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1.結合生活實際問題引趣,激發學生的熱情。生活實例生動、具體,應用生活實例能使學生對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看得見,摸得著”而易于熱愛。數學教材不像語文那樣富有詩情畫意。因此在某些內容中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枯燥無味。為了調整學生的厭學心理,在教學中教師應想方設法結合教材內容,設置適當的問題引起學生的關注。如針對初一新生剛接觸《幾何》,為了使學生對《幾何》產生興趣,可提出問題“:單車的輪胎為什么是圓的,它可以是橢圓的嗎?”讓學生討論,從而讓學生產生要學習《幾何》的欲望。再如在初三“解銳角三角函數”一章中為使學生能掌握這一章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可讓學生帶好尺子等,將學生帶到操場上,讓他們量出旗桿的高度。當學生束手無策,我們利用這時機可引導學生將已學的內容運用于此。
2.教師的語言要具有生動性、趣味性。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語言是不可忽視的。數學知識表面是“枯燥”的,教師要善于將語言趣味化。教師課堂上的語言生動有趣,形象具體,深入淺出,感染力強,會使學生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學生的思維狀態自然而然地進入數學思維環境,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做一道幾何題之前教師可說“觀察是發明創造的源泉”,等等。若在課堂較為沉悶時,教師可用富有一定哲理和詼諧的語言鼓勵學生學好數學的決心。
二、尋找合適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傳統教學模式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了。為此各地紛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如: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模式、小組合作模式等。這些教學模式各有特色,筆者曾嘗試過將它們“搬”過來,但收益不大。據此結合筆者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兵教兵”教學模式,此種模式具體操作如下。
1.由于中下生較多,由一個教師輔導學生根本力不從心,因此從本班中挑選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若占20%)進行輔導培訓,然后由他們輔導學困生,這就是得力“兵”。
2.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將全班分成A、B、C層,然后讓他們按1:2:1自由組合,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編排一個排頭兵作為組長。
3.精心設計導學案,精講多練。導學案的設計主要是把知識點設計成為題目的形式,精選、精講例題。配合相應習題,主要有:基礎達標練習題,主要以選擇和填空為主,以便教師能在課內批改、反饋,注意控制題量和難度,盡量能在一節課內完成;能力提高題主要是拓展思維訓練,數量不宜多。
4.每節課預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練習討論,在此期間便可發揮組長的作用,讓組長去輔導組員,充分發揮了“兵教兵”的作用,讓學生調動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關注“學困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1.轉變學困生的思想。有些學困生總認為自己天生不是讀書的料,因此放棄學習;有一部分學生聽信社會上流傳的“讀書無用論”而放棄讀書;還有一部分學生迷戀網絡游戲而無暇學習等。所以我們要糾正他們的錯誤思想,讓他們懂得讀書讓人明理,豐富知識。
2.發揮集體力量關愛學困生。轉化學困生,單靠老師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辦到的。我們還必須發動全班參與,學生幫助學生。比如筆者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了“兵教兵”教學模式將全班分成若干組,組內施行“一幫一”的對策,互相促進,共同提高。課堂上教師要多抽時間巡視,面批作業,向他們了解知識“卡殼”的原因,進行必要的補講和耐心開導。對于學困生的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楊與肯定。課后,利用自習課、中午和下午放學后的時間,組織優生給學困生個別輔導。新課程是挑戰,同樣是機遇。只要我們從實際出發,遵循新課標,聯系學生生活,精心研究教育理論,努力讓這些教育精髓融于我們的教學,并適應學生的實際,就能培養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創新人才。
作者:吳翠英 單位:廣東省增城市沙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