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德育論文
一、書院德育理念
(一)實施分層教育
由于學生學習能力和自身條件的限制,學生之間也會存在較大的差異。書院注意到了這一點,針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育,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也不相同。對學生循循善誘,不斷引導和鼓勵。學生有問題或者困惑時,教師及時給予解答,幫助學生走出學習誤區。宋朝時期,朱熹將教育分為小學教育和大學教育兩個不同階段。在不同階段規定了不同的學習內容,但兩個學習階段是相互聯系的,而不是割裂開來的,是一個完整的德育過程。小學教育是學習最基本的尊老愛幼,孝順父母等道德倫理,教導生徒依照規矩去做。大學階段的教育,則主要引導學生尋求真理,發現知識,自主求知,因為在大學時,學生的身心已經趨于成熟,因此要擴展學習內容,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
(二)注重道德評價
書院一般會將道德作為考核學生的標準之一,這也是書院教育的一大特色。古代書院經常會讓學生研讀儒家經典著作或者其他著作,以促進德育教育。學生之間還會舉行道德品質的評比活動,同時給予品德高尚的人以獎勵,以此激勵其他學生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課堂道德學習。當然,書院還會經常舉行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近自然,感受自然,在實踐之中切身體會到百姓的艱辛和生活的不易,進而發奮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此外,書院教育非常注重培養學生堅忍的意志品質,不畏艱辛,不怕苦難,敢于吃苦,腳踏實地,書院通過開展自我批評的教育方式,讓學生深刻地自我反省,自我反思,找到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在家孝順父母,尊老愛幼,在學校關愛同學,結交好友,健全自己的人格。學生要注重自己的日常言行舉止,多做善事,少做壞事,團結集體,成為國家棟梁之才。
古代書院的德育理念對我們現代教育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在高度重視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將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指標,應該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多接觸社會,在具體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感恩,學會關愛他人,幫助他人,感受到家庭和學校的溫暖。教師應該注重提高自身的素養并樹立正確的德育理念,更新教學模式,應采用各種方式和渠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個人修養,讓學生承擔起對自己、他人和社會的責任,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大學生作為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該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將自己打造成高素質人才,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二、書院將德行的修養當作學習的最高目標
在“修德”的基礎上兼教書、史、韻、技等,即在其他科目的教學過程中,積極滲透德育教育。無論是哪門哪派,無一不崇尚以德立身。書院在開展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應局限于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將德行的修養當作學習的最高目標,而不是過分追求個人名利。同時,書院還十分重視學生的養成教育,從學生的日常行為舉止出發,重視對學生合理生活習慣的培養。書院教師十分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通過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質感染學生,讓學生認真學習,知行合一,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此外,書院特別注重師資隊伍建設,歷代出任書院院長的人幾乎都是學壇巨子,學有專長,不少人在學術上自成流派,并廣泛招聘一些志同道合的飽學之士任教,不少教師本身就是這些學壇巨子的追隨者,他們大都有一技之長,忠誠于書院教育。書院里坐堂講學、研修的學人一般都不是急功近利的人,他們奉行“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原則,在一個依山傍水,風景幽靜的環境里,專心教學和治學。從生源情況來看,盡管“選俊秀之有識度者為道學生”是書院招生的總體要求,但實際上書院學生的來源是多層次的,有童生、生員,有貢生、監生,還有舉人。實際上絕大多數書院都是從童生到舉人兼收,學術地位越高的書院,貢生、監生、舉人越多,而學術地位低的書院則以童生、生員為主。
三、結語
書院注重以人為本,重視對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人格的培養,將德育與學術研究放在同等地位,實現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不僅是書院的德育模式,也是后現代主義的道德教育觀,以學生為核心,將傳統的書院德育與后現代的德育理念相結合,是革新教育模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新舉措。
作者:沈雪松 王禹霏 單位:昭通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云南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