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隨著農牧生產的不斷發展,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用量也越來越大,不可避免的會存在殘留問題,有些國家動物性食品中抗生素的殘留比較嚴重,我國農業部也發布了《動物性食品中獸藥的最高殘留量》對藥物殘留加以控制和約束。
獸藥是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畜禽等動物疾病,有目的的調節其生理機能并規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質,包括血清、菌苗、診斷液等生物制品,以及獸用的中藥材、化學制藥和抗生素、生化藥品和放射性藥品。獸藥殘留(residues of veterinary drug)是指用藥后蓄積或存留于畜禽機體或產品(如雞蛋、奶品、肉品等)中原型藥物或其代謝產物,包括與獸藥有關的雜質的殘留。一般以μg/ml或μg/g計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動物源食品也由原來的需求型向質量型轉變,獸藥殘留的問題也逐步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焦點。
獸藥殘留主要分為抗生素類藥物殘留、磺胺類藥物殘留、呋喃類藥物殘留等。
隨著農牧生產的不斷發展,抗生素的廣泛應用,用量也越來越大,不可避免的會存在殘留問題,有些國家動物性食品中抗生素的殘留比較嚴重,我國農業部也發布了《動物性食品中獸藥的最高殘留量》對藥物殘留加以控制和約束。
磺胺類藥物殘留問題的出現已有近30年時間了,并已在近15-20年內磺胺類藥物殘留超標現象比其他任何獸藥殘留都嚴重。中國農業部在1999年9月發布的《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中規定:磺胺類總計在所有食用動物的肌肉、肝、腎和脂肪中MRL值為100μg/kg,牛、羊乳中為100μg/kg。
呋喃類藥物屬于抗菌劑,常見有四種分別是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西林和呋喃妥因。呋喃類藥物為漁業禁藥,雖然不會產生急性危害,但人體長期大量攝入呋喃類藥物,存在致癌、致畸胎的可能性。同時,魚類大量的藥物使用所造成的殘留,會使食用者產生耐藥性,降低此類藥物的臨床治療效果,對人體的潛在危害不容忽視。
雖然人用藥和獸藥的加工工藝和含量上有很多差異和不同,但是很多時候他們的有效成分是同一種類的,而且藥用原理也很類似,所以獸藥殘留進入人體后,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非常嚴重的。
首先獸藥殘留有毒性作用,若一次攝入殘留物的量過大,會出現急性中毒反應。如在西班牙,有43個家庭的成員在一次吃了牛肝后,發生了集體食物中毒。原因是牛肝中含大量由飼料而來的鹽酸克倫特羅。1998年5月,香港居民因食用內地供應的豬內臟,造成17人中毒。同時,廣東省高明市人民醫院也在一周內接診了7例因喝豬肺湯而中毒的患者。今年1月8日和10日,浙江省兩地分別發生大量市民食物中毒事件,中毒原因為市民所吃豬肉中含有鹽酸克倫特羅。當然急性中毒的事件發生相對來說是很少的,藥物殘留的危害絕大多數是通過長期接觸或逐漸蓄積而造成的。
其次獸藥殘留會引起人體的各種過敏反應和變態反應。經常食用一些含低劑量抗菌藥物殘留的食品能使易感的個體出現過敏反應,這些藥物包括青霉素、四環素、磺胺類藥物及某些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等。它們具有抗原性,刺激機體內抗體的形成,造成過敏反應,嚴重者可引起休克,短時間內出現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嚴重癥狀。磺胺藥類的過敏反應表現在皮炎、白細胞減少、溶血性貧血和藥熱。青霉素類藥物引起的變態反應,輕者表現為接觸性皮炎和皮膚反應,嚴重者表現為致死性過敏性休克。四環素的變應原性反應比青霉素少。獸藥還會使人體對細菌產生耐藥性。
再次獸藥殘留的三致作用
即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
可食性動物組織中獸藥殘留可能對人類產生直接的毒性作用,一般來說,殘留濃度都較低,除少數藥物的毒性呈現非劑量一效應關系外,引起急性毒性作用的可能性較低小,但可產生蓄積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從公共安全的角度考慮,藥物殘留毒性主要表現為致畸、致突變、致癌和生殖發育毒性作用。其中,最大的危害可能是致畸作用。
1.直接的毒性作用。一般情況下,獸藥濃度較低,加上人們食用數量有限,大多數殘留的藥物并不能引起急性毒性,但是,吃了藥物殘留嚴重超標的動物食品也可能發生急性中毒,特別是某些具有神經毒性的藥物殘留。比如曾經報道過的瘦肉精中毒事件,就是因為人們吃了飼喂鹽酸克倫特羅(瘦肉精)并在組織中有較高殘留的豬而發生的人體急性中毒事件。
2.致癌作用。致癌物可誘導DNA結構改變,進而影響細胞內DNA的復制、轉錄和翻譯,是一個長期過程。例如連續使用磺胺類藥如磺胺二甲基嘧啶可誘發動物甲狀腺增生,具有致腫瘤傾向。
3.致突變作用。致突變作用是遺傳毒性化合物誘導發生的細胞變化,很多情況下致突變作用也可誘導發生癌癥。
4.致畸作用。獸藥殘留的最大危害是無意和偶然暴露引起的致畸的危害,特別是動物性食品中的獸藥殘留,這種不覺察的暴露往往引起巨大的危害。致畸作用是由于化學物質影響胚胎細胞發育而引起組織和器官的缺陷。因而,懷孕期間最好盡可能的避免接觸致畸性藥物。
最后,部分獸藥還會導致畸形、癌癥等嚴重病癥。另外,殘留于食品中的克球酚、雌激素具有致癌作用。
近些年隨著社會各界對獸藥殘留的逐步重視,國家政府有關部門也加大了對各地的投入,建立了專門的獸藥殘留檢測機構,開展獸藥殘留的實時監控工作。通過不斷完善法律法規,限定有害獸藥的最高殘留標準,建立獸藥殘留監控長效監管機制。加大相關政策宣傳和知識普及力度,增強殘留防范意識;跟蹤和研究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出臺的新法規、新標準,進一步完善獸藥殘留技術措施體系的建設,讓廣大人民吃上放心肉。
參考文獻
[1]陳冬梅,陶燕飛,余歡,袁宗輝,獸藥殘留分析中樣品前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化學通報,2009,08:713-719.
[2]賀家亮,李開雄,于見亮,劉成江,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殘留現狀及對策[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6,06:176-178+191.
[3]李偉華,袁仲,張慎舉獸藥殘留對動物性食品安全的影響與控制措施[J],安徽農業科學,2007,19:5864-5865+5974.
作者簡介:邵鵬.男.漢族,滁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本科。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