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數學教育論文
一、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分析
大大激發小學生對小學數學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他們踴躍地參與數學活動,將數學知識和實際情況相聯系并進行比較和修正,從而促進一些復雜問題的成功解決。然而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一直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也僅使用PPT以及黑板等有限的道具來輔助教學,對知識的演繹過程相當枯燥乏味,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數學成績難以提高。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沒有使教學生活化,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導致學生出現偏科現象,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小學數學教學走向生活化的有效措施
(一)仔細研究教材,合理備課,使教材內容貼近生活
備課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備課是否充分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為了促進教學的生活化,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得對教材進行仔細的研究和分析,在充分考慮教學大綱和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學習情況的基礎之上,合理地對教材內容進行安排,盡量選擇貼近生活的教材內容,并制定年、月、周計劃,將每節課的課堂目標進行分層處理,根據學生的個性和學習情況的差異給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和學習內容,以提高備課的效率。首先教師要設立基礎目標,使學生能夠對教材內容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和了解,在對基礎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后再進行突破,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其次,教師要使知識具有銜接性和規律性,并且能夠和實際生活相聯系,以便學生能夠對知識探索保持熱忱,能對數學公式的來源和推導過程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以生活為主,開拓思維發展
任何形式的學習最終都要回歸生活,小學數學活動中思維能力的培養亦是如此。教師要根據每個小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制定不同的計劃,讓他們感受數與量的關系。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開展多項游戲活動來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并讓他們多進行思維鍛煉,經過這樣的鍛煉和反復活動,學生不僅異常活躍,而且很少出錯。將數學學習與生活相聯系,還可以幫助學生在無形中將數學思維應用到生活當中,體現了數學的回歸,使數學不再僅僅局限于原本靜態平面的知識,而是成為動態立體的思維方式和處理問題能力的總和,從而達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活學活用,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三)合理布置課后作業,進行跟蹤輔導
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忱,因而受到學生的廣泛認可并不斷地被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會運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激發學生對枯燥難懂的知識點的興趣,這對于學習水平暫時落后的學生來說是大有裨益的。這樣,學生能夠從課堂上有所收獲,學到適合自己的知識,擺脫學習壓力和困擾,以進一步減小學生之間的差異,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整體提高。對此,教師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情況布置不同的課后作用,并加強對他們完成情況的監督力度,要保證學生能夠獨立完成課后習題,從而鞏固和掌握所學知識。對于完成情況較好以及取得進步的學生,教師應該及時進行表揚和肯定。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一定不能夠操之過急,急于求成,而應該循序漸進地對他們進行個別指導,幫助他們一步一步地補習和掌握之前薄弱的知識點,從而使他們能夠逐漸將落后的內容補上來。
三、結語
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階段十分重要的一門學科,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科學分析能力,這對于小學生日后的學習和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學生通常只是死記硬背,并不能將所學知識順利地應用到生活中去。因此,學校以及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轉變,以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走向生活化。
作者:齊紅梅 單位:遼寧省大石橋市南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