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通過對化療患者的調查分析,患者因年齡、性別、性格、職業(yè)、病情及化療反應的不同,心理反應也有所不同,64% 的患者表現為憂慮、焦燥、消極、恐懼甚至行為失控,33% 的患者對醫(yī)療技術不再滿懷信心,只有 3%的患者屬于開朗穩(wěn)定型。因此在護理過程中,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化療的不良反應做到及時掌握了解,耐心地向病人介紹有關化療的知識及可能出現的反應,關心體貼患者的病情并適時減少不良反應所帶來的痛苦,營造輕松、溫馨的病區(qū)氛圍,鼓勵患者勇于和病魔作斗爭,堅定勝利的決心,以確保化療的全程療效。
關鍵詞:化療,反應,護理措施
引言
受化療藥物的細胞毒影響,各種毒副反應及對臟器組織不同程度的損傷在臨床上時常發(fā)生。因此,全面護理化療患者能夠確保化療計劃的順利實施。本文針對化療過程中帶給患者的各種不良反應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護理措施。
2 針對治療中的靜脈保護
2.1 基于對患者作全程化療的治療準備,靜脈注射血管一般由遠端向近端,由背測向內側,交替使用左右手臂。由于血栓易在下肢靜脈易形成,因此除上肢靜脈綜合癥外,不建議采用下肢靜脈給藥。
2.2 杜絕在同一部位反復穿刺,推藥時應反復抽回血,以保證針在血管內。
2.3 由血管直徑決定針頭型號,針頭越小對血管的損傷程度也就越小,一般采用 5.5 號~6.5號頭皮針。
2.4 藥物稀釋宜淡,靜脈注射宜緩,注射前后均用2.0ml 生理鹽水沖入。
2.5 拔針前使針頭內保持少量的回吸血液,以保持血管內負壓,然后快速拔針,用無菌棉球壓迫穿刺部位4 ~6min,同時將穿刺的肢體抬高,以防止血液回流,避免針眼局部瘀青,方便以后再穿刺該部位。
2.6 藥液外滲及靜脈炎的處理:①如果注射部位有刺痛、燒灼感或出現水腫,則表明藥液外滲,需馬上停止給藥并更換注射部位。②滲藥部位根據化療藥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解毒劑做皮下封閉。③滲藥部位冷敷,也可采用硫酸鎂濕敷直到癥狀消失。④靜脈炎處理可采取局部熱敷,將松軟膏按血管走向外涂或采取相應的理療措施。
3 化療中的胃腸道反應及護理
由于胃腸道粘膜上皮細胞增殖旺盛,故對化療藥物有較強的敏感性,如阿霉素、氟脲嘧啶、氨甲喋呤、環(huán)己亞硝脲等常引起嚴重的胃腸道不適:厭食、惡心、頑固性嘔吐、腹痛、腹瀉等,反應發(fā)生的時間、程度與患者體質有關,大多數患者在用藥后4~5 小時出現,為此,我們應密切觀察,并采取有效措施以減緩反應癥狀:①化療期間飲用大量白開水以減緩藥物對消化道粘膜的刺激,并有利于排出毒素。②有效采用鎮(zhèn)吐劑,以減緩胃腸道的不良反應。③注意飲食:清淡、易消化、刺激小、營養(yǎng)豐富。④氮芥類藥物對副交感神經有刺激作用,容易引起痙攣性腹痛,可合理采用解痙劑,必要時可采取針刺內關等穴位。
4 化療中的骨髓抑制及護理
化療藥物對腫瘤細胞的殺傷劑量與損害骨髓的劑量只有很小的差異,因此,應密切觀察化療患者的骨髓抑制征象,其特征是血細胞大量減少,這是抗腫瘤治療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險,應定時為患者進行血細胞計數和骨髓檢查,當白細胞低于4000/mm3,血小板計數下降至 100000/mm3時,除停止化療外,應進行保護性隔離,為避免并發(fā)癥而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①為患者營造一個空氣清新、整潔的病區(qū)環(huán)境,杜絕患者之間進行傳染性接觸,防止交叉感染。嚴格無菌操作,患者一切用物經消毒處理后方可使用。②預防呼吸道感染,病房每日需用紫外線空氣消毒 1 次,2%來蘇水濕式掃床,地面每日消毒 2 次,消毒液擦地每周 2 次。③觀察患者的牙齦、鼻子,皮膚,尿液及大便等是否有出血傾向。保持室內溫度及濕度一定,可為患者的鼻粘膜和口唇部涂石蠟油預防干裂,靜脈穿刺時慎用止血帶,注射完畢時壓迫針眼 4~5min,嚴防利器損傷病人皮膚。
