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企合作模式的現實意義
現階段,我校確定了就業至上和大力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思路,結合我省大力發展產學研結合的思路,校企合作就是產學研結合的一種重要的模式。我校倡導的學校與企業的多種合作,既是企業謀求生存和發展的必要要求,也是我們學院軟件工程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應用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必由之路。
1、校企合作模式體現了我校“就業至上”的辦學理念
校企合作模式充分體現了我校“就業至上”的辦學理念。校企合作模式倡導的產業和教育合作,學習和工作結合的思路,是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原則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具體體現。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企業的生存和工作模式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軟件企業的特殊性又不同于傳統企業,傳統企業培養模式中是學校教育模式占主導地位,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教育培訓效率以及教育的規范性上受到挑戰。但學校建立的教育制度使得教育與職業相分離,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學生的動手能力大打折扣,很難適應現在軟件企業對學生的要求。
2、校企合作模式體現了“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
(1)校企合作模式可提前獲得工作體驗,提前參加工作。通過校企合作,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就有機會到企業進行一年或者更長時間的待崗實習,按照軟件公司對員工的要求來培養學生,是學生掌握軟件企業所需要的基本知識,獲得軟件公司所需要的基本技能,這樣學生在沒有畢業之前,就能勝任公司的基本要求。
(2)校企合作模式能夠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可以很快地適應公司員工的角色。在實習期間,學生能夠參與實際的軟件開發工程中,對于熟悉軟件開發工具和軟件過程都有積極的影響,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對工作崗位的熱愛,在企業中鍛煉吃苦的精神和團隊合作文化的培養。這樣學生就能夠把學校里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融為一體,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獨立完成項目的能力等公司所需要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和鍛煉。
(3)學校與企業合作能夠及時幫助學生盡早地掌握社會就業有關信息,讓學生能夠有準備的就業并順利就業。當前,很多畢業生在在工作的時候,由于對就業信息不是很了解,不能抓住適合于自己的就業機會,從而使自己的就業過程受到很大的阻力。學校通過與企業合作后,學生能夠很方便地了解到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和招聘要求,學生在公司的工作過程中,對企業的生產過程和企業對員工的職業能力要求都會很熟悉,那么在他們畢業時找工作就會具有很大優勢。另外一個方面,學校和企業合作,可以讓學校及時掌握行業的發展,及時掌握企業的用人要求和要求的變化,從而呢實現訂單式培養,這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和質量。
3、校企合作模式重構了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重構是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人才,將會很大程度上改變傳統人才培養的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模式。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只是著重傳授知識,只著重于傳授只是的傳統性和完整性。因為這種過分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所以學生在畢業之后,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適應和再次學習。這種以課堂教學為主要形式、以知識體系為主線的傳統培養模式,就直接導致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脫節,學生畢業后不能為社會所用,導致了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目的出發,要著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動手實踐能力,就必須建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模式,從簡單的學校教育向企業和學校結合,聯合培養的模式轉變,實現了學以致用的人才培養模式。它的重點是從企業的實際崗位需求出發,在專業設置上考慮到學生今后的就業方向,以就業技能為培養目標,在教學課程上以就業活動為核心,在教學內容上不僅要增強學生運用知識和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和員工素質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和現場教學,使學生畢業后能走上更好的工作崗位。
二、小結
校企合作模式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了人才培養從傳統的偏重學生知識傳授向注重就業能力提高和綜合素質養成轉變,重構了能力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我校軟件工程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我校軟件工程專業的高質量就業。
作者:肖飛 單位:黃岡師范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