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良好的個人修養和素質是學生喜歡教師所教學科的前提一個讓學生喜歡的教師,一定有讓學生喜歡的品性
1.遵紀守法,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學生的表率。
2.愛崗敬業、樂業、勤業,被學生敬服。
3.公平、公正的善待每一個學生,為學生所信服。
4.激情上課、語言風趣幽默,能感染學生,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為學生所佩服。
5.具有一顆寬容的心,善解人意,為學生所嘆服。
6.課堂常規中對學生的要求,教師首先做到,以師垂范,為學生所折服。
7.舉止穩重,文明得體。
8.精深的專業知識和運動能力。
教師的個人修養和素質,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的,需要不斷的積累。這樣的教師定會受到學生的歡迎,所教學科定會受到學生的喜愛。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做育人工作是學生喜歡教師所教學科的保證
不論教師怎樣精心設計教案,不論教師采用良好的教法,不論教師運用有效手段進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沒有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不可能進行有效教學的。眾所周知,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學生不良行為習慣也在不斷增多:上課遲到;集隊不迅速(集隊時多種姿態);準備器材、收理器材無主動性(沒有一人為大家,大家為一人的思想);戴金掛銀(顯富);穿爛牛仔褲(顯酷);玩手機(顯時髦)三三兩兩樹蔭下閑聊(怕日光);不積極主動活動(智與體共進的關系不清楚)……等不良行為。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在教師的教育下,是在自己的學習中,是在別人的幫助下,是在同不良習慣的斗爭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在課中教師對學生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及時指出及時教育,甚至是嚴厲批評(批評中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指出危害。通過反復教育,長期做育人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體會到教師所言是真正的關心她、愛護她,真誠待生。從而讓學生產生思想上的共鳴,認為教師可親、可敬!學生喜歡上教師所教學科不言而喻。
三、教師較強的業務能力是學生喜歡教師所教學科的關鍵
新課改后的體育教學,明確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關系。主張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體育教學涉及的項目多。教師若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掌握新的運動技能,就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如一個體育教師只擅長三大球,對乒乓球、羽毛球、板羽球、武術等項目技術較差,需要學習這些項目的學生就教不了、指導不了。同樣,只擅長體操、武術的教師,對球類的運動項目較差,對需要學習球類項目的學生也指導不了。再是,體育教師不精通多項目的裁判工作,有礙于多項目活動的開展。
常言道,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教師有一甕水也不行,要有一個不斷補充的源方能適應現在體育教學的需要。筆者在長期從事體育工作中,運動隊帶過校、縣男子籃球、排球隊、田徑隊;訓練過參加高考體院六個專項的體育特長生;參加過縣、州級的田徑、排球、乒乓球裁判工作,參加過縣至國家級的籃球裁判工作;參加過州、省、國家級的教學競賽(均獲一等獎);教學中各年級的體育教學內容講得清、示范標準、力求優美,可謂是多能的體育教師。現在學校又新建了千萬元的室內網球館(縣政府投入經濟,四塊網球場),學生問筆者何時教網球?筆者自知要盡快學習網球技術,否則愧對學生。由此可見,一個體育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掌握多項運動技術,才能給不同需求學習運動項目的學生以予指導。全體學生就能積極主動進行活動,喜歡教師所教學科。
童第周講:教育最成功的秘訣在于對學生的前途和命運高度負責。夸美紐斯也講:學校是造就人才的工場。體育教師應本著對學生、家庭、學校、社會負責的態度。以較強的事業心、責任感認真進行體育教學工作,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增強體質,讓學生以良好的身體素質作保證從事緊張、繁重的學習促進智育的發展。讓學生在中學奠定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運動項目的基礎。讓學生真正喜歡教師所教學科。
作者:黃永萍 單位:建水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