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小學語文論文
一、更新教育思想,改進教育理念,明確教育目標
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一味傳授學生知識的理念,要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結合素質教育要求制定科學化的教學目標體系,要有利于教學操作和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以便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明確語文教學體系及語文學科特點,促成教學目標的落實。在制定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時候,語文教師要全局把握課文,有效地將文章要表現的內容和所要傳輸給學生的知識體現出來,避免教學的盲目性。教師還要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要讓學生明白每次課堂教學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鍛煉的能力及其培養的習慣等,使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以提高學習效率。
二、培養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
素質教育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生才能產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的緣由,自制力比較低,而且天性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了新奇,課堂中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使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吸引其注意力,一定要避免因為課堂教學枯燥而致使小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語文教師要積累和運用授課技巧,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能力,注重實際生活與教學內容的結合,讓學生樂于學習,并且在學習中享受樂趣。這樣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又很好地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素質教育的落實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為了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而長期養成的一種自覺、自動學習的行為傾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1.要培養學生課堂上認真聽課的習慣。小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課堂上注意力分散在大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語文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好的課堂環境,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養成專心聽講的好習慣。
2.培養學生認真做筆記的習慣。學生通過做筆記可以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并且鍛煉思維能力,有效提高學習效率。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堅持做筆記的良好習慣,以便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3.鼓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質疑的習慣。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原則要求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鼓勵學生敢于而且善于大膽提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并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質疑的習慣。
4.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是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和思維能力鍛煉程度的重要體現,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小學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四、指導課內學法,拓展課外活動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以便更好地指導學生的語文學習,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師要通過指導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加強課前預習、閱讀指導等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并通過指導使其逐漸會運用這些方法,實現自主學習。語文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去聽、去說、去寫、去想,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素質教育提倡課內學習與課外活動并重的教育理念,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也要重視課外活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可以通過豐富的體驗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的個性、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語文教師要有意識、有計劃地開展語文課外活動,實現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的有機結合,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比賽、講演比賽、辯論比賽、創辦墻報板報等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可以親身示范,以激發和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信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和審美情趣。語文課外活動和有效開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語文技能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
五、總結
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切實貫徹落實素質教育要求,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作者:羅天群 單位:貴州省織金縣后寨鄉馬家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