種潛在的激發力量,是學生探求新知識的一大動力,學生的積極情感一旦被調動,就會使教學效果得到極大提高。小學法制課教學其目的不在于讓學生掌握多少法律知識,而是為了提高他們的法律素質,培養他們的法制觀念,普及法律常識推動社會向文明法制軌道發展。
在法制課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把圖形聲等法制信息進行編輯處理創設動態和法制情境,讓學生感到直觀形象、具體,提高了課堂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學質量。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有創造性,多媒體技術要為教學服務,因此要選擇那些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課外資料,如典型的材料圖片才能有利于創設教學情境,促進學生情感健康發展,運用多媒體教學做到了靈活運用資料組織課堂教學,提升了教學質量。
作者:楊立德 單位:吉林樺甸市紅石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