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護理教育論文
作者:歐嚴 單位: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醫學模式轉變的要求進入21世紀,新的醫學模式使醫學由以疾病為中心轉變為追求以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健康狀態為中心。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模式也隨之由“以疾病為中心”的舊模式向“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新模式轉變。現代護理觀對護士的素質、知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對護士角色的期待越來越高[2]。作為一名合格的護士,職業形象美來自于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結合,忠誠護理事業、熱愛本職專業、勤奮好學是護士內在美的具體表現形式。護士專業形象的培養相當程度上比科學知識的取得更不易,因此,在護生接受護理教育的第1天起就應重視對其進行護士職業形象的培養。
以美育心,陶冶性情美育是一種審美情感的教育,陶冶情感、塑造心靈是其基本功能,人們習慣性稱為“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實踐能力的教育形式”,是人類社會教育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如同德育、智育一樣,主要涉及人的精神生活。其目的“主要是培養和塑造一種感情、情感能力和態度,按中國美學傳統的說法,也就是陶冶性情”。
美育對于人格的培養美育在護理專業學生人格培養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能啟真,促進大學生智力的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美能儲善,提升人格境界,從而促成人格的完美;美能怡情,使大學生心理結構保持均衡[3]。
護理美育有助于護士職業能力的形成審美觀念是世界觀的表現,審美觀念是對美與不美的思想認識。人們審美觀念的形成主要靠審美實踐,人們只有通過對美的事物的感官體驗才能產生對美的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態度,“態度”即是審美觀念的具體體現。因此現代藝術教育和現代藝術審美是培養學生現代審美觀念的重要途徑[4]。
1高度重視美學工作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加強美學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要高度重視美學的地位和作用,重視美學的熏陶。其次,要把美學工作融入醫學院校學生管理的過程中,創造一個良好的美學環境。醫學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如果能挖掘并利用其中的各種美學因素,那么將能極大地豐富美學內涵,拓寬美學實施途徑,以此獲得很好的美學效果。而要挖掘和利用其中的各種美學因素,美學就須主動積極地融入高校教育的全過程,并努力與德、智、體、實踐等方面的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5]。
2構建新世紀具有護理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目前國內護理專業課程多為醫學專業課程的縮小,不能突出護理專業的特色,是當前護理教育的首要問題[2]。護理專業既與醫學密不可分,又有其獨立的學科內容,因此,其課程設置在醫學基礎上應與醫學專業課程類同,但又不能是醫學專業課程的翻版或縮小,要能體現護理專業特色。護士除有扎實的醫學知識和護理知識外,還應有淵博的人文知識,有很好的涵養和禮儀。而目前我國護理專業的課程中人文知識的課程和禮儀教育的課程設置不足,這使護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后,不能很好地與患者溝通,交際禮儀、交際心理、服飾禮儀、語言技巧、藝術欣賞等知識欠缺,往往是引起護患矛盾的主要因素。所以,構建新世紀具有護理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是護理專業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3理論與實踐結合開展護理美學教育美育能否真正融入素質教育之中,教師是關鍵。但是由于我國建國以來護理教育特殊的教育體制導致高層次的護理教師隊伍人員缺乏,使其開展工作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必須首先改變教師知識結構不合理和自身素質不健全的狀況,通過有計劃地培訓和進修,全面提高教師的審美素質,做到育人先育己[5]。其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美育功能,寓審美教育于校園文化活動及校園環境中,加強校風、學風建設,使校園的物質文化環境和精神文化環境的美表里如一、協調一致,形成一個朝氣蓬勃、穩定和諧、健康向上的校園氛圍。引導學生開展多層次、多方位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大學術氛圍,提高文化品位,豐富學生的審美感受和體驗,使學生在美的欣賞和創造中不斷提高審美素質和能力,使之成為一個具有高尚情操的人[6]。
將審美教育寓于護理教育中,使護理院校學生感受護理美、鑒賞護理美,正確認識護理美感的內涵,激發他們熱愛護理美、表現護理美、創造護理美,在美的享受中培養情感、規范行為、掌握知識和技能,全面提高其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