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態文化論文
作者:董巖 程蕾 單位:山東省日照市環境保護局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國務院召開的第七次全國環保大會明確了新時期環保工作的任務和方向,之后,山東省委、省政府生態山東建設大會和全省環保工作會議對建設生態文化作了重要闡述。山東省政府、省環保廳把生態文化作為需要著力加強建設的“五大體系”之一,列入了《山東省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和2012年全省環境保護總體思路。新年伊始,日照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深入開展“文化建設年”活動的重要舉措,安排部署了生態文化建設的有關工作。因此,如何適應新形勢需要,加快構建生態文化體系,不斷夯實生態日照建設的社會基礎,成為擺在各級環保部門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生態文化建設實踐
近年來,日照市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生態建市”發展戰略,堅持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堅持以人為本、環保優先,積極弘揚生態文明,加快建設環境文化,努力構建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生態文化體系,形成了人人關心環保、參與環保、踐行環保的良好氛圍。實踐證明,生態文化建設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符合生態日照建設的定位,符合日照市發展藍色經濟的實際,生態文明在日照越來越深入人心。主要做法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構建生態文化社會教育體系。建成了日照市植物園、付疃河濕地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等生態文化教育場所,生態文化教育設施建設逐步完善。以中小學校、城市社區、農村為重點,開展了生態鄉鎮、生態村、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環境教育基地等綠色創建活動,加快了環境教育的社會化進程。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級以上生態鄉鎮28個、生態村141個、綠色學校103所、綠色社區55家、環境教育基地24家。
二是構建生態文化輿論宣傳體系。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宣傳平臺,大力宣傳環境保護在加強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普及生態文明理念。在各級媒體上刊登生態建設進展內容,主動加強和電視媒體的聯絡,充分運用互聯網,全方位宣傳報道環境保護工作。“十一五”以來,組織電視采訪報道215次,在市級以上報刊發稿720篇,刊發網上信息6000篇。組織了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迎查電視宣傳片的拍攝和制作工作,展示出了日照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靚麗風采。會同日照市人大城工委每年組織“港城環保世紀行”活動,對全市環境與資源保護現場進行深入采訪報道,有力促進了一些環境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
三是構建生態文化社會行動體系。聯合日照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市婦聯、市文明辦、市教育局等部門和單位,組織各環保組織、企業和市民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生態文明公益宣傳和知識普及活動,逐步提高了全市人民的生態文明素養。利用“六•五”世界環境日、“地球日”、“無車日”等環保節日,組織開展了全市環境保護圖片展、“蒲公英在行動”少兒文藝演出、“環境與健康宣傳周”集中宣傳、“生態環保攝影展”、“綠箱子環保計劃”、“十大環保人物”評選等活動,在全社會形成了關心、支持和參與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各區縣也積極行動,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公益宣傳活動,為生態日照建設提供了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
四是構建生態文化公眾參與體系。建立完善了社會力量參與環境保護的工作機制,引導全社會以實際行動關心環境、珍惜環境、保護環境。成立了日照市青年環保志愿服務總隊,積極鼓勵、支持環保志愿者參與環境保護。目前,日照市青年環保志愿者服務總隊已有5個內設部門、5個專業服務大隊、11個直屬服務大隊,擁有正式注冊青年環保志愿者3000余人。累計組織主題環保志愿服務活動100多項,參與服務活動的志愿者達3000多人次。利用各種形式宣傳“12369”環保熱線,提高市民對環保熱線的知曉率,暢通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渠道,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五是構建生態文明行為規范體系。積極倡導綠色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在全社會形成了生態文明的行為規范。在黨政機關,積極開展厲行節約和節能減排活動,推行綠色采購制度。在企事業單位,鼓勵生產者提供綠色、放心、滿意的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務,營造生態宜居的生活環境。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城鎮生活垃圾分類、義務植樹造林、環保義務勞動等環保公益活動,倡導綠色消費、節能減排,引導公眾選擇節約環保、低碳排放的消費模式,初步形成了勤儉節約、愛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
新時期構建生態文化體系的六個方向
2012年,針對日照市生態文化體系構建中存在的生態文化內涵挖掘不夠深入、生態文化輿論引導不夠強勢、生態文化實踐沒有形成品牌、生態文化建設投入不夠到位、生態文化建設基礎比較薄弱等諸多問題,日照市將主要從以下6個方向加強生態文化體系的構建。
一是加強理論教育指導。認真組織各級干部學習掌握生態科學知識,打牢生態文化體系建設的理論基礎。堅持把生態教育作為全民教育的重要內容,把增強群眾生態意識上升到提高市民素質的戰略高度,大力倡導生態倫理和生態道德,提倡先進的生態價值觀和生態審美觀。以啟發式、體驗式教育為主,突出抓好青少年的生態道德教育,培育青少年良好的生態道德品質和情操。加強生態文化理論研究,注重把生態日照建設實踐中形成的生態認識提升為生態文化理論,努力形成富有日照特色的生態文化體系。
二是加大輿論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媒體和互聯網、手機短信、博客等新興媒體和方式,全面深入系統地傳播生態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科學知識。注重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輿論引導,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綠色消費模式,引導人們樹立綠色、環保、節約的文明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充分利用各種環保紀念日或活動日,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生態文化宣傳實踐活動,增強群眾對生態文化活動的認同感、參與感和快樂感。完善環保輿情監測體系,實施全方位動態監控,做到正確甄別篩選,科學分析研判,積極引導正確的輿論方向。
三是發展生態文化產業。鼓勵各種投資者投資生態文化產業,提高生態文化產品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和市場化水平。結合日照市功能定位和區域優勢,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加大對生態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利用“綠博會”等會展活動,積極推介日照茶文化、海文化、山文化等,將生態文化元素應用到工藝禮品、辦公用品、旅游產品等多個領域。充分挖掘日照森林文化、竹文化、濕地文化、生態旅游文化等發展潛力,增強生態文化產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