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正能量”是意識能動作用的積極體現。“正能量”是能夠起推動維護社會文明進步的社會能量,社會的發展需要“正能量”,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體系需要“正能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需要“正能量”的凝聚。
關鍵詞:正能量;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稱論文發表
“正能量”是一個近期闖入人們視線的詞語,也是一個能夠讓人備感溫暖的詞語。“正能量”逐漸延伸為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和感情。
社會的發展需要“正能量”,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體系需要“正能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需要“正能量”的凝聚。目前,我們國家和社會正處于全面轉型期,改革開放以來所積攢的矛盾和問題逐步顯現,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活躍,利益訴求更加多樣化。曾幾何時,大街上老太太跌倒無人敢去攙扶,害怕引火燒身;滿堂兒女,卻讓耄耋老人孤苦無依,流落街頭;下水救人,被救者卻迅即離開,讓英雄流汗又流淚……不可否認,社會這個復雜的環境中,“負能量”還存在,有時候還會甚囂塵上。
也就像每個人在遇到險境時,都渴望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一樣,人作為社會的個體,內心里都不希望諸如前文所講的“負能量”大行其道,人們都渴望生活在一個陽光普照、溫暖如春的環境之中,而不是生活在人情冷漠、冰天雪地的空間里。因此,絕大多數人還具備正氣、正義、正直為內涵的“正能量”基因,可能是還沒有遇到釋放“正能量”的機會,只是我們瞻前顧后,缺乏一種實踐行動而已。
一、社會“正能量”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體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社會意識形態理論在新歷史條件下的具體運用。我國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社會的自我完善,同時帶來了人們新舊意識的碰撞,有力地推動了新價值觀的萌發。馬克思指出:“每一個社會經濟關系首先是作為利益表現出來。”古往今來,人們總是要從自身在社會經濟關系中所處的地位出發,去認識處理問題,而由于利益不同,對同一事物的價值判斷、價值取向往往不同,乃至大相徑庭。
二、社會“正能量”是中華民族優良文化傳統的傳承與升華
馬克思說:“人們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各個民族的文化總是繼承與創新的產物,而他們的歷史文化傳統又是進行新的創造性勞動的既定前提和基礎。中國人民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離不開前人創造的物質條件,同樣離不開歷史文化傳統以及人類文明成果。社會正能量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意識形式,根源于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土沃壤,離不開中華優秀道德文化的厚重根基。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一路走來,更是歷經坎坷,風雨兼程,他們在奮斗中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在拼搏中演繹社會“正能量”。
總體考察,一個極有回旋余地的自然地理環境、以農為主干成分的自然經濟結構、經濟組織上的血緣宗法制度以及文化氛圍上的人文主義傾斜等等,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正是在如此眾多因素相互激蕩、相互作用下,中華民族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良文化傳統,成為今天我們凝練社會“正能量”的思想文化之源。
三、傳遞社會“正能量”是中國共產黨率領中國各族人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所做出的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和時代要求的主體價值選擇
第一,社會“正能量”的實踐基礎。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其一,實踐是意識形態的源泉。其二,社會實踐需要價值觀作指導。其三,一種能量是否是“正能量”,需要通過實踐檢驗、完善,尤其需要通過人民群眾的自覺實踐去檢驗。
第二,社會“正能量”的主體。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最穩定的主體部分是從事物質資料和精神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及知識分子。就精神財富的創造來說,人民群眾的生活、實踐活動是精神財富、精神產品形成和發展的源泉。從這個意義來說,人民群眾是社會“正能量”的創造者、實踐者。
第三,社會“正能量”的倡導者。進步的社會意識是先進社會集團或階級在實踐基礎上的醒悟。在當代中國,領導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作為執政黨中國共 產黨在意識形態工作中的核心任務。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人民”一詞的多次出現和全新的解讀,有人統計達145次之多,彰顯人本理念,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這是中國幾千年來執政者從來沒有的密集提法,只有經過千錘百煉的共產黨人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發出高度自信的執政理念,順應時代要求,順民意、合民心,積聚起全社會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人心向背,激發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熱情,共產黨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中華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正是中國正能量的根本所在。
“正能量”需要我們每個人去釋放。蘊含在每個人身上的正能量,構成了我們社會的正能量。這種能量既體現了良性社會的共同價值觀,又體現了社會發展的最終方向。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需要這樣的正能量,需要將這種正能量放大。如此,我們每個人才能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一份有生力量,也才能成為社會發展的受益者。
透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看社會“正能量”,職稱論文發表,如何發表職稱論文,樹人論文發表網,可以咨詢樹人論文發表網在線客服。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