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輔助教學論文
本文作者:杜曉迪 李春陽 單位:周口師范學院
大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位留德學者曾說:“如果教師提出一個問題,10個中國學生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國學生中,10個人也許能講出20種答案。當今大學生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磨掉了應有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多數學生已習慣了呆板固定的思維模式,規規矩矩的做事、答題,解決問題缺乏靈活性、深層次和全面性,方式方法千篇一律,沒有新意和突破。想象力方面更是由于畏懼錯誤、害怕失敗等因素,不敢進行勇于嘗試,更無法將創造性的想象付諸實踐。大學生與社會接觸較少,實踐能力較差,不善于利用大學現有的條件進行創新,不能把握本學科最新的發展動態,常常閉門造車,即使有了創新靈感,也會因缺少必需的創新技能而失之交臂。雖然在我國每年都會有類似“大學生挑戰杯”的賽事活動來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但許多大學生對此有興趣然而參加的人數卻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資料收集、調查方法、分析概括、數據統計等技能缺乏而導致的。首先,部分大學生缺乏創新欲望和激情,在父輩們創造的舒適生活條件下,好逸惡勞,缺乏追求科學真理的欲望和熱情,不思進取和突破。其次,一些大學生缺乏意志力和毅力,崇尚及時行樂,沉迷于物質享受,相互攀比,揮霍浪費。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他們缺乏艱苦奮斗、持之以恒、勇于創新的精神和越挫越勇的斗志以及面對困難勇于挑戰的品質。
計算機輔助教學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影響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普及,計算機輔助教學越來越受大學生的青睞,并逐步促進大學生在學習觀念、學習方式、學習意識、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發生巨大轉變。通過計算機輔助教學,大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變教師的教為由學習者自主操縱瀏覽組織者提供的學習內容,本質上是變被動為主動學習,變“說教”為自由瀏覽,學習內容由過去單一層次的文件變成多層次圖文并茂的各種資料。學生不再厭惡學習,而變得對知識的學習充滿了興趣,能積極主動的探索知識。課堂不再是單一的講授式學習,而是通過問題探究式、啟發式、協作式等多種模式相結合,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更好的學習。在課下,聊天通訊、博客、論壇等學習方式流行,利用網絡資源共享海量的知識資源,大學生完全可以自主學習。即使自學遇到不懂的問題,經常可通過論壇討論、網上探討,發帖等方式請教別人。由于網絡的虛擬性,避免了有些大學生在課堂上因為自尊心即使沒聽懂也不好意思當堂提問的尷尬。通過計算機輔助教學,大學生可以在網上大膽請教老師問題或與其他人進行交談討論,也可以把平時自己大膽、不可思議或天方夜譚的想法毫無顧忌的傾訴出來,釋放學習激情,加強學習意識。計算機輔助教學有靈活多變的知識組織方式,大學生可在其具體的、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下潛移默化的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來適應其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突破傳統定勢思維。而經常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制作的精美課件,則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表象,使大學生的想象能力也有提升。計算機輔助教學信息量大,大學生可根據學習的需要,由以往的圖書館查找資料,變為現在方便快捷的網上檢索找到需要的資料。與過去相比,寫作業和論文或設計課件也頻繁地用到計算機工具,使做出來的作品更加美觀漂亮,節省時間。設計物理模型、化學實驗、數學建模等,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進行電腦模擬、實驗和修改,方便快捷。
計算機輔助教學環境下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基于上述,計算機輔助教學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對大學生創新能力也越來越有影響力。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來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呢?興趣是創新意識的潛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激發其學習興趣。根據情境教學的內涵,創設與盡量真實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客觀情境中獲得具體的感受,激發興趣,主動投入到知識探究中去,充分發揮其潛在的創新意識。這樣一方面可化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營造了積極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思維開始活躍,以便全身心投入新課程學習活動中去。另一方面借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形象、直觀的現實情境,營造出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在激發學生學習本課興趣的基礎之上,可培養學生積極的創新意識。創新情感是創新的重要因素,它包括濃厚的興趣和激情、評價的激勵和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應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交流互動的特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這樣既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又能促進他們對知識的探索和創新,樹立成功意識與激發創新情感。如利用在線測試功能對大學生進行評價,計算機可隨時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師,教師可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設計程序來判斷答案的對錯,并給出不同反應,時時地激勵他們認真動腦,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使學生敢學、會學及樂學,從而激發創新情感。此外,利用基于網絡的交互功能可促進師生間融洽的交流,激發創新情感。學生有疑問時就可利用交流工具向老師溝通請教,或開展小組討論等,能使學生帶著輕松的心情,大膽發言和積極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加深了對知識的探索和創新,體驗了融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創新情感。
人類的進步不僅要靠學習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還要創造新的知識。這就要求人們將已獲取的知識進行組合、聯系和想象,采用發散式思維,突破思維定勢,進行知識創新,而這恰恰是“思維導圖”的優勢所在。因而在教學中,巧妙利用思維導圖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一種有效的、使人興趣盎然的方法。在學習一個主題內容之前,教師讓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就該主題提出盡可能多的問題,學習結束之后,再讓學生回過頭來看他自己的思維導圖,看哪些問題已經解決,哪些還沒有解決。這些沒有解決的問題會在什么時間解決,以什么方式,什么方法解決?學生可以任意聯想,不受時空的限制,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及激發思維的活躍性。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綜合,有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認識,擴展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培養其綜合創新能力。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進行教學改革,可創造以學生為主體的新教學模式,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利于培養其創新技能。一方面,可利用實驗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創新技能。計算機輔助教學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可以模擬實驗室無法實現的實驗,讓學生在不同的現實場景中去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如對環境有較大污染的實驗、缺藥品少儀器的實驗、難度較大的實驗、危險性實驗等,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技能提供了極為廣闊的時空。另一方面,利用協作式教學模式可提高大學生創新技能。比如學生在學完Flash課程后要制作動畫作品時,就可采用協作式教學模式自行分成幾個小組,使小組成員通過協商討論等方式集思廣益,通過討論、操作、再討論、再操作的流程自行設計出Flash動畫,以達到熟練運用技能、提高動畫制作水平。研究顯示,影響一個人事業成就大小的主要原因在于意志、毅力等創造性人格因素。因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人格,應注重他們的意志、毅力等方面的提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作出重大貢獻的名人個人經歷和主要成就等,用多媒體素材收集起來,結合課堂教學的需要,進行剪輯和編制,恰當地在教學過程中插播,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科學家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和為科學獻身的無畏精神,使學生遇到挫折時想到榜樣的力量,勇敢面對現實,戰勝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