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景觀設計論文
一、傳統美學價值
首先,公園中的景觀設計不單單是為某個人而設計,是與一個群體共同存在的,所以在設計上不能像設計自己家中庭院一樣完全區分個體空間與公共空間。另外,儒家美學思想以倫理道德為導向,個體需求與社會秩序的規范必須達到統一,折射到公園景觀小品設計當中,就是從居民的需求出發,風格在滿足居民需要的同時,延續城市的文化特色,考慮功能分區,考慮群體的使用需求。所以說公園的景觀設計應是個體使用和群體使用相協調的發展,充分開放其整體性和協調性。
其次,道家美學思想,老子是道家美學的創始人,是建立在“道”的基礎上,極力的揭示美與善、真的矛盾,以及揭露美與丑的相對對立性和不確定性,認為一切人造的審美藝術活動都對自然的發展造成了侵害,道家認為真正美的事物不是那些世俗的追求,而是人與自然無為而治的絕對自由境界,提倡“萬物與我為一”的自由境界,道法自然、融于自然、表現自然、順應自然本就是“天人合一”的體現,這反映著我國民族文化獨立于世界之中的藝術特色。立足于公園中景觀設計,設計師利用各種手段及設計方法,大量使用的人工材料,而忽略本身天然、美觀且經濟實用的材料,在道家美學上來說,是不符合景觀發展的,反映出一種生態的不和諧,真正好的景觀應是使用者或觀景人與設計的環境能合為一體,向著“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的方向發展,在設計中保持自然無為,在最大保留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使用最為天然的材料,就有如老子名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一般。
再次,楚騷美學思想,這是一個綜合體,結合儒家和道家的美學思想,重視情感的表現及想象的自由,追求“驚采絕艷”的感受。反映到景觀小品設計上同樣有影響,由于過多的提倡簡潔原生態設計便刻意去追求簡潔,追求“山水園林”設計,在公園中把重點部位大力建設綠色,其他部位進行忽略,這樣的設計方法會使得環境的使用受到限制,讓部分的設施閑置,整個大環境會讓人感覺索然無味,具體到景觀設計方面會讓人感覺無法從視聽嗅觸覺上得到體現,所以結合楚騷美學,我們應在設計上做到因地制宜、因景制宜,在保留原生態環境的同時,合理設計景觀設施,從人的感官感受著手,滿足人們多層次的功能需求。
第四,禪宗美學思想,提倡內省之美,從唐朝開始,佛學禪宗美學開始深入人心,是說通過人心的直覺和頓悟解放精神,達到絕對自由的境界,把內心的自由自覺放在藝術與審美的最高位置。景觀設計從文脈出發,重視地域文化,充分體現當地的風俗民情,直入人心,從而達到內省的目的。
總之,公園景觀設計離不開美學的滲透,優秀的公園景觀設計應吸取四大美學思想的精華,使設計具有功能協調的整體之美、生態自然的無為之美、設計創新的熱烈之美、文脈延續的內省之美,從而讓設計與傳統美學價值和睦共生。
二、生態價值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個美麗而干凈的世界,而真正山清水秀的地方只存在于沒有人類開發過的地方。每個人都希望出門感受到的是清新的空氣和充滿鳥語花香的自然環境,這也是為什么人們在生活閑暇之余想要去公園中散散步、聊聊天,在繁鬧的街市生活久了就會有感受大自然的沖動,所以在大部分的公園設計中,都會以“自然”作為最大主題,當中景觀設計屬于大環境中的局部設計,人們必然也是相當的重視,絕不能忽視。生態價值,包括生態經濟價值、生態倫理價值以及生態功能價值,人類滿足生態環境的需要和發展過程中的經濟判斷為生態經濟價值;人類在處理與生態環境的關系上所產生的倫理判斷為生態倫理價值;自然生態環境獨立于人類而存在的系統功能的判斷為生態功能價值。首先我們應了解“生態”一詞,生態本身指的就是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與環境緊密相連的關系,后來人們習慣性的會用生態來形容美好、健康、和諧的事物。
在環境中,我們很努力的想把公共生活環境轉化為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活環境,把不美的事物通過設計手段改造成既生態又美麗的事物。景觀設計既是一種科學的技術,又是一種藝術的技術,往往我們又會把藝術歸納為價值情感的領域,站在這樣的角度,我們會發現生態的設計屬于人們審美的正價值行列,也只有符合科學的生態的可持續的景觀設計才是正價值設計,這樣一來,我們毫無疑問的應該把生態設計運用到公園景觀中,實現其自身的正價值,當然生態正價值也就包括了功能價值、倫理價值以及經濟價值。有如,長沙烈士公園中“水”作為及其重要的元素存在,其實在設計水景的時候,需要考慮水景與環境的關系及與之發生關系的小的生態系統的關系,使之與當地的整個生態系統相融合,有自動凈化的功能,使水體內部存在的生物能健康的成長,利用科技的優越性,在沒有人參與的情況下能保持水質和生物的正常狀態,這樣的設計便可以稱之為生態設計,它不僅是美的存在,且節能環保,既不破壞生物的多樣性,使人們享受科技的同時享受自然。
三、總結
生態設計講究的是整體的規劃,以宏觀的角度來探索設計,考慮人與自然的關系,從多個角度來分析某設計的價值,把人放在整個生態系統當中考慮,并不是單單以人為中心,而是以一個整體的價值為目的,否則單以人為主進行的設計將成為唯利是圖的設計,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會日趨嚴重,對環境的破壞也可想而知。所以作為一名景觀設計師,既有職責改造生活環境,又有職責保護生態環境,只有從中尋找到一個平衡點,才能使人與自然相處愉快。
作者:楊勇 單位:湖南城市學院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