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給予學生自主空間,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
高中生在政治學習中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學習能力,對于這一點,部分高中政治教師并沒有引起高度重視,還是按照自己的老一套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活動,習慣于進行單向講授,學生在聽講過程中屬于被動接受知識,自己的思維觀點沒有表達的機會,與其他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也無法實現,這樣的教學活動難以取得深入的效果。為了提高高中政治教學成效,培養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教師應當以新課程改革要求為依據,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可以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政治學習中不僅學到知識,還能夠提高能力,實現全面發展。
筆者在《面對經濟全球化》這一章節的教學中,結合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專門設計了一組探究題,在教學過程中揭示出來作為教學的線索,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①經濟全球化的概念是什么?②促進經濟活動向全球化方向發展的原因是什么?③經濟全球化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載體是什么?④經濟全球化對生產生活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與影響?”通過這樣的探究提綱,學生在學習小組里面能夠有效開展分析研究活動,逐步實現學習目標,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為了幫助提高自主學習效果,筆者在教學中還針對學生小組學習的進度與難點,適當給予難點思維方面的點撥,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成效幫助較大,通過這樣的師生互動模式促進教學成效提升,對于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有較大幫助。
二、搭建思維碰撞平臺,提高學生理解掌握深度
高中生已經具有了相對獨立的思維,他們在政治學習中會有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教師不能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對于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不同觀點也不能簡單地進行評判,最為恰當的方式是搭建交流溝通的平臺,讓學生進行各自觀點的闡述,在思維交鋒中實現明晰道理的目標。筆者在教學中注重抓住這樣的契機,引導學生進行辯論,通過這樣直接的方式,既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理解的效果,實現糾正偏頗的效果。如針對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問題,學生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有的學生認為經濟全球化能夠促進更大范圍內經濟的快速發展,支持經濟全球化;也有的學生認為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弱肉強食,對于欠發達國家是不公平的,反對經濟全球化。
對于學生這樣截然不同的觀點,筆者要求學生進行辯論,從經濟全球化對于生產力的作用、主導是誰、對經濟穩定性影響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觀點。經過學生逐步深入的辨析,逐步明白了經濟全球化屬于一柄雙刃劍,既能夠推動生產力發展,為各個國家經濟增長拓展空間,但是由于發達國家居于主導地位,也是兩極分化逐步加重的重要原因,同時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也容易出現“一人感冒,全家咳嗽”這樣的連鎖反應,對于經濟安全產生了影響。通過這樣的辯論活動,學生對于經濟全球化的作用與消極影響具有了更為全面和客觀的認識,明白了面對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消極抵制不能阻擋發展的潮流,只有強化機遇、積極參與,并趨利避害、防范風險,才能夠化被動為主動,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拓展政治教學空間,構建內外結合教學體系
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延伸課堂教學空間,不能局限于單純的課堂教學活動,而是應當將教學向課外延伸,通過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教學成效。筆者在政治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在課前借助于網絡等手段,搜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熟悉教材,加深理解,如在《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這一章節的教學中,布置學生在課前搜集有關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及其影響等方面的數據與資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較好地豐富了教學內容。這樣的活動能夠為教學的有效開展奠定良好基礎,是政治教學成效提升的重要幫手。除此之外,筆者還組織學生針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怎樣理解改革開放的利弊以及如何提高外向型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進行了專題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對于學生加深學習理解起到了促進作用。
四、總結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緊貼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及社會與經濟發展規律,創新教學方式,才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成效。
作者:韓玉彬 單位:江蘇省如東縣馬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