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國護理的論文主要體現在創新、科學還有是實際應用上,雖然這幾年已經有了一些進步,但是總體來說還是有一些差距的。
有的護理人員工作、學習多年,可是還沒有掌握最基本的科研和寫作方法,主要表現在:科研立題不夠新穎;實驗設計不合理、無可比性;實驗數據不夠準確;統計方法錯誤;論據自相矛盾;結論不夠可靠;有的甚至出現法定計量單位的錯誤……部分護理工作者雖然在臨床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卻不能及時發現選題,寫出高水平的論文來。這些現象嚴重地影響著“護理學”科技論文的質量,并直接影響了學術交流的效果和準確的信息傳遞。
2 影響“護理學”科技論文質量的原因分析2.1 護理隊伍的不穩定性 護理隊伍是醫院流動性最大、最不穩定的群體。護理工作要求高、回報少、風險性大,這與護士職業期望中高收入、良好職業環境、高福利、發展快的要求相差太遠,導致護士職業滿意度普遍不高。陳健[2]對5所軍隊醫院聘用護士流失率調查顯示,近年軍隊醫院聘用護士流失率為9%~25%,有的醫院高達10%。于冬梅等[3]對某軍隊醫院調查顯示,該院2004年到2006年聘用護士流失率分別為12·3%,16.6%,17.1%。其職業本身的不穩定性,使部分護理人員難以安下心來寫出高質量的研究論文。
2.2 護理人員的學歷水平 2003年我國護理專業畢業生中專層次約占85%左右,近年來,雖然護理學歷教育的主體已逐漸過渡到大專層次,但從整體結構看,護理人才梯隊的知識層次還有待完善提高。國外文獻資料顯示:擁有學士學位的護士比例每提高10%,患者的死亡率危險能降低5%,這也間接說明護士學歷教育層次的重要性。
2.3 部分護理人員科研能力受限 部分護理人員由于學歷、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科研能力有限,創新能力不強。平時忙于應付日常工作,疏于總結,沒有與工作崗位相匹配的必要資歷、工作技能、職業態度、良好的溝通和協調能力,護理從經驗走向科學少;實踐多,形成理論少,科研能力弱。
2.4 護理人員超負荷工作,身心壓力大,焦慮程度高 護理人員整體隊伍較年青,大部分都是中青年女性,承擔著照顧家庭的責任,家庭事務多。加之護理人力資源的不足,工作繁忙、護理工作的重復和勞動資源利用率低下、工作時間不規律、工作以技術操作為主且長期超負荷工作、護理行業的高風險性和激烈競爭,造成了護士緊張、焦慮。據調查[4],護士的焦慮得分明顯高于國內常模(P<0.001),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護士寫作的積極性。
2.5 部分護理人員認識上的誤區 部分護理工作者認為護理工作沒什么寫頭,科研工作都是醫生的事情,自己做的也都是日常小事,沒有科研意識和寫作意識;也有的護理人員認為論文寫作很神秘,有畏難情緒,不敢動筆;對于個別同志而言,還要拋棄愛面子思想,怕寫不好遭人恥笑而不敢動筆;還有的是因為能力受限,因為不掌握基本的論文寫作架構和寫作方法而不知如何動筆。
護理研究是近年來才開展的,從質和量兩方面講,與我國醫學科學的其他前沿領域相比差距還較大。科研與臨床經驗總結是護理學科技論文的前提,護理人員應克服困難,認真總結臨床護理經驗,緊密結合醫療前沿學科,進一步加強科研能力的培養,使“護理學”科技論文水平更上一層樓。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