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當代農業經濟論文
一、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概述
由于目前我國農業還是以資源為主要發展,信息化技術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運用程度比較低,因此提高農業經濟的信息化發展有助于加快農業由單一的傳統模式向科技化信息化轉變,增加農民的收入,改變農業發展中技術信息以及供求信息匱乏滯后的現狀。應充分發揮農民在市場中的主觀能動作用,根據市場中的各項發展因素,做好經營決策中的各項發展,達到實現增收的目的,從而滿足市場農業對于農民的各項要求。
二、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實際運用
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作為我國經濟發展中重要的活動之一,與廣大人民的生產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并且已成為農業發展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我國的農業資源在類型上比較多,且在種植經營中的差異較大,因此,了解我國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特征,才能更好地借助信息化經營管理的力量,推進新農業農村在經濟方面的發展。
1、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特征
我國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發展主要在于農業資源和農產品生長環境信息化、農村經濟經營信息化、農業生產管理信息化、農村市場發展信息化以及農業技術教育信息化和農業發展政策法規的信息化。其特征表現為以高科技的技術以及信息產業為依托,實現以高新知識和最新技術、設備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大力改造。其次是在農產品發展的內部以及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間進行信息化的互相滲透。當然,信息化技術能夠促進農業生產的大規模經營,以及引導農業經濟向集約型發展,由此來降低農業生產和經營中的成本,提高農業發展的綜合效益。最后,在原有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引進經濟發展的競爭機制,使農業發展在生產、交換、分配以及消費等各個環節都具有競爭性,尤其在高新技術的引進、新產品的研發利用、經營方式及渠道方面實現優勝劣汰,才能更好地促進農業發展。
2、如何進一步實現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
要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發展,首先要進一步加強農業經濟管理中政府對于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職能作用,充分利用政府的主導地位,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實行統一規劃和合理分工,增加資金的投入和政府統籌性的管理。其次對農業經濟管理實行資源的整合,加強不同類型的農業經濟合作,提升農業經濟中的信息化服務水平,建立農業信息以及農業經濟管理的交流共享機制,規范農業經濟信息的標準化,逐步來推進農業信息系統化和資源共享化的集成整合平臺,實現農業經濟數據的共享。重視對農民的知識培訓和農業信息服務隊伍的建設。尤其對廣大農民的知識培訓以及現代化高新技術手段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是農業信息化發展的基礎。在農村進行知識信息教育的普及,對于提高農村經濟的科技發展和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至關重要。當然,加快建設農業信息化示范基地也是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發展的關鍵。做好農業信息化網絡和傳統媒體在農業經濟等方面的結合也尤為重要。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是農業發展中的一項綜合性工程,需要政府和農民之間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隨著信息化和產業化的大力發展,我們應不斷學習國外先進的經驗技術,與時俱進地發展信息化農業經濟,與國際農貿經濟接軌,提高農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結語
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發展是我國當下農業發展的重心,實現農業經濟信息的共享,加大農業發展中的信息化水平,加快農村信息化共享平臺的建設以及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是當下農業發展中的首要問題。農業經濟互聯網建設、信息化基地建設和信息化服務團隊建設是農業經濟管理實現信息化的關鍵。
本文作者:王強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新安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