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過程中,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設問技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逐漸受到了廣大中學生物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下面文章針對高中生物教學的“問題式”教學方法進行了詳細探討,對于其中的設問技巧也進行了一系列的闡述,為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提供相應的教學思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物教學,設問技巧
新課程理念要求: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逐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探究性學習,使學生樂于探究,主動參與,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而探究性學習開展的最初就是問題的提出,讓學生在生疑-質疑-釋疑中掌握知識目標,提升能力目標,培養情感目標。提問作為課堂教學重要的組成環節,在很大程度上關系著良好教學效果的實現,而設問技巧不但關系課堂氛圍和教學效率,同時也關系著師生之間是否能夠有效的互動交流。
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并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構建設問情境,有目的性和計劃性地利用一定的設問技巧引導學生按照正確的邏輯思路去分析、推理以及判斷。提問技能運用于生物教學的整個過程,有多種分類方法。根據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結合生物教學實踐經驗和高中學生思維認知特點以及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可歸納出以下幾種設問技巧。
一、以問導學,激發興趣
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教育不僅不應該使學生厭惡學習,而且應該使學生有被一種不可抵擋的吸引誘導著學習。”這種不可抵擋的吸引力就是學習的興趣。導課是一節課的開端,是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課堂有效性的關鍵??菰餆o味的引入,只會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若在導課時,能夠根據學生已有知識情況和本地的生活實際,設立一些貼近生活的問題,必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為一節和諧互動的課堂建立美好的開端。
如在進行“細胞呼吸”一節的教學中,可利用新舊知識的矛盾,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ATP是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而ATP在體內的含量又很少,而我們正常生命活動又需要大量的能量,這可怎么辦呢?”
學生馬上進入活躍的思考,積極找尋答案,也對“細胞呼吸”這個新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教學的進一步進行做了很好的鋪墊。為了讓導課生動有效,新教材專門開設了“問題探討”這個欄目。在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對此進行合理利用。如在“光合作用”一節的教學中,“問題探討”的兩個題目:有些蔬菜棚內懸掛發紅色或藍色光的燈管,并且在白天也開燈,討論:1.用這種方法有什么好處?不同顏色的光照對植物的光合作用會有影響嗎?2.為什么不使用發綠色光的燈管作補充光源?問題的設計從生活實踐出發,讓學生看到生物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探知欲望,并帶著問題走向新課的學習,使學習更有目的性,從而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二、以問認知,培養能力
新課程注重結果,更注重過程。課堂的教學過程應該也是學生的體驗過程。除了要建構知識目標體系,還要注重學生的能力和情感目標的培養。問題對于學習動機的激發、意義的建構、知識的生成和創新以及應用技能的培養都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以問認識新知,給學生幾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才能將學生帶入情景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不僅讓學生找到了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閱讀的能力,再通過問題答案的找尋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在互動探究中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構建科學的素養。
如在“細胞呼吸”一節的教學中,可設計如下問題:細胞呼吸的方式有幾種?有氧呼吸分成幾個階段?影響細胞呼吸的因素有哪些?再加豐富的課堂語言和小組討論等活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使學習不再枯燥無味,而是在師生的共同參與和探討中,實現了能力和知識的雙贏,構成和諧的課堂生活,使學生愛上課堂。雖然課堂教學應該不斷優化問題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在一個個問題中,層層上進,跨入知識的殿堂,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問題的設計要注意到層次性和難易度,不要忽視基礎較差的同學,并且應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充分的肯定,讓他們也在參與中感受課堂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使他們愿意學,有信心學,從而使得學習成為全體學生共同喜歡的活動。
三、以問拓展,引導創新
“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是新課程的理念。教學的目標不僅要讓學生獲得新知,更要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會對知識的應用。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不僅在學習中解釋了很多的生命現象,而且在生產實踐中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如“細胞呼吸”教學,在對知識的拓展應用中,可提出如下問題:為什么釀酒的過程先來水后來酒?為什么人在劇烈運動后,腿部肌肉會酸痛?為什么水稻田也需要定期排水,否則水稻幼根缺氧而變黑,腐爛?
在“光合作用的教學”中提出:為什么水稻要合理密植?為什么要給植物合理施肥……這些問題都來自于生活,從學生已有的知識中引申出來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這樣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參與具有廣泛性。在共同的探討中,不僅回顧了已有的知識,還學會了知識的應用和遷移。最后再把問題的難度提升:在生活中如何儲存種子、蔬菜和水果等食物?給你一塊水稻田,如何經營以獲高產?讓學生去探討,去探索,去實踐,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精神,也拓展和加深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和思維活動等,保證了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問題式”生物教學中,設問的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是需要明確設問的目的并非得到正確的答案,而是利用良好的設問技巧,引導學生在回答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持續的概括、分析、推論、假設、檢驗等思維活動,感受科學的方法、科學的精神和價值觀的教育,不但在潛移默化中學會釋疑——解決問題,同時也學會質疑——提出問題,從而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少燕.中學生物教學中提問技能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1(43).
[2] 楊飛舉.談談生物課堂提問教學[J].新一代月刊,2013(11).
[3] 敖立.初中生物教學提問的有效性研究[J].速讀·上旬,2017(1).
推薦閱讀:評職稱教學論文高中生物教學的生活化
這篇評職稱教學論文發表了高中生物教學的生活化,論文主要就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的內涵以及生活化教學的作用體現加以分析,然后結合實際探究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通過此次理論研究,對高中生物教學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