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流倉儲管理”課程背景介紹
根據企業調研以及倉儲的工作流程,按照貨物入庫作業崗位、貨物保管與養護崗位、貨物出庫作業崗位、倉儲安全作業崗位、倉儲基礎管理崗位的要求,將倉儲教學內容分解為6個主要的崗位能力,并給出對應的學習模塊。可以發現,在業務操作流程的基礎上還有業務管理,其主要學習內容包含了庫存控制管理、倉儲規劃、倉儲成本控制等基本的業務管理技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業務操作流程相對比較好實施項目化教學內容,考核也能按照規范進行。但是,對于業務管理層來說,其知識性、應用性對于學生要求更高一些,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能進行邏輯推理。如果按照常用的基于工作任務的項目化教學模式進行授課,當然完全可以完成授課計劃,不過,生活之中處處有學問。一些抽象的理論知識完全可以與現實生活進行聯系,從而提煉出不僅具有一定生活趣味,而且能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的問題。
二、基于生活情境的“物流倉儲管理”課程項目化教學模式實例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有目的的引入或者設置一些場景,這些場景包含了一定情緒,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象或者事件作為教學背景,引發學生積極的認知、感受、思考、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使其心理機能得到積極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高職的“物流倉儲管理”課程教學過程中,常見的教學情境一般可以利用實訓室進行實際操作,在操作過程中講解相關的知識內容,引導學生學習、思考,其教學要點是設置一定的社會模擬背景,讓學生進行相應的設計和操作;另外,也可以采用真實的企業環境進行授課,在這種模式下,能夠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協調配合的方方面面(如課時、安全性、授課計劃等等)比較多。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其實采用生活情境作為授課的背景來進行情境的設置有其獨特的優勢。下面,通過庫存控制的教學案例來進行對比分析說明。
(一)教學模式對比說明
下面,以庫存控制的教學過程為例來進行相應說明。MRP(MaterialsRequirementPlanning)即“物料需求計劃”,是工業制造企業中的一種物資計劃管理模式。也是一種解決具有相關需求產品庫存控制的方法。在庫存控制管理過程中,MRP根據產品結構層次、物品的從屬和數量關系,以每個完整物品為計劃對象,以完工日期為時間基準的倒排部件生產計劃,按照提前期長短區別各個物品下達計劃時間的先后順序,保證生產進度的進行,同時確定了各級部件的生產投入時間,形成物料計劃方法,解決了制造企業和存貨管理的缺件、超儲矛盾。生活中早餐的準備其實與MRP庫存控制有一定的相似性。MRP首先要考慮最終產品的時間進度安排,其次需要有時間進度安排轉換為產成品的組成部件、組件、原材料的時間以及數量安排。由此可見,MRP回答了庫存控制中的關鍵問題: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何時需要。通過對比分析得出,基于生活情境的MRP項目任務和生活中的準備早餐任務有較高相似性。理由如下:第一,最后的成品(早餐)是一種相關需求產品而非獨立需求產品;第二,早餐的組成可以劃分較明顯的產品結構層次,有較易計算和理解的數量關系;第三,早餐的準備具有明顯的由最終產品的時間進度安排進而規劃出相應的所需原材料(零件、部件、組件)的生產時間和生產數量。
(二)教學情境說明
設定:周六需要采購下周一的早餐。單份早餐構成:1份簡易三明治、1袋牛奶、1份蔬菜或水果。其中簡易三明治組成為:2片切片面包、1個煎蛋。為了使得蔬菜或水果便于量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便于稱量的諸如生菜類的葉類菜也可以采用如黃瓜之類的根莖菜。筆者教學過程中為了簡化計算及相關背景說明,通常選用蘋果(以“個”為單位)。通過MRP的原理分析知道MRP的運行其實很簡單。即,由主生產進度計劃、主產品結構文件以及產品庫存文件逐個求出主產品所有零部件的生產時間和生產數量。也就是說,MRP的輸入確定之后就可以通過運算得到輸出: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何時需要。
(三)教學設計說明
(1)早餐需求MRP的輸入一:主生產進度計劃———下周一所需要的1份早餐。
(2)早餐需求MRP的輸入二:產品結構記錄———早餐的樹形結構圖。
(3)早餐需求MRP的輸入三:庫存文件———冰箱中現有的食品數量。計算過程中,選用冰箱中存貨量為0,即所有早餐材料都需要在周六、周日采購生產制作完成。
