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賞識教育論文
對學生進行分析,分類建立檔案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中職學生一般可歸為三大類:第一類是A類學生,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強、學習能力強,深受任課教師的喜歡和同學的擁護,表揚和贊美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屬“天之驕子”型;第二類是B類學生,他們深諳“中庸之道”,課業平平、表現平平,對班集體所持有的態度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屬“得過且過”型。第三類是C類學生,他們是典型的破壞份子,校紀班規總喜歡去碰一碰,隔三岔五的要惹出點事端來證明自己的存在,這一類學生大多屬“破罐破摔型”。不同類別的學生,對表揚與贊美的觀感不一,對不同的個體應有不同的賞識方式。班主任應在班級管理中,通過觀察與了解將學生按類別建立其個人檔案,對每一類學生制定好階段目標,各個突破。對ABC三類學生的基本資料分類歸檔,以便于運用不同的賞識策略,并對每位同學的變化實行全程記錄。
按照分類實行不同的賞識策略
不同類型的學生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在班級活動中可以承擔不同的角色、發揮不同的作用。A類學生,一般適宜擔任班委工作?;顒幽芰?、溝通能力強的可以做班長;學習能力強、人緣好的可以做學習委員……班主任常用的賞識教育的策略之一即是對具備一定能力及實力的人委以重任、授以榮譽。對B類學生的主要賞識策略是:關愛、表揚、贊美。B類學生一般極具潛能,班主任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個動作,甚至一句誠懇的贊美,就可以給他們一種心理暗示:班主任很喜歡我,看來我還不錯呢。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可以促使他們比從前更認真的遵守校紀班規,更加努力的學習,因為他們認為這將是對班主任的回報。
經過一段時間,B類學生也有可能轉變化A類學生。而C類學生,他們桀驁不馴、敏感、較難接近,所以對他們不宜以表揚、贊美或是委以重任這類常規賞識策略。筆者的采取的做法是委托C類中比較有號召力的同學策劃一些班級活動,比如班級演唱會、故事會、聯誼會、戶外野炊活動等,這些活動皆以C類同學為核心、班干做輔助。周弘老師說:什么是賞識?賞識是看得起!C類學生,雖然他們是傳統意義上的“差生”,但是他們更渴望被尊重被“看得起”。所以,策劃活動時是傾盡所有才能。而活動的成功也確實如愿以償地讓所有的同學對他們刮目相看。
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
賞識教育不是只有表揚與贊美的教育理念,也需要批評與正確的引導。A類學生有可能因為被“眾星捧月”久了,也會滋生一些驕傲自滿的情緒,班主任所做的工作就是去批評與正向引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還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嗎?”A類學生可以引導他們向學生會進軍或是幫助他們進行職業規劃,讓他們找到人生的發展方向。B類學生也有可能會因為取得的成績而“飄飄然”,太過自我陶醉,就此停下前進的腳步。班主任所做的工作就是搖醒他,幫助他制訂稍高一點的目標,“你的文化課成績不錯,基礎這么好,專業課應該也可以更好”。C類學生也有可能因為有“粉絲”和得到認可而更放縱自己,班主任所做的工作就是要點拔他,“你有這么好的策劃組織能力,如果你的才能用在學習專業課上,你將來會是很好的管理人員”。賞識教育的理念除了欣賞,更應去“造就”。我們要在他們心間播下“成功”的種子,給他們描繪美好的藍圖,讓他們主動去學習,去創造屬于他們的未來。
在班級管理中應用賞識教育的理念,班級管理因此而充滿人文的關懷,整個班集體積極要求向上、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也因此班級在各方面的表現都比較出眾:活動參加率高、各類評比優分多、各類競賽得獎率高……賞識教育是教育者以對待“花苞”的心態精心呵護受教育者,而受教育者回報的是“像花兒一樣熱烈的綻放”,而這恰恰是所有教育者所不懈追求的。(本文作者:陳霞 單位:江蘇通州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