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音樂
無論什么樣的文化,都必須經過傳播,才能在這個社會上站穩腳跟并被后人所傳承和發揚。音樂是具有自身魅力的精神文化,原生態音樂始終在連綿不輟的音樂文化里為創作者源源不斷的提供音樂素材。她是具有原生態與音樂的雙重特征,是以音樂為載體的原生態;同時,她是以原生態為載體,是音樂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原生態音樂具有民族性,凝聚著民族精神,體現著民族文化。
作為養育人文精神的高等學校,傳承文化是其重要任務之一,對于原生態音樂這一音樂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界應當將原生態音樂這一傳統音樂文化引進高校,在高校開展帶有特色的原生態音樂教育,通過教育的主渠道,增強學生的原生態音樂文化保護意識,從而切實有效地保護與傳承原生態音樂,促進其持續發展。
保護原生態音樂,實際上就是保護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原生態音樂文化資源只有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實施正確的教育傳承發展戰略,才能逐步形成文化品牌。高校能借助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原生態音樂,真正使學生認識華夏音樂的真諦,從而熱愛我們的原生態音樂。
如何將原生態音樂引進高校,增強學生的原生態音樂文化保護意識,促進原生態音樂文化的持續發展,這一系列問題已經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極為緊迫和重要的工作任務,筆者對引進原生態音樂有如下構想:
1、引進原生態音樂的態度
(1)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原生態音樂傳播于廣闊的大地上,其唱法多樣,形式不一,內容豐富,形成了一道多姿多彩的風景。高校在引進原生態音樂的過程中應該采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度,允許音樂文化的發展呈現多樣性與多元化,讓原生態音樂在校園里爭奇斗艷。
(2)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原生態音樂不全是真金,也有良蕎不齊。高校在收集整理原生態音樂的時候需精心篩選,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高校在選用原生態音樂時應當注意將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積極向上的、好聽好懂的、自然流暢的原生態音樂加以引進和推廣。
2、引進原生態音樂的方法
(1)高校參與編寫原生態音樂教材并開設課程
學校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學習原生態音樂,通過課堂教學來引導原生態音樂傳承。原生態音樂來源于民間,它的學習對象不單是音樂類學生,還廣泛涉及于各年級各專業的學生。因此,我們在編寫教材和開設有關課程的時候,要考慮面向更多的學生,更廣泛地傳播這一富有特色的原生態音樂。高校通過一系列有益措施使更多的學生了解原生態音樂文化、樹立對原生態音樂的保護精神,并對原生態音樂產生熱愛,汲取這一民族民間音樂文化中的有益精華,進而探索寶貴的民族文化財富。
(2)通過“活態教學”的形式有效地引進原生態
“活態教學”即活動教學,綜合教學,是音樂教育“走出去與請進來”有機結合的教學途徑。它可以采用錄音、攝像、記譜等多種形式對原生態音樂本原加以保存并引進課堂;可以通過實地考察等課外活動,使學生了解原生態音樂相關的原生態活動;同時,高校有計劃地引進國內外有知名度的原生態音樂文化人才,有教學需要的時候可以請部分著名民間藝人走進課堂,負責特色技能教學;也可以請著名民間藝人進高校演出,通過多種方式以保證在校學生能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態音樂。利用課外活動補充課堂教學。高校大學生社團和各學院學生搞好原生態音樂文化的宣傳工作,定期舉行各種原生態音樂的比賽等。
(3)學校主管部門應制定相關制度促進原生態音樂教育
學校主管部門應認真考察、探究優秀的原生態音樂文化,重新評估它們的價值,制定相關制度促進原生態音樂教育,為參與原生態音樂藝術傳承學習的師生實施幫扶;在待遇方面也設立獎勵;積極組織師生在校園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文化論壇、知識講座或音樂會等形式進行原生態音樂文化教育。學校主管部門加大力度為國家培養優秀的原生態音樂文化人才,提高學生的原生態音樂文化素質。
結語:高校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去時時關注其他區域和國外先進原生態音樂文化成果,然后借鑒和應用,在與這些具體異域特色文化的交流中為原生態音樂課程注入新鮮血液,增添活力,讓學生的眼界更為開闊,也促進了原生態音樂文化的發展與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