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醫學教育科技論文
本文作者:李華軍 唐立 文姝 袁杰利 劉銀輝 單位:大連醫科大學微生態學教研室
微生態學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與其宿主相互關系的生命科學分支,是細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態學[1]。微生態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密切相結合的新興學科。微生態學理論來源于實踐,又回歸于實踐,并指導實踐。在歐美國家、日本,微生態學技術及微生態制劑得到了廣泛應用。在醫學方面,近年來國內用于治療預防、保健的微生態制劑也有了迅猛的發展。首先應用在腸道病的生態防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口腔,泌尿生殖道、皮膚及呼吸道已相繼應用微生態學理論和微生態調節劑,對各種疾病進行診斷,治療和預防[2]。自1987年國家教委高教司下達了關于在有關高校的相關專業開設微生態學的批示以來,全國已經有十幾所醫學、農學、水產等高校為本科、研究生開設了微生態學課程。大連醫科大學從1983年開始在研究生中以講座性方式講授微生態學內容,從1986年開始給本科生講課,取得良好效果[3]。
在衛生部、教育部2001年印發《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針是:優化結構,深化改革,穩步發展,提高質量。深化改革是指改革醫學教育的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質量是根據醫學的特點,加強醫學生全面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并完善畢業后教育與繼續教育,不斷提高衛生技術隊伍的整體素質。到2015年目標建立起層次和專業布局合理、規模適當、開放的醫學教育體系,實現醫學教育現代化[4]。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同樣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國家教育工作方針是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5]。微生態學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在前期積累的寶貴的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微生態學的教學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教學改革以適應現代醫學教育及人才培養的需要。我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改革完善教學方法
1.1合理的組織教學內容為了解決教材內容多、授課時間少的矛盾,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為主動。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從實際需要出發,面向臨床實踐,大膽改革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臨床實際情況,調整講習時間。同時為了適應學科的發展,掌握科技動態,增添新知識,教師注重介紹國內外的研究動態,把全國性學術會議的論文、全國性學術交流資料在課堂上講授,使學生及時吸收新鮮養料,開闊視野,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1.2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年級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臨床醫療專業學生基礎知識較扎實,主要是加強機理方面的講授。而檢驗、藥學等專業學生醫學方面的知識較少,講授中注意補充這些方面的知識。本教研室唐立教授于2007年出版了衛生部醫學CAI課件《消化道菌群的微生態》,已將其用于微生態學中。課堂中以講授為主,結合CAI課件、幻燈片、看錄像等手段組織教學,形象生動,記憶深刻。講授時重點突出,難點講清楚,啟發引導,打開思路。
1.3討論式和問題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學內容采取討論式和問題式教學方法。教師先簡單地講提綱,然后發給學生有關資料,組織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充分討論和認真分析,最后由教師歸納小結。實踐證明,討論式教學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我們認為,微生態學的教學不只是向學生灌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了解微生態學中所包含的新的思維方法,掌握全面綜合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日后的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微生態學是一門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其內容除了與醫學微生物學等基礎學科有密切聯系外,還與臨床醫學(如內科、婦科、兒科等)息息相關。所以,我們認為該門課程最好在完成醫學基礎課程及部分臨床課程的本科生和相關專業研究生中開設,這樣可以提高授課學生對這一學科的理解力和吸收力,取得更加的教學效果。我校已在臨床醫學專業的第五學期開設了微生態學限選課。在本科其他專業的第六學期開設微生態學選修課。下一步考慮在相關專業研究生特別是臨床專業中首先開設微生態學選修課。
3積極開展大學生科研活動
開展大學生科研及第二課堂活動是許多院校的成功經驗及作法之一,可以解決學時少任務重的現狀,使學生達到增強補弱的目的。我校自2005年開始在本科生中開展大學生科研活動。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開放的實驗室中在指定教師輔導下中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科研活動,通過實驗使學生對微生態的原理和方法有更加形象深刻的認識。
綜上所述醫學已經從機械醫學、生物醫學模式發展為生態醫學的新模式。這需要在醫學教育中注重生物與自然、生物與社會的相互關系中探索生命的本質及其運動規律,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注意采取相應的治療及保健措施,從生態醫學角度看問題。這需要在微生態學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的生態醫學的意識,學會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總之微生態學的教學改革需要在吸取各家所長的基礎上,勇于創新,為培養更多的符合現代需要的復合型醫學人才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