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科專業英語教育發展
社工專業國際化的前提是專業交流無國界,也就引出了英語作為國際間交流中介語的重要性的論題。通用英語不能很好滿足專業性強的話語交際需要,因此產生了專業英語或專門英語(也稱,特殊用途英語)的概念。各行各業因其特定的專業知識、行業規范及從業習慣不同造成各領域英語具有不同特點。對應各學科的專門英語———簡稱ESP(English for Special English)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學習者有明確的學習目的,按行業需要使用英語;二是教學內容的學科專門化。ESP是在二戰后隨著各國間的科技、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增多而逐步發展起來的。20世紀60年代后期出現了關于專門用途英語的著作;20世紀80年代開始涌現一大批研究ESP的論文和專著。與此同時,我國開始嘗試在一些外語院系開設“科技英語”課程,其實是ESP在我國的另一種叫法而已。ESP是應用語言學范疇中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它的產生源于三個因素的共同作用: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語言學研究發展推動和教育心理學對學習者和學習過程的關注。ESP理論最初形成于20世紀60年代,體現的是功能主義語言觀。20世紀80年代,ESP研究趨于全面系統化,隨后ESP教學在世界各國迅速開展,英語學習目的開始由單一轉為多樣化,以滿足不同類型的學習者需求。
Stre-vens認為ESP有四個特征:一是需求上滿足特定的學習者;二是內容上與特定專業和職業相關;三是詞匯句法和語篇上放在與特定專業、職業相關的活動的語言使用上;四是與普通英語形成對比。作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教學主張,ESP具有跨學科的特點,它不僅涉及語言本體和語言學相關理論,還涉及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其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習者掌握特定領域的實際語言運用技能。總體而言,EPS教學組織方式具備三大特點:一是教學目標明確;二是以學習者的學習需要為基礎;三是注重語用能力的培養。劉潤清曾指出,“將來的英語學習不再是單純的英語語言的學習……將來的英語教學越來越多地與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或某一學科結合起來……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將成為21世紀英語教學的主流。”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提到,“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這標志著大學英語教學中心已開始朝ESP方向轉移。按照《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大學一二年級為基礎英語教學階段,三四年級為應用提高階段,該階段中各高校結合自身專業開設相應的ESP課程。
二、社會工作英語教學現實與建議
作為ESP分支下的具體學科,社會工作英語教育與其他學科英語教學一樣,有自身特點和實施缺陷。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順應社會工作國際化發展和ESP教學改革的需要,開設了“社會工作專業英語”課程,但學科發展的最大一個障礙是專業教材數量有限和教材質量參差不齊。專業英語教材的重要性體現在:它們是專業語言的來源;它們能夠支持學習展開;它們能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者積極性;它們也是一種有效的參考資源。社會工作專業英語教材及相關輔導用書目前在國內尚處于空白狀態,有些院校采用國外相關原著,但該類書籍多艱澀難懂,生詞量大,相較于我國本科生整體英語水平來說閱讀難度大、理解不易,且其內容為國外社會工作發展的介紹、研究,與社會工作中國本土化發展幾無關聯,學生難以理解掌握。盡管有個別院校根據自身教學實際編寫了社工專業英語簡易教材,但因其基礎狹窄,無法在全國社會工作專業中推廣開來。社會工作的專業英語參考書籍應當保證最大限度地向社工專業學生提供對他們有意義的真實語言材料,其中涉及的術語、詞匯、語法、例句都應與具體社會實踐相結合,充分滿足學習者將來工作中的實際需要。鑒于此,社會工作專業英語教材的編寫可以參照當前國內外各類通用英語教材編寫方式,即利用語料庫選取語境詞匯、短語和句型進行教材文本編排。
在現代語言教育和教材編寫研究領域,語料庫的地位和作用越顯重要。語料庫語言學為研究ESP提供了新方法,比如,Thrustun和Candlin認為,語料庫語言學對ESP專業詞匯的研究和教學很有幫助,另一方面,ESP研究也豐富了語料庫語言學的內容,二者相互促進。研究社工專業英語的目的主要是發現在社會工作這一特定行業中英語的語言特征,其中最有效的研究方法應當結合專業實際,所以,以自然語言為研究目標的英語母語語料庫是最好的研究工具。社工專業英語教學中所涉及的術語、組織機構、法律條款、背景知識等內容均可以利用大型英語語料庫進行信息搜索、后期加工,從而更好滿足學生專業理論學習和今后工作中的實際需要。另外,社會工作專業英語教育的定位應結合社會工作的實用性和多樣性,以專業知識傳授為主,英語作為橋梁,而不能完全照搬通用英語教學的所有模式。同時,它也必須區別于用母語講授的專業課程———既不能是“英語綜合閱讀”或者“英語泛讀”課程,也不能是“翻譯課”。社會工作專業英語教育的優勢在于它可以幫助學習者利用語言便利獲取更多更新的專業資訊、提高學術交流能力、拓寬工作思路。
三、結束語
社會工作在我國是一個起步較晚。目前蓬勃發展的專業,與西方國家同一領域的成就相比有差距。但正是由于處在全球化發展的環境之中,我國的社會工作專業發展離不開國際社會工作方方面面的影響。英語是溝通社會工作國際交流的平臺。復合型社會工作者是我國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也是各高校的重點培養目標。ESP理念是貫穿社會工作專業英語發展的主線,它將真正實現英語在中國作為對外科技、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媒介作用。
作者:王健燕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