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油畫藝術論文
近代歐洲色彩觀念隨著科學的發展得到重大的改變。17世紀末物理光學理論對色彩原理的論證,為以后印象派畫家在色彩上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印象派畫家在科學色彩理論的基礎上將光與色有機的結合起來,既表現了作品的色彩之美,也創造了色彩在視覺上的真實,既豐富了繪畫的色彩表現力,又拓展了繪畫的表現手段,使人們對色彩的認識達到了以個全新的高度。后印象主義繪畫的誕生把人們對繪畫色彩的理解又向前推近了一步。
后印象主義畫家把繪畫的色彩獨立于自然之外,并用色彩來主動地創造自然景物,把被動的對自然景物的客觀反映變成對自然景物的主觀創造。他們不再受客觀寫實主義的影響,也不再模仿自然的色彩真實性,變得更為主動地去創造和改變自然的色彩。繪畫作品在不同的思想觀念下變得更為主觀,色彩的符號化和象征性變得更為明確,色彩更加直接的反映畫家內心世界的主觀感受。這說明色彩觀念的改變已經成為繪畫風格和流派形成的重要因素。
所謂色彩觀是指以特定人群的文化思想為依托,建立在特定人群視覺思維模式基礎上的色彩構成體系,它反映了人們的時代精神以及人們內在的精神追求。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文化特征,也就要求要有相對應的色彩觀念。如古代帝王的黃色富貴、文革時期的軍綠色和工業灰都反映了當時的時代主題和精神追求。而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高度文明,思想自由的時代,也就決定了我們的色彩觀是一個自由的,可以全方位運用自己的色彩表達心中的情感。所以我們這個時代的色彩觀是一個色彩選擇自由和色彩表現自由的時代。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各種色彩信息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個人都尋找著屬于自己的色彩體系,從中獲取精神的靈感。他們既要尋找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的色彩,同時也影響著周圍的人群。這也使得當代藝術作品中產生了更多的自由主義色彩情懷,以不同的色彩體系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色彩情感。
在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美術家大量走出國門,西方的各種藝術思想被源源不斷介紹到國內。這其中也包括不同的色彩觀念,反映在油畫創作中,表現在對蘇化教學體系進行了一定的否定,油畫創作也不在滿足于單一的創作模式。中國藝術家的思想得以解放,新的思想理念使得藝術家有了新的創作方式和創作手段。人們的思想中不再是傳統保守的色彩觀念,自由的色彩觀念使藝術家產生了更多的創作欲望。在西方現代色彩觀念的啟迪下,中國的油畫家創作出了具有現代主義風格的藝術作品,單一的創作模式逐漸被打破,油畫創作呈現了多元化的趨勢,形成了一個百花齊放的局面。
20世紀90年代藝術家在藝術創作語言和藝術觀念上都有了重大的突破,無論是色彩還是造型都得到了史無前例的釋放。而作為經典的古典繪畫不再是獨立的繪畫形式,現實主義多元化和藝術的多樣化正逐漸顯現,作為多元油畫表現形式而存在的抽象主義油畫、表現主義油畫、觀念性油畫等多種油畫創作形式大量的產生。不管是在創作形式,還是在創作語言上都有所體現,創作方法和創作語言上也從“單一”走向“多元”,從傳統走向現代。藝術的多元化使藝術觀念和藝術語言得到了全面的更新。
1987年,在首屆中國油畫展上,魯迅美院的韋爾申和胡建成創作的《土地:黃色的和諧和藍色的和諧》的油畫作品以獨特的視覺語言獲得了最高獎。繼“傷痕美術”之后,一大批農村和農民題材的作品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其中代表作是羅中立的《父親》、陳丹青的《西藏組畫》、何多苓的《春天已蘇醒》被認為是鄉土寫實主義的代表。他們被農民的樸實和勤勞所感動,對農民的純樸自然的美有著深刻的體驗,當這些體驗被反映到畫面之上時,便產生了打動人心的藝術魅力。20世紀90年代,中國美術界出現了一股“玩世現實主義”的潮流。這些作品的特點是流露出濃濃的無聊情緒和一點正經都沒有的“潑皮幽默”。這其中的代表是方力均,他的一系列代表作“光頭潑皮”系列形象,形成了玩世現實主義的經典符號。他的作品《2004年9元30日》色彩直接,大膽,摒棄了印象派的色彩理論,被認為是中國前衛藝術的代言。
藝術源于生活,藝術家的創作是生活的反映,色彩的運用是繪畫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同時色彩又體現著藝術家在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和精神本質。在油畫藝術中,色彩是主要表現手段,同時又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不同的色彩觀念決定了色彩不同的表現力和它所產生的情感力量,能夠直接在藝術家和觀眾的心靈之間架起一道互動溝通的橋梁。
本文作者:孫海佳 單位: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