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建筑設計論文
1寧夏銀川市建筑風格
1.1回族建筑文化
清真寺是穆斯林們禮拜集會的場所,寧夏清真寺建筑類型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阿拉伯建筑風格,另一種是采用四合院布局,使用大木起脊式的禮拜大殿。寧夏清真寺布局完整,由禮拜殿、宣禮塔、講經堂等構成,禮拜殿多位于幾何中心,建筑中軸對稱布置。因禮拜活動必須朝向圣地麥加,故禮拜殿多坐西朝東。禮拜殿的形制多為十字形,這是伊斯蘭教建筑特有的改擴建形式,即在進深方向增建。清真寺設置墻對外封閉,這與中國傳統院落的外部空間處理相同??臻g布局采用嚴格的等級與軸線對稱,創造多層次的空間序列。院落與天井在組織主庭與輔助庭院的空間關系時,采用了欲揚先抑、欲放先收倒卷簾的手法。清真寺內部空間裝飾用雕刻、繪畫、花卉、葉藤、卷云等來烘托經文。
1.2西夏建筑風格
11世紀李元昊以興慶府(今銀川市)定都建立西夏王朝。西夏深受中原大一統漢文化的影響,具有很強的民族及地域特色。西夏建筑是在黨項民族特色的標志性建筑的民族地域基礎上,充分吸收中原及周邊建筑文化而形成的獨特的建筑藝術。西夏建筑特點是沿用唐宋的建筑木結構的構造方式,兩者兼而有之,佛教文化在其建筑上也有所體現。目前現存的有被稱為“中國金字塔”的西夏王陵、西夏巖畫、西夏塔等為數不多的建筑。群體的空間組合方式獨特,氣勢恢宏,造型獨特。
1.3民居建筑
回族民居建筑以平房居多,內部空間懸掛阿拉伯文作為裝飾,頗具民族特色??皇鞘覂瓤臻g的主體,其他空間都是圍繞炕而展開的。煙囪位于建筑側面或建筑轉角處,直立于地面,高出整個建筑,也是民居建筑的制高點。院落是重要的空間構成,回族民居的院落類型總體分為廊院式和合院式兩種。入口一般是整個界面的中心位置,一進門就可以一覽無余院內景色,體現出西北人樸實豪爽的性格,也不同于北京四合院的要通過倒座進入院內封閉。因寧夏干旱少雨等特點,屋頂有屯頂、一面坡、兩流水等形式。墻體大多是土坯墻或者夯土墻。
2建筑設計手法———以回族聚居區寧夏銀川為例
寧夏銀川的新型地域建筑在發展過程中,有幾個問題值得關注。首先是,回族作為伊斯蘭教的教民,引用伊斯蘭教建筑形式是必然的,但是如果缺乏中國地域特色,就會形成國際伊斯蘭建筑,而不是中國特色的回族建筑了。其次是,大量的伊斯蘭建筑形式的濫用存在著建筑語言的陳舊、手法相似、照搬建筑形式,而缺乏了創新?;谝陨瞎P者提出幾點在以后建筑創作中應用的建筑設計手法。
2.1建筑色彩設計手法
銀川市建筑色彩可根據歷史文脈角度分析城市的主色調和點綴色。西夏古都的民族色是白色,西夏壁畫中使用紅、黑、綠三種土色,因此可以在西夏文化區使用白色、土黃、赭石等色彩之間的搭配作為基色調和點綴色。回族風格建筑使用白色與綠色。塞上江南區可以采用黃土高原人偏愛的體現豪放性格的原色,土色與藍天相輔相成。
2.2建筑空間組織方式設計手法
清真寺的采用軸線等空間布局手法創造多層次的空間序列,欲揚先抑等空間組織方式,內部空間布局方式都可以在現代建筑中應用。禮拜殿擴建后建筑采用勾連搭的連接方式,既擴大了使用面積也形成了符合寧夏氣候特色的灰空間。這種灰空間處理方式以及禮拜殿入口用空廊、連廊作室內外過渡空間的設計手法可以在公共建筑設計中應用。現代建筑設計中可以采用民居建筑追求形體規則、空間布局方式開放、模糊室內功能的空間觀念,空間劃分追求軸線、對稱、均衡等手法以及以矩形為母體的形式。
2.3符號及建筑立面設計手法
銀川回風建筑風格是生活在銀川市的以回族為主的各族人民創造的建筑風格。在建筑構件和色彩體型搭配上體現出了伊斯蘭文化獨特的韻味,并且運用現代建筑手法融入回風符號,如回族風格的鐵藝構件、壁畫式處理的墻面、屋面尖頂等。建筑外立面處理手法很多,比如使用連續的尖券形折面,出入口的開孔方式、窗戶形式等細部裝飾處可采用多種現代拱形巧妙應用。幾何圖形、植物花紋、阿拉伯文字的裝飾紋樣,可以采用抽象、延展、連續、反復等方式應用在建筑細部。伊斯蘭建筑中的馬賽克裝飾、花式砌磚、木雕、阿拉伯書法藝術等元素可在建筑與景觀小品中應用。西夏文化中的素面磚、花紋磚、蓮花圖案、力士像等元素可以在道路鋪裝、外立面等使用體現民族特色。
2.4建筑群體組合方式設計手法
建筑群體組合方式可以學習清真寺的布局方式:以院落為單元縱向橫向延展,將單體經過復雜組個形成院落群,空間布局靈活,平面組織形式豐富。在增建建筑時,群體組合可以采用以下手法:中心軸線、院落關系遞進時,群體輪廓可隨著周圍環境的制約而自由變化;當增建部分的軸線隨著用地的不規則,可與原有中心軸線有一定角度;有較多院落時,中心軸線可有多次轉折。在群體建筑設計時,根據民居建筑的屋頂形式不同而形成豐富的立體輪廓線,體現新的建筑群體形象。
3結語
多元的民族文化在銀川積淀,最使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望無際的戈壁,雄渾的賀蘭山以及大地統一的色調。黃河蜿蜒而上,孕育著銀川平原的生命。因此通過對少數民族聚居區———寧夏銀川市的實地調研、查閱文獻資料,整理和分析代表建筑對一些經典案例進行有選擇的比對分析。針對建筑從外部空間、立面、體量關系、流線組織、空間以及色彩、材料、技術等方面討論并總結共有的設計方法,同時結合文化特色,對少數民族聚居區地域主義建筑有全面的、系統的研究。尊重、保留和挖掘少數民族傳統建筑文化中的精華,為我們的設計所用,對我們以后建筑創作可提供指導性研究性意義。
作者:呂桂芬 范玉淳 單位:深圳大學 深圳市天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