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要想學好化學,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做化學實驗,它能清楚地讓學生看到實驗現象,體驗實驗過程,得出實驗結論。使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嚴謹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學習方法。本文論述了初中化學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初中化學 實驗 興趣 探究能力
Abstract: the students will want to learn chemistry,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 is doing a chemical experiment, it can clearly make students see experimental phenomenon, experience the experiment process, draw the conclusion. Make students to the chemical produce strong interest, help students form the rigorous,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attitude and study metho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experiment in the teaching of importance.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experiment interest inquisition ability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學校的教學設施也在不斷引進,尤其是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初中教學更加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對物理化學實驗器材不斷的更新引進,使學生都能親自動手做書本上的實驗,觀察到原先只能靠想象得到的實驗現象和靠推理得到的實驗結果。培養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習慣。 一、化學實驗教學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初中學生正處于接受新事物較快,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的年齡,他們的學習動機基本都是以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自己的愛好興趣為主的。而初中化學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化學的時候,對化學充滿好奇的時候,恰恰化學實驗中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正是化學的魅力所在,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化學實驗現象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比如,為什么對著水吹氣,水不變渾濁,而對著澄清的石灰水吹氣,石灰水變渾濁了;為什么紫色的石蕊是變色龍,遇到酸就變紅,遇到堿就變藍;為什么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會發出藍色的火焰;等等。這些現象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讓學生更直觀、更生動、更具體地觀察到實驗現象,不再干巴巴地學習抽象的理論。 二、化學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對化學概念的理解
初中學生在學習階段知識面比較窄,見到的事物也較少,在學習的時候會對所學知識中提到的事物不知所云,這樣根本不可能讓學生繼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比如,學到鎂的時候,學生根本沒見過鎂,怎么可能知道它在氧氣中燃燒會是什么樣子,化學實驗的好處就在于讓學生通過觀察,用視覺、嗅覺和聽覺感知物質的本質屬性,使學生通過真實實驗形成化學思維,加深學生對化學概念的理解。比如,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中,如果教師在講解完之后讓學生直接看收集好的二氧化碳,學生不會明白到底是怎么收集的,也不知道收集的是不是二氧化碳。但是,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方法,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學生收集到二氧化碳之后還可以檢驗它的存在,都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使學生對形成物質這一過程充分了解,把抽象知識轉化為感性認識并形成化學概念。
三、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習慣
化學實驗具有很強的規范性,學生需要掌握其規范才能進行基本操作的,學生在這一操作過程中會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僅僅靠學生自己規范還不行,教師在學生平時做實驗時,應該對學生加強檢查并及時糾正出現的錯誤。一切良好的習慣都是在雙方共同努力下才能逐漸形成的。因此,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在做示范性實驗的時候要嚴格遵守其規范要求,因為學生會以教師為模版進行效仿。尤其是教師在連接裝置、對試管加熱、攪拌藥品,振蕩試管和聞氣味的時候都要謹遵化學規范,千萬不能為了方便而使操作不規范,因為不符合規范的操作會給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在學生做實驗時也無法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化學規范操作。比如,在做點燃氫氣的實驗之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純度以防爆炸;在做制取二氧化碳實驗時,一定要先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后裝入藥品。有的教師在上課之前就已經檢查好裝置的氣密性,導致在給學生做示范性實驗的時候就忘記了要演示檢查裝置氣密性這一步驟,這樣會對培養學生的習慣造成不良的影響。
四、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學生做化學實驗的目的不是僅僅讓學生觀察千變萬化的實驗現象,而是要學生根據實驗現象進行積極的思考,達到認識物質本質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目的事先設置好引導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化學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探究、總結,最終得出所要的結論。也就是說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觀察、觀察什么現象等。比如,學生在做氧氣的制取實驗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1)試管口應該向上還是向下傾斜?(2)藥品要怎樣放置到試管中?(3)收集氧氣時應該用什么方法?(4)為什么用這種方法?(5)怎樣檢驗你收集到的是氧氣?設置問題的好處在于可以讓學生不再盲目的觀察而是有目的性的觀察,提高了學生的觀察效果。經常設置這樣的問題,可以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五、化學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學生在實驗開始時就有了探究實驗會產生什么樣的現象和生成什么樣的物質的想法,再通過教師的鼓勵,學生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師沒講過”的束縛,通過科學探究活動來學習化學,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還會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調動自己的嗅覺、視覺和聽覺等感官認清物質的本質,使學生運用已學知識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概括和總結,使學生產生新的想法,對事物有了新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撼動和不可代替的,它能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化學概念,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教師通過精心設置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可以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通過設計一些具有創造性的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趙莉.初中化學新課程實驗面臨的問題、困難和對策[J].陜西 教育學院學報,2002(4).
[2]尹木成.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長江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7(S1).
[3]黃岳平.初中化學實驗研究教學實驗室管理改進辦法探討[J]. 廣東化工,2010(7).轉貼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