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公路管理論文
作者:周宏偉 蔣文強 邵秋紅 單位:常州市武進區公路管理處
在信息化建設中信息孤島現象還普遍存在,受各種資源、技術的限制,以及規范化信息管理制度的缺乏,各個單位、各個系統的信息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共享程度低,在公路管理部門內部還不能做到信息“所需即所得”。信息服務水平有待改進。目前交通行業提供的公眾信息服務主要有:交通廣播電臺、相關網站、交通服務熱線、各交通管理部門公布的值班電話、交通標志和高速公路的可變情報等。從信息內容看,重大交通事件和延續時間長的施工工區類的信息多,而其他延續時間短的交通事件信息較少,出行車輛往往對這些事件帶來的交通延誤和安全隱患較為關注;從信息的獲取方式看,普通公路上一般沒有能主動提供實時交通信息的設施,除了交通廣播及時播報和司乘人員主動打入熱線電話外,公路上的出行車輛很難及時了解最新的交通出行服務信息。路網指揮調度功能薄弱。普通公路由于缺少實時檢測道路交通運行狀況的必要設施,也沒有可以及時發布交通誘導和控制信息的設施,所以目前普通公路尚不具備路網指揮調度功能。
普通國省干線數字化公路建設的需求分析
“數字公路”的目標是要全面提升公路管理水平,提高為公眾服務的能力,要立足于干線公路的信息化建設基礎,從“基本的信息采集手段”和“一定的出行者信息發布”為起點,逐步發展完善,建設國省干線數字化公路。因此建設前先要充分了解普通國省干線信息化建設現狀,準確把握公路管理部門的業務需求與道路使用者的出行信息服務需求。
1公路管理部門的業務需求普通公路由公路管理部門負責維護管理,其主要管理職能為:負責公路養護工作,保證公路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負責公路路政執法工作,保護路產路權;負責路網調度、指揮和監督;負責公路安全,及時消除道路安全隱患,保障道路完好。完成這些業務職能所需信息資源分3類:(1)公路信息資源。公路屬性(公路概況、路基、路面、構造物、沿線設施、沿線環境等)、公路空間數據(地形、地質、地物等)和公路業務數據等。(2)路網調度指揮。干線公路的交通量、車速等交通參數;公路的有關交通管制信息;天氣狀況;施工類信息;交通事故信息;監控圖像;現場管理人員的報告等。(3)安全管理。公路基礎數據、交通量、道路周邊環境、事故統計數據等。
2道路使用者的出行信息服務需求人們在出行過程中需要做一系列的選擇決策行為,主要考慮出行目的、出發時間和出行路線等。因此需要的信息主要為:(1)當前的交通狀況。車速、交通事故發生位置、其他交通擁堵位置。(2)天氣影響。道路的行車條件、道路的交通管制措施。(3)路線選擇。周邊的交通事故、特殊事件等信息。(4)行車道、路肩和互通匝道的運行狀況。(5)汽車服務的信息。加油站、停車場、餐飲、汽修等。(6)求助方式。緊急求助、事故報警、咨詢等。
國省干道數字化公路建設方案設計
在前期調研之后,確定數字化公路具體建設目標:建成后的數字公路將加強道路實時監控,提高路網調度能力,保證干線公路安全暢通,為車輛和道路使用者提供快速、有效的服務;擴充公路信息來源,提高信息的實時性和準確性;逐步實現養護、路政等部門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干線公路管理效率,充實現有的公路信息化體系,服務于“業務管理、領導決策和社會公眾”。
1數字化公路建設總體方案數字化公路建設主要分為交通信息采集系統、交通信息發布系統、交通信息傳輸系統及區域中心控制系統。建成后的數字化公路將具有全面負責本地區路段沿線的道路監視,協助相關部門的交通管理工作,可進行交通及氣象參數檢測、CCTV視頻監視、交通信息發布、交通誘導以及系統日常操作維護;對路段的交通監控數據資料及其他各種參數進行匯總、統計、打印;與相鄰區域路網監控中心協調控制;按照要求向省路網調度監控中心傳輸監控數據資料和圖像,并接受其調度控制,實現聯網監控功能。
2數字化公路建設具體方案數字化公路建設主要包括交通信息采集系統、交通信息發布系統、交通信息傳輸系統、區域中心交通控制系統這4個子系統的建設。
(1)交通信息采集系統。交通信息采集系統應對公路交通基礎設施、路段交通流、外部環境等信息進行數據采集,并將信息提供給信息管理系統,為分析決策提供依據。采集手段主要通過車輛檢測器、能見度檢測器等檢測設備實現對干線公路交通和氣象參數的快速及時檢測,為交通管理部門提供決策依據。由于干線公路為開放道路,平交路口較多,所以各檢測設備的布置特點及布置位置是考慮的重點。采集手段還包括沿線收費站、養護工區、路政中隊相關業務信息的共享,對養護、路政、交警等部門巡邏人員在干線公路上執勤時掌握的交通信息的采集,以及建立能及時與司乘人員交互信息的渠道,利用本部門以外機構的信息(如氣象部門的信息等)來幫助交通管理。
(2)交通信息發布系統。信息發布系統是公路交通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行車安全的有效手段。主要通過設置在各收費站、服務區、轉向交通流量較大的路口等處路段交通信息發布及誘導設備(信息發布屏、交通誘導屏、電子顯示屏、電腦觸摸屏等),同時通過與當地交通廣播電臺、當地交警實現聯動機制,及時疏導交通,給司機提供信息,確保道路安全暢通,提高路網的整體通行能力。平時通過設置在各收費站、服務區處交通信息屏實現對交通法規、路段維修養護等交通信息的發布和宣傳。通過廣播電臺、電視媒體、報紙、互聯網平臺及手機短信平臺建設,實現路況信息及時發布,方便出行者提前收到有關路況信息。
(3)交通信息傳輸系統。數字化公路建設通信業務數據帶寬固定且可預見。其中視頻傳輸的帶寬較大,并且與視頻編碼設備的技術體制有關,傳輸通道的帶寬應能承載正常使用時的最大視頻碼流,否則會產生畫面停頓、丟幀、馬賽克等現象;檢測設備和可變情報等設施為低速數據傳輸;車載設備要求在車輛行駛中傳輸穩定。綜合而言,通信設施所承載數據量不具備大的突發性,沒有不能停頓的關鍵業務;系統設計側重提供性價比高、有一定的可靠性,接入靈活的通信鏈路。
(4)區域中心交通控制系統。區域中心是區域內交通信息的集中點,采集到的交通數據經過處理,與其他的操作和控制數據融合后產生可用的交通信息。中心的監控員通過這些信息監視道路的交通狀況,及時發布相適應的交通控制策略。交通控制系統是交通信息系統的神經中樞。區域中心交通控制系統的建設將確定區域中心主要職責和任務,根據其交通控制功能,如信息采集、數據統計和處理、實時控制、信息顯示、系統自檢等,提出區域中心設施方案和管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