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經濟學論文
一、經濟學本科專業經濟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難以突破。以作者所在的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為例,經濟法課程教學的主要方式為理論教學,在課堂中一般結合PPT進行教學,但是由于授課學時有限,案例分析、課堂討論時間較少。這種教學方式使得本來法學基礎就較為薄弱的經濟學本科學生難以跟上老師授課的節奏,只能被動式的記筆記,難以參與課堂交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大打折扣,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作者也曾經在教學中嘗試以討論教學為主、理論教學為輔的教學方式,但是由于授課課時有限,很難在規定的教學學時內完成教學內容,教學效果也不甚理想。在教學中,由于學時的限制,加上學生法學理論知識的薄弱,也很難引入模擬法庭、法律診所等實踐性教學模式。這些都直接導致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學生缺乏參與,教師“一言堂”成為教學的主流模式,授課教師唯一能采取的現代教學方式僅限于多媒體PPT教學。
(二)多媒體PPT教學存在諸多短板。在實踐教學中,PPT多媒體教學也存在著諸多的短板,首先,由于PPT教學放映速度較快,信息量比較大,學生的思維和筆記速度往往跟不上教師的授課速度,削弱了多媒體教學應起到的教學效果;其次,學生對整個課程由于缺乏統一規劃,沒有重點,使得學生的筆記成為老師PPT課件內容的復制,學生整節課都在不停記錄筆記,很難和老師的語言形成互動,使得教學效果難以實現;最后,作者在教學中還發現,學生雖然將知識點記錄在筆記上,但是由于沒有時間進行思考,很難融會貫通,在課堂提問和課堂討論中,學生往往針對之前的知識點無法做出正確的解答,主要原因就是學生整節課忙于機械師的記錄,無暇跟著授課教師的思維進行互動。
(三)學生學習態度和方式存在的問題。首先,個別學生對于經濟法課程在經濟學人才培養方案中的重要性認識存在誤區,認為該課程與其專業相關性不強,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動力不足。在教學過程中作者發現,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對經濟法課程興趣不大,完全是基于考試的壓力和相關紀律才來教室上課,上課時也經常發現有學生在看其他課程的專業書籍。究其原因,就是學生對經濟法課程在經濟學本科專業中的重要性沒有理解,沒有將經濟法課程當作自己的專業課來對待,將經濟法課程劃入普通法律基礎知識的范疇,將專業課授課看作是普法教育,這時的學生對經濟法課程的學習缺乏熱情和積極性;其次,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正確,使得學習效果存在較大差異。目前,無論是注冊會計師、審計師還是經濟師資格考試,經濟法課程都是一門必考的課程,這使得部分經濟學本科專業學生對于經濟法授課相當重視,這類學生上課認真,筆記一絲不茍,還經常在課后和老師討論相關問題,但是這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方法的不一致,使得其中部分學生雖然認真學習,但是效果不佳。這主要是由于有部分學生沒有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對于授課內容死記硬背,沒有將知識點融會貫通,還有部分學生容易鉆死角,在某個問題上死纏爛打,對經濟法知識沒有整體性認識,這些都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差異較大;最后,學生法學理論知識薄弱,缺乏法律思維方法也是教學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由于人才培養方案的限制,經濟學專業課程中不可能增加系統的法學課程,例如法理學、民法學、商法學、行政法學等等,這些法學理論知識的缺失,使得經濟學專業學生在經濟法課程某些知識點的學習上倍感吃力,這也是使得部分學生失去對經濟法課程興趣的原因之一。而教師又不得不在極其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給學生補充大量的法學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模式,這占用的大量的極其有限教學學時,使得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都不得不打折扣。
二、經濟學本科專業經濟法教學中存在問題
(一)建議加強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加強法律基礎課的教學,首先要適當增加其教學學時,目前法律基礎課在大一第一學期開設,教學學時為每周4課時,開設一學期,應適當增加至6—8學時;其次,法律基礎課教學應該針對不同學科甚至是不同專業設置不同的教材,增加相關專業必須學習的法律學習,刪除不必要的法律知識,注重專而精的內容設計;最后,應考慮將經濟學本科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提前到大一的第二學期開設,這樣能讓學生在法律知識的學習上能有連貫性,教師授課內容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以更好達到教學目的。
(二)注重經濟學本科專業的經濟法課程教學內容和本專業需求的銜接,在課程教學中,內容上要注重體現專業特色,并且要與學生今后的就業需求掛鉤。由于受到教學學時的限制,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內容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因為在學時有限的前提下面面俱到會導致教學成為泛泛而談,成為普法教育,從而失去的專業課程教學的效果。因此,應根據經濟學專業的特點和要求,編寫一本高質量的經濟法教材,針對經濟學專業的特色和學生的就業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的設計。
(三)利用好多媒體PPT教學,發揮其教學效果的優勢。多媒體PPT教學效果的好壞一方面取決于課件的質量。所以教師在課件制作時,要注重質量,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于強調圖片數量和動畫數量,必須實用。作者在多年的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發現,課件制作必須要強調經濟法課程多媒體PPT教學應有的互動性和大容量等特點,教師應在課件制作時充分考慮課件與學生的交互性,課件不能是教材的翻版,而應該是教材的提煉,要注意層次分明和重點突出,這樣更能吸引學生,以發揮課件的優勢,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加強對學生的興趣培養,引導學生科學學習的能力。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是學習的最低層次,效果極其不佳,這種學習方法也容易造成學生對學習的厭倦,從而失去學習興趣。所以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增加學生參與課堂交流的機會,使學生能積極地思考問題和討論問題。此外,由于經濟法課程內容較多,教師面面俱到進行講授的話,容易出現重難點難以區分,學生也把握不住教學重點,所以授課教師應該將教學內容進行歸納,對課程內容進行取舍,將重要知識點作為論點讓學生參與討論,在引入其他的教學內容,這樣能最大程度做到教師與學生的思維同步,同時也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本文作者:張耀華 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政治法律經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