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開放性實驗室提供學生片劑制備的多種原料、輔料和儀器。學生根據自主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片劑處方和工藝驗證實驗,制備的乙酰水楊酸片再通過片重差異、硬度、崩解度、溶出度等完成制劑的質量標準,使學員在授課內容基礎上,將理論學習、實際應用和實踐操作有機結合,取得了較好的實驗教學效果。
引言
藥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不僅能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且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的重要環節,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和嚴謹求知的科學態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多數院校,藥劑學實驗主要集中在實驗室的小型手工實驗,這種實驗室小試對于學生掌握處方調配和制備程序有一定幫助,但是,實驗室小試與實際工業化生產有很大的區別,造成了學生對實際藥品生產知識脫節,甚至有學生認為藥品就是在這種不嚴謹不衛生的半手工狀態下生產的。針對以上問題,鑒于“中試生產”在制劑研發和生產中的重要作用,依靠我校藥學院特有的藥品中試基地,本教研室在藥品中試基地增加了“乙酰水楊酸片中試制備實驗”,完善新藥臨床前研發的必要步驟,充分發揮中試基地生產和教學的雙重任務,同時在一系列實驗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藥學綜合素質和實驗技能,實現培養藥學人才全面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標。
1實驗總思路———以藥物臨床前研究為主線的藥學綜合性實驗
藥學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大學科,隨著學科發展,各二級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也越來越深入[1]。但是,目前國內院校藥學的二級學科的教學都是以各自為政的方式進行,缺乏學科間的連貫性和融合性。而且,在藥劑學課程群內,《藥劑學》和《藥物動力學》的實驗課也是各自為理論教學服務,不僅兩者之間缺乏連貫性,而且也缺乏與藥學前期專業學科內容的聯系和呼應。在這種獨立的知識體系下,就會讓學員對大藥學學科缺乏整體認識[2],也不利于藥劑學課程群的建設。利用《藥劑學》和《藥物動力學》是藥學本科教育后期的專業課,同時也是新藥臨床前研究的后期工作,本教研室以新藥臨床前研究為主線,在《藥劑學》和《藥物動力學》實驗教學中新增了藥學多學科的綜合性實驗[3]。以新藥臨床前研究工作為實驗思路,利用前期藥化的“乙酰水楊酸合成”和藥理的“鎮痛實驗”為開端,引導學生完成“乙酰水楊酸片”的制劑學研究性實驗:制劑處方和工藝實驗、質量標準實驗、中試放大實驗、動物藥動學實驗等。這樣,讓本科學生系統地熟悉新藥臨床前研究的工作程序,同時加強對藥學工作的整體認識,提高藥學學員的綜合素質,和使其獲得初步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4]。
2一系列實驗教學改革的實施
2.1討論課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2008年在藥學本科生中開始實施藥學綜合性實驗,在保留部分原有的經典片劑實驗科目的基礎上,新增“乙酰水楊酸片”的處方和工藝實驗。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學習熱情,本室將教員教-學生模仿的傳統實驗教學模式改為設計性實驗,由學生結合片劑理論教學知識和查閱相關文獻自行設計,再以小組為單位在討論課上,集思廣益,確定片劑處方和制備工藝,教員在其中主要發揮引導作用。
2.2開放性藥劑實驗室驗證處方設計和制備工藝
開放性實驗室提供學生片劑制備的多種原料、輔料和儀器。學生根據自主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片劑處方和工藝驗證實驗,制備的乙酰水楊酸片再通過片重差異、硬度、崩解度、溶出度等完成制劑的質量標準,使學員在授課內容基礎上,將理論學習、實際應用和實踐操作有機結合,取得了較好的實驗教學效果。教員在其中不是教實驗而是協助實驗主要對其中關鍵技術提供操作指導,如混合方法、制軟材、制顆粒等。
2.3中試基地聯系工業生產
在實驗室小試階段完成片劑處方和制備工藝的篩選與優化,確定了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工藝步驟。然后在片劑的實際生產線上,通過對處方和工藝進行中試放大,使研制的實驗室工藝進一步改造、提高、完善,取得適合工業化生產的可靠的技術參數,確保大生產的可行性與重現性。重要的是,在新藥研究中質量標準、穩定性考察、動物藥動學等研究都必須是中試生產的藥品。學生在以往的中試基地教學中以參觀為主,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對藥品生產的GMP車間和制劑生產的工業儀器有感性認識。而由于沒有學生親自參加工業生產,對生產線的了解也只是走馬觀花,因而缺乏實踐鍛煉和經驗。本教學組利用中試基地人力物力資源,讓學生自己完成“乙酰水楊酸片”中試放大制備,與實驗室小試對比,學習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為他們今后參加實際藥品生產工作打下基礎,而且完善了新藥臨床前研究的整體步驟。
2.4PK-PD模型實驗完成基礎型和拓展型藥動學
實驗教學國內院校目前所開設的傳統藥動學實驗,對于灌輸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和藥動學數據處理方法有一定幫助。但是,隨著藥動學日新月異的發展[5],傳統藥動學實驗已經不能滿足藥學本科實驗教學的需要,為此本教研室開展了PK-PD模型實驗(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model),構建了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驗教學新模式,從體內藥物濃度測定方法的建立、藥動學和解熱藥效學三個方面進行實驗,按照新藥臨床前研究的動物體內藥動學研究要求進行,同時考察藥動學和藥效學兩者之間的相關性。
3實施效果和總結
在整體實驗結束后,筆者組織了藥學本科同學的教學效果問卷調查,結果83.67%學生表示想參與新藥臨床前研究的具體工作,95.92%學生認為“乙酰水楊酸片”藥學綜合性實驗對于其了解新藥研究有幫助,93.88%學生認為該實驗與前期學科聯系性強;89.80%學生認為該實驗對于建立大藥學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有幫助,79.59%學生認為還需要增加中藥的藥學綜合性實驗。學生在一系列實驗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熱情,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不僅對藥學有了整體的連貫的認識,而且對藥劑學和藥動學實驗課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得以增強,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通過“乙酰水楊酸片”中試處方和工藝放大生產,將實驗教學和藥品生產連接起來,也將藥學綜合性實驗連貫和完善了起來,提高了學生的藥學綜合實驗能力,使學生建立藥學各學科實驗之間的聯系性,加深理論與實驗的聯系、實驗室與實際生產的聯系。對于實現從傳統知識教育向培養能力為主的素質教育轉變,以及幫助學生早日適應藥學實踐工作,藥學綜合性實驗都將具有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