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中國 21 世紀的中心任務之一,而金融資本的支持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極其重要。通過對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金融支持現狀的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符合甘肅省具體情況的對策建議,力求通過金融支持策略促進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甘肅省綠色崛起的重要支撐。
《戰略決策研究》雜志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主辦的大型學術理論刊物。本刊秉承“以特色求知名,以創新求發展”的辦刊理念,突出學術性、時代性和創新性的特點,致力于國際戰略理論、政策和實踐等問題的研究,反映國際化戰略實踐的最新成就,關注世界范圍內國際化研究的最新理論動態。
一、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現狀
(一)重點領域優勢突出
縱觀甘肅省確定的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領域,在很多領域都存在著優勢(如圖1所示)。在新能源產業方面,甘肅省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豐富,河西走廊、廣闊的沙漠戈壁地區有充足的日照、強勁的風力,并且土地資源充足,為以風能和太陽能為主的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環境。在節能環保產業,甘肅省的大型板式換熱器、節水調控關鍵技術、水處理設備、廢熱鍋爐及余熱回收設備、低壓大容量變頻器等技術領域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在國內處領先水平。生物醫藥產業方面,甘肅省作為著名的中藥材生產以及種植地區,所產藥材種類齊全、品質上乘,促進了甘肅省的新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且在生物醫藥研發、生物產品制造、疫苗、細胞工程、育種等方面均形成了一定的優勢。在新材料產業方面,甘肅省具有豐富的稀有金屬資源,并且擁有白銀和金昌兩大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在信息技術產業,甘肅省是中國航空航天設備以及軍工電子裝備的生產基地之一,具有良好的科學技術基礎和人才儲備。在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甘肅省的裝備制造業已形成規模與特色,石化通用裝備、電工電器產品、數控機床、新能源裝備、礦冶專用設備、集成電路封裝及電子專用設備等領域在國內有一定影響。
(二)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面臨著持續增大的經濟下行壓力,甘肅省新興產業卻以一個良好的狀態發展著,近幾年增長較快,全面完成了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總體攻堅戰確定的階段性目標。從圖2可以看出,近幾年來,甘肅省新興產業的增加值在逐年增長,2016年,甘肅省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達到了936.9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2.2%。甘肅省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也在逐年增長,由2010年的6.5%上升到了2016年的13.1%,增長了6.6%。2016年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31.88%,比上年提升了14.4%。
(三)骨干企業強勁帶動
截至2015年,甘肅省已確定了38家新興產業骨干企業,在行業內具有明顯優勢地位。以佛慈制藥、恒康醫療、奇正藏藥、隴神戎發制藥為重點的生物醫藥企業,以金川集團、方大炭素、中核鈦白、酒泉鋼鐵集團、大禹節水、甘肅稀土公司等骨干企業為主的新材料產業,以華天科技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以甘肅電投、靖遠煤電為代表的新能源企業等發展良好,規模持續擴大,盈利能力也一直在提高,這些標桿企業,帶動著產業內其他企業的良好發展。骨干企業發展迅猛,2015年,有23家的銷售收入增速超過了兩位數,其中增速超過30%的就有9家,這些企業有良好的示范與帶動作用。
二、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支持的不足
(一)財政投融資體系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不足
甘肅省財政科技投入和R&D投入的力度偏弱。財政投入對于促進地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新興產業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幾年來,雖然甘肅省財政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是,相較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所需和發達地區的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第一,從科技投入現狀來看,雖然近幾年甘肅省財政科技支出的總額表現出持續上漲的態勢,但是科技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增長卻不是很明顯。2015年,我國科技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平均值是3.98%,而甘肅省僅達到1.01%,不僅與全國平均水平有一定差距,也低于發展水平相近的陜西省1.3%的水平;第二,從R&D 經費投入分析,雖然甘肅省R&D 經費支出的絕對值數據呈連年上升的趨勢,但R&D 經費投入強度卻增速緩慢,2013~2015年R&D 經費投入強度依次為1.07%、1.12%和1.22%,遠低于全國2.08%、2.05%、2.07%的平均水平,甘肅省R&D 經費支出無論是絕對值數據還是投入強度數據都與東部地區的平均水平存在較大差距;第三,從甘肅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資助情況來看,雖然在獲準立項的創新基金項目立項數與獲得資助金額方面均呈現逐年增加趨勢,但與其他省份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二)直接投融資體系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不足
甘肅省公開資本市場發展緩慢,融資能力較差。公開資本市場的建立,給企業的快速發展開拓了一條重要的融資渠道,可以獲得大量企業發展所需的資本。但是,甘肅省的公開資本市場發展還比較遲緩,因此獲得資金的能力也比較差。截至 2016年年末,甘肅省的上市公司一共有30個,占全國的比重只有0.99%。甘肅省公開資本市場發展遲緩,并且與新興產業之間的聯系還不足,所以還需要進一步加快步伐,因為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是沒法等待的。
(三)間接投融資體系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不足