5 化療中粘膜和皮膚反應及護理
粘膜反應是某些化療藥物毒性的最直接反映,特別是大劑量的用藥會時常引發(fā)嚴重的口腔炎、口腔糜爛、壞死。對此,我們要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及時給予合理的治療和護理:①化療期間患者應大量飲水以減輕藥物對粘膜的毒性刺激。②保持口腔清潔,給予 1%雷夫諾爾或 4%蘇達水漱口,1 日4次。③口服化療藥物時,應先用紗布擦去露出膠囊外的粉末,服后反復漱口并多次飲水。④口腔炎發(fā)生后應改用 2%雷夫諾爾和 1%雙氧水交替漱口,并采用西瓜霜等局部治療。⑤患者禁止用牙刷清潔口腔,而用棉簽輕輕擦洗口腔牙齒。⑥涂藥前先輕輕除去壞死組織,反復沖洗,潰瘍者可用龍膽紫或紫草油涂抹患處。⑦注意飲食清淡、易消化,因口腔疼痛而影響進食的患者給予 2%普魯卡因含漱止痛,而后再進食。
大約有51% 以上的患者在化療中皮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反應,如皮膚干燥,色素沉淀,周身搔癢,局部可用開水洗凈涂膚輕松軟膏;嚴重時則會形成斑丘疹,出現小水泡或有滲出液,涂龍膽紫防止破潰感染,對發(fā)生剝脫性皮炎者,應采取保護性隔離,局部涂氧化鋅軟膏,紅外線每日照射 2 次。 脫發(fā)常見于阿霉素、更生霉素、環(huán)磷酰胺的反應,患者因大量脫發(fā)甚至禿發(fā)而精神苦悶,應讓患者了解這一可逆性反應,化療結束后頭發(fā)可再生,化療前頭顱置冰帽或一嚴緊的充氣止血帶,用藥結束后15min 除去此帶,采取這種措施可減緩脫發(fā)。
6 化療中泌尿系毒性反應及護理
受化療藥物影響,瘤細胞及正常組織細胞被大量破壞,少數患者可出現高尿酸血癥。由于藥物通過腎臟以原型排出,其代謝產物在酸性環(huán)境中易沉淀甚至形成結晶造成尿路阻塞,導致腎功能衰竭,因此,治療中必須采用水化和堿化來預防這一并發(fā)癥。水化能保證藥物快速從體內排出,故鼓勵病人多次飲水。尿堿化則可加速代謝產物的溶解、排出,避免沉淀產生尿酸結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環(huán)磷酰胺的藥物特點是以原型排出,如飲水量少,藥物在尿中過度濃縮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因此,在叮囑患者大量飲水的同時,還應重點觀察有無膀胱刺激癥狀,排尿困難及血尿。
參考文獻
[1]李小萍, 黃朝霞. 舒適護理在惡性滋養(yǎng)細胞腫瘤患者化療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07).
[2]王梅,胡志華,萬榮,許姣君,汪靜禮. 老年癌癥患者圍化療期惡心、嘔吐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10).
[3]范春香. 心理放松干預對肺癌患者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3,12.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