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質量管理論文
1、現行的保障性住房質量監管體系存在的難點、疑點
1.1全過程質量監管難度大
工程項目的質量管理都分為三步,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因此,要想真正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管理,政府就必須要在前期的工程項目規劃、開發建設隊伍選擇上下工夫,在施工過程中定期抽查,落實反饋,在整個過程只實現規劃、房管、建設、公安消防、工商、質監等有關職能部門的聯動,對工程項目進行全方位的質量監管,如果僅僅依靠質監部門的力量,管理工作是很難做好的。目前,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建材市場管理混亂,建材質量參差不齊,在建筑領域,建筑主管部門的質量監管意識不強,各種因素都給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的質量管理工作帶來困難。
1.2后續維修管理監管不到位易引發社會問題
一個建筑項目的實施與開展,要涉及到很多的單位和個人,建筑工程質量會受到操作工人、環境、材料等因素影響,波動性大,質量問題的產生幾乎是必然的。質量問題出現之后如果能得到及時的處理,就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但實際上,由于后續交接工作的不到位,出現的質量問題往往得不到及時處理,這就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1.3建設部門質量監督工作越位、問責風險大
建筑施工項目本身就有著高風險和高難度,出現質量問題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質量監管部門都會被問責。目前,由于監管機制不完善,建設部門被問責的風險很大,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因此,為保證保障性住房工程質量,建設質監機構需要加大工作深度與頻度。
2、加強保障性住房施工質量的管理措施
2.1施工企業內部成立高效的保障性住房施工質量管理機構
施工單位要針對保障房建設,成立質量管理領導小組,實現責任的明確劃分,避免因為職責范圍的不明確而造成混亂。項目經理部要針對保障性住房特點建立質量保障體系,要形成具體的文件報告,對整個項目做一個規范化的部署,要成立一個質量管理小組,對每一個技術小組進行職責和管理區域的劃分,方便管理,并且簽訂質量保證書。
2.2施工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質量管理制度
要想保證施工項目整體的質量,施工單位內部首先要有一套良好的監管體系,保障整個團隊的協調運轉。施工單位內部要實行質量保障制度編制與報審,相關項目的負責人要制定保障性住房質量管理制度,特別要注意對施工技術和施工交接的控制與管理,還要完善施工材料和施工設備的管理儲存辦法。在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要詳細進行各項檢驗與報審工作,對于關鍵的施工部位和施工環節,同時還要做到技術方案與質量保障制度的監督和落實,對施工質量和報審情況進行定期的檢查,并對項目質量的監督管理工作進行評價。施工單位內部要建立質量責任實名制制度。在監管工作中,工作人員要如實填寫操作人員的編號、姓名、驗收標準、驗收時間等,實現過程質量控制的可追溯性。
2.3施工單位內部要切實落實監督管理制度
在一個企業或者單位中,制度的制定是一回事,制度的旅行與實踐又是另一回事,因此,在不斷完善保障性住房項目監督管理體系的同時,施工單位要切實實踐這些管理制度,不讓這些制度成為擺設。施工單位要嚴格執行樣板先行制度,不僅僅是大型的項目,小型的分項目也要實行這一制度,施工單位要保證在負責人審核簽字之后才能進行大面積的施工。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的施工難度大,對技術的要求高,項目承建單位要成立專門的技術小組,集合多人的智慧,對技術難點和質量通病進行質量攻關,在施工過程中,要注意進行現場的考察工作,及時對已有的計劃進項動態調整。質量監督管理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施工單位要實行周、月質量綜合檢查制度,對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由專業的團隊,對問題逐一進行研究、分析和處理,形成周、月質量分析報告,編制出整改措施報告,這個報告要力求詳細,包括質量問題的產生原因、分析過程、整改措施、整改效果、施工試驗情況、經驗教訓以及總結等。單位要強化自檢、互檢和交接檢制度,嚴格執行檢查驗收制度,保證現場質量受控。
3、結語
保障性住房建設是國家重要的民生工程,對于中、低收入群體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極大的影響著社會的安定與和諧。保障性住房項目建設規模巨大,難度高,工程質量管理具有很大的難度,社會各界都十分重視保障性住房的建設,這就給工程質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需要多個部門的協調配合,監管工作也需要政府和其他參與者的共和合作,相信在不斷的努力下,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施工質量管理可以取得新的進展,相信政府的民生工作可以越做越好。
作者:楊慶波 張小波 朱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