金融機構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積極性不高,支持力度小。截至2015年年末,甘肅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營業網點數達到4812個,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16299.5億元,貸款余額為13728.9億元,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之和2009年僅為9531.44億元,而2015年已達到30028.4億元,是2009年的3.15倍,可以看出甘肅省金融規模在逐年增大,資金聚集的效果也越來越明顯。但依甘肅省當前狀況來看,各金融機構對于給新興產業進行一定的貸款支持還沒有很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很多商業銀行還尚未完全意識到對新興產業進行信貸支持是調整自身盈利模式、轉變機構發展方式、培育優良客戶群很好的一個機會。與此同時,對于新興產業這么一個新的概念,銀行還缺乏熟悉運作的相關人才,內部人員的專業知識比較欠缺,對產業的了解也不充分,致使信貸資金不能高效地投放到新興企業中去,使企業缺乏與資金需求周期相匹配的長期貸款。另外,銀行體系也未關注到新興企業的特殊性,對知識產權、股權等無形資產質押缺乏足夠的政策指導。
三、甘肅省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1. 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甘肅省可以設立專門服務于新興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平臺為甘肅省新興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發揮政府職能的優勢,同時創建信息交流機制,克服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企業無處申貸、銀行不敢放貸的困境。在公共服務平臺創辦投融資信息庫,主要包括投資機構庫與企業庫,把前景好、有融資需求的新興企業編入企業庫,將銀行等金融機構納入機構庫,并定期與銀行、企業召開洽談會,為兩者合作提供更好的機會。此外,可以設立一個企業學習、交流模塊。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地區的公司一般具有較高的綜合技術效率。因此,西部地區的企業應該多與北上廣地區的企業多交流學習,通過知識溢出效應和學習效應來提高自身的綜合效率。公共服務平臺是開放的、資源共享的,不僅可以促進政企、政銀、銀企的合作,而且可以提供產業發展所需的各種服務。
2. 制定實施稅收優惠政策
財政資金是政府無償融入企業的資金,不以盈利為目的,企業會從中直接獲得好處。為了助推甘肅省新興產業發展,首先,甘肅省可以建立針對新興產業的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為優質企業提供擔保,鼓勵更多的金融資本投入到新興產業中;其次,對于一些甘肅省重點扶持的項目,也可以采用貸款貼息的方式,以此來降低企業的內部資金成本;最后,政府采購不但可以直接增加企業產品的銷售量,并且可以提高企業的信譽以及新產品的知名度,使新產品可以很快的融入市場,所以應當將政府采購的積極作用發揮出來。另外,在保證政府財政收支均衡情況下,政府可以利用一些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給予一定的幫助,以此來促進新興企業的成長。稅收優惠可以直接降低企業的成本費用,增加企業的利潤,從而增加企業的內部資金積累。
(二)提高商業銀行的支持效率
1. 推進金融組織機構與產品創新
提高商業銀行的支持效率,鞏固提升科技投融資平臺,創新投融資方式,引導社會資金加快進入高新技術產業以及新興產業。第一,金融組織機構的創新。在銀行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各類方式中,科技銀行是其中最有效的一種途徑,它專門針對于高新技術企業制定相關的金融服務。因此甘肅省可針對新興產業成立相應的科技銀行,積極主動地發揮銀行在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勵科技銀行與擔保公司、風險投資基金等一些金融機構來合作,達到雙贏的效果。其次,還可設立和發展中小型地方商業銀行、規模型商業銀行新興產業服務部等,專門服務于新興產業的發展,通過實際調研,摸清情況,對新興產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特點、融資需求以及融資難點進行研究,并根據不同發展階段,提供相對應的服務;第二,金融產品創新。商業銀行要牢牢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點與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創新金融服務體系與金融產品,比如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和貸款證券化等。同時,商業銀行要尊重產業的成長需要,合理發揮銀行的作用,注重業務流程上的創新與改造。
2. 構建適合戰略性新興企業的評級授信體系
商業銀行用自己內部的信用評級體系,對企業進行評估,確定企業的可貸款額度、期限等。新興企業和傳統企業也有一定的差別,其在發展初期風險比較高,而后期收益比較高。所以,金融機構在對新興企業進行內部評估和授信時,除了應該將企業經營有關的歷史數據考慮到評估模型中,還應當將企業的前景、成長性、所在的生命周期等一些因素考慮進去,采取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評估方式,精確地對企業的信用等級做出評估。但是,由于新興產業還比較新,所以目前商業銀行內部人員的專業知識比較欠缺,對產業的了解也不充分,對此商業銀行應積極引進與培育一批專業人才,參加的相關的工作中。與此同時,可以綜合現實情況,創建新的授信模式,以適應戰略性新興企業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靖霞.新興戰略性產業金融支持模式研究[J].會計之友,2011(11).
[2]蘇多杰.培育西部民族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1(04).
[3]支育輝.促進西部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2).
[4]胡吉亞.基于產業生命周期理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資金需求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報,2015(04).
[5]丁振輝,楊松梅.商業銀行在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的角色與對策研究[J].金融縱橫,2015(02).
[6]李樸民.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思考[J].中國經貿導刊,2010(08).
[7]張嵎喆,史建生.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評述[J].經濟研究參考,2010(52).
[8]肖興志.發展戰略、產業升級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J].財經問題研究,2010(08).
[9]郝戊,高明月.內蒙古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2 (12).
[10]王傳美.內蒙古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6.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