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3 | 成本管理論文
1成本計算方法的發展趨勢
由于傳統成本計算方法不適應新的制造環境,作業成本法以其優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在國外諸多的以機器技術為主導并且人力耗用少的企業中得到重視。現在,企業紛紛引進先進的設備,這使生產自動化、智能化不再是夢想,并且直接人工費用在減少,間接費用在增加,這些都是作業成本法更加符合企業需要的原因所在。與此同時,企業也在這一大趨勢下獲益,可以更好地學習先進技術,可以贏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發展空間。
2作業成本法的應用原理分析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需要實施作業成本法,以減少人力物力的消耗。在“成本少,收益多”這一盈利準則下,企業只有通過減少成本消耗來為自己擴大收益空間,在競爭中領先一步。
2.1創新思想理念
作業成本法適應多元化的制造環境,能夠跟上自動化和智能化的腳步,提出新的核算觀念和管理方法,所以,它成為了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一次突破。作業成本法在計算產品成本的過程中,既考慮直接成本所產生的作業成本,也考慮間接成本所產生的作業成本。這就使計算范圍更加寬闊,使計算出來的成本更加準確,使分配標準更加精確。
2.2應用“成本驅動因素”理論
“成本驅動因素”理論是作業成本法應用的核心所在,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選擇“作業”作為成本核算的中間因素,再確定合理的分配標準。然后,在分析作業成本動因的基礎上,按照產品的品種分配費用。
2.3注重作業管理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由于企業生產產品品種繁多,使得工時在各種產品間的劃分變得異常艱難。同時,間接成本的增多也為企業帶來難題。作業成本法更加注重作業管理,更加強調作業成本產生的原因,這使得產品與服務的直接成本可以在因果關系中直接體現,間接成本可以在各個作業項目之間直接進行分配,這就變革了傳統費用的分配原則,解決了產品品種繁多帶來的不便。
3作業成本法在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3.1應用條件
當作業成本法作為成本計算方法時,是指產品成本的計算以資源為開端,再通過作業這一媒介,分步驟地在費用成本間進行結轉的過程。所以,企業應具備以下條件才可以應用作業成本法。①多個生產鏈條,產品品種多樣化。②各生產鏈條連續,管理結構完整。③以高科技為主導,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④掌握先進的技術理念。⑤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消耗比差距大。⑥企業操作人員要具備專業知識的儲備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當作業成本法作為作業分析方法時,所需要的條件將更加具體全面。因為,上述條件不具有針對性。然而,作業分析法是作業成本法的延伸,更加重視分析成本和管理成本的過程,對管理的要求更高。因此,企業需要在作業的基礎上將成本和管理這兩個概念相結合,對成本進行管理,在管理中減少成本。同時,也需要企業工作人員具備先進的管理理念,掌握分析成本方法并且能夠連貫地完成作業成本分析過程。(本文來自于《中國管理信息化》雜志。《中國管理信息化》雜志簡介詳見。)
3.2計算步驟
對于作業成本法來說,生產、作業和成本是必不可少的3個要素。并且,作業可以將生產成本和生產費用有效地聯系在一起。因此,作業成本法需要計算產品資源消耗成本,分配標準,再計算出相應的作業成本,然后將作業成本結轉到產品成本中。具體計算步驟如下:(1)確定產品資源的來源,計量資源消耗量,計算出的資源成本。(2)對資源消耗的作業進行計量、分析、確認和匯總。(3)分析資源產生的動因,確定分配標準,在以上步驟基礎上將資源成本分配給各個作業。(4)分析成本產生的動因,確認資源消耗的作業項目,并按照一定標準將其分配給各種產品。(5)將以上各步驟計算出的成本項目相加,按照產品的品種分類,得到每種產品的總成本,再除以產品數量,得到每種產品的單位成本。
4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現實障礙
首先,作業成本法的計算過程復雜,步驟繁瑣,對計算過程的準確度要求很高。同時,作業是作業成本法的中心環節,對作業的確認和計量也是應用作業成本法的一個難點。如果實際操作人員不能熟練掌握計算流程,容易出現失誤。其次,作業成本法還沒有得到我國權威機構的全面認可,還有一些具體操作沒有得到落實。而且,在作業成本法下的一些操作與我們所熟知的操作存在差別,例如期間費用的處理方法。最后,我國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并沒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還很缺乏復合型的人才,即缺乏熟練掌握作業成本法專業知識與實際操作流程的人才。
5結束語
作業成本法是現在較為實用的成本計算方法,從企業成本管理的角度看,作業成本法的優勢在于它不僅能夠分析作業成本,還能進一步對作業成本進行管理和控制。這種方法可以排除無用成本,盡可能減少成本損失,進而調整生產結構,優化資源結構,降低產品成本。還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實現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目標。
作者:邵華清 邸韻帆 單位: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