(4)早餐需求MRP的輸出:問題的答案———需要采購什么,需要采購多少,何時采購。其實由于生活情境的存在,很快就能得出問題的答案,但正是因為簡單,所以在計算過程中更利于對推算過程的理解。由表2可以看出早餐采購及制作安排如下:周六采購食材及數量:切片面包2片、雞蛋1個,并進行生產制作;周日則采購食材牛奶1袋,水果1個。
(5)總結
其實MRP的輸入輸出有一些相應的軟件系統可以進行計算,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學生進行手工計算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學習MRP的推導過程是為了理清MRP的邏輯思路,只有明白了系統背后的“運行秘密”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系統的運作和理解運作邏輯,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前提下能更快更好地投入實際工作中。
(四)教學思考
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在此基礎上對已有的早餐情境進行一些改動。比如說,如果時間允許,每天早上針對該天的早餐需求進行采購,這樣所構建的庫存管理模型即為JIT模式;如果早餐準備的份數增加,當增加到足夠多的時候,則無疑會提高采購的談判力度,進而要求原料供應商進行庫存管理,這樣所構建的庫存管理模式即為VMI模式。如果結合傳統的項目化教學模式,通過基于工作任務的理念,根據職業崗位要求,以崗位實際工作內容和過程作為核心教學內容,就可以將典型工作任務工作項目作為課程的主要內容來設計教學項目。將MRP的輸入及輸出原理采用完全的工作項目來進行理解和計算。相比較而言,MRP的學習確實完全可以利用簡單的工作情景、計算數據等進行分析說明,對學生來說也能掌握的較好,能將學習和工作進行相應的聯系和銜接。但總體上來看,工作任務的特性就是更關注科學性,更關注流程化內容,可能會減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缺少了學習與生活的銜接。基于生活中早餐情境的MRP庫存控制方法講解,表面看來科學性以及嚴謹性有待加強,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發現學習中的樂趣有積極作用。對于高職生而言,理論知識夠用、適用是一個前提,因此,通過生活類比分析相關知識,從而引導學生理清思路,進行一定的邏輯分析,掌握學習方法才是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關注點。
三、結論及推廣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學內容并不一定完全能夠采用實訓模式、現場教學模式模擬出來,如特殊貨品的冷庫、糧倉、危險品等倉儲管理,現有的實訓條件和企業條件無法構成真實或者相對真實的模擬教學環境,但是,可以通過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來進行對應講授。如,冷庫管理與冰箱的分層使用;托盤成組及加固方法可以對應各種書籍在書桌中的擺放、貨品分區分類與書架的整理等等都能進行物流知識的提煉,同時也能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學習,發現所學知識與生活、工作的緊密聯系而不是相互割裂,引導其探索思考,從自己的身邊生活中去學習知識,學習工作技能,從而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目前,物流管理在進行工學結合、3+1等方法推進教學時應結合生活中常見的學習素材,多角度多層次進行思考,讓學生知識技能增長的同時明確一個簡單的道理:學習形式學習方法其實也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是學習的有心人,能通過很多方式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能夠真正做到終身學習。高職教育不是簡單的技能教育,更不應該只是關注就業或者工作的教育。高職教育應該結合生活常見素材提煉出這些素材背后的邏輯,發現這些素材背后隱藏的知識、技能,引導學生思考、總結,從而完成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其實質也是學生素質素養的一種提升。作為教師,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引導學生,發現學習中的樂趣,關注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工作實際來進行有目的、有興趣的學習。
作者:陳伊菲 宋曉黎 單位:北京現代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