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糧食結構中,小麥占據了主要地位,在小麥播種生產收獲過程中,病蟲害嚴重影響了小麥的質量和產量。在小麥具體種植中,應結合小麥種植的實情,采用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對病蟲害采取防治措施,為小麥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保障小麥的質量與產量,增加農民收入。本文在探索小麥生長過程中用到的種植技術及病害蟲害防治措施,希望為今后小麥種植及病蟲害防治的理論及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麥種植,病蟲害,防治技術
小麥的種植范圍特別廣,其產量僅次于玉米,是人們的主食,小麥的用途很多。例如,將小麥磨成面粉后,可以做成饅頭、面包等面食;發酵后,可以釀酒;小麥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要想讓小麥有很好的質量和很高的產量,就必須使用科學的種植措施、科學的病害蟲害防治技術,更要結合小麥的生長規律,綜合分析探究,鑒于此,筆者總結了小麥的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
1 小麥種植技術
1.1 科學選種小麥的種類繁多,選種時,要結合種植地的實際情況科學進行。每個小麥品種都有對應的適合的生長環境,所以在選種時,一定要結合種植地的降水、溫度、土質等實情合理選擇。選種時,一定要保障種子的純度,這也是小麥高質、高產的基礎[1]。最近幾年,小麥病害、蟲害種類不斷增加,小麥選種時,要優先選擇抗病性、耐病性強的品種。政府以及農業相關的職能部門,要積極鼓勵農民種植高質的小麥品種,使用套種方式,重點防治病蟲害嚴重的種植區域。
1.2 積極完善耕作方式種植小麥時,要注意科學輪作,科學控制發病率。應注意的是,在同一塊田地里不可以連續多次種植小麥,這樣會降低小麥的產量,使經濟效益受到影響。要科學輪作種植小麥,科學統籌輪作時間。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需要的營養比較固定,土中營養物質的結構也較為穩定,假設在同一麥田中,連續多次種植小麥,將會影響小麥高效吸收土中的營養物質。通常情況下,同一塊地最多連續種植3 a小麥,然后就要種植其他的作物,這樣,才會使得小麥的產量、質量得以保證。
1.3 科學播種科學種植小麥有利于提高其產量,小麥的種植數量、生長溫度、壟距等都會對小麥的質量、產量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小麥種植過程中,要想提升小麥的產量,首先要控制種植溫度,通常情況下,溫度要至少保持在10 ℃,壟距保持70 cm,借助科學的精量播種法,提升小麥的質量和產量。
1.4 科學灌溉、合理施肥小麥種植的范圍廣,不同種植區的條件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某些降水稀少的地區,就要澆灌小麥,保證小麥的正常生長。假設小麥的生長過程中缺水,會使小麥中的蛋白質受影響。所以,必須要做好小麥澆灌。雨水豐富的季節,可以用雨水澆灌,保證小麥的高質。除澆灌外,施肥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科學施肥,合理確定用量,在種植小麥之前要施加遲效性化肥;小麥播種時,要施加種肥,讓種子生長更快;生長過程中,小麥需要很多養分,然而,土壤的供給卻是一定的,這就要求在不同的生長階段,追加不同種類的化肥,讓小麥的產量更高,提高農民的收益。
2 小麥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2.1 拌種時用藥劑從拌種階段開始,就要重視小麥的病害、蟲害的防治,用藥劑拌種,防治病害、蟲害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農民都很樂意使用這一防治方法。用藥劑拌過的小麥種子,抵抗病害、蟲害的能力相對較強,同時還抑制了種子之間病害、蟲害的傳播,在一些病害、蟲害多發的種植區,用藥劑拌種防治病害、蟲害的效果會更好,病蟲害對小麥的影響會隨著藥劑拌種技術的不斷普及而逐漸降低[2]。小麥拌種使用的化學藥物,都要符合國家相關的規定,拌種藥物藥效強、藥效作用時間要長久,建議使用粉銹寧乳油,其抗病蟲害的效果很好,藥效持續時間也很長,可達90 d。
2.2 返青期病害防治在小麥的返青期,需要防治紋枯病等病蟲害。紋枯病在小麥的整個生長時期均會發生,這種病害非常嚴重,防治的措施是把敵百蟲原粉、三唑酮乳油、禾果利可濕性粉劑按、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噴施在小麥的莖基部位,第一次噴施后2周,再噴施第二次。
2.3 抽穗期病害防治從小麥孕穗期到揚花期,都要注意防治銹病、白粉病、赤霉病等病害。前二者要定時觀察具體情況,當病蟲害程度達到一定的標準后,就要用三唑酮乳油、禾果利可濕及時防治,以防此類病蟲害大面積擴散;建議每1 hm2用110~140 g 50%避蚜霧可濕性粉劑防治赤霉病。
2.4 灌漿期病害防治灌漿期是小麥病害、蟲害發生的高峰期,也是病害、蟲害的重點防治期。在灌漿期,要特別防治銹病,具體的防治方法和抽穗期的防治方法相同。
2.5 防治蟲害的相應措施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如果被蚜蟲侵害,而且侵害小麥的數量達到數百株,就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可以使用比蟲清等藥物[3]。小麥的生長過程中,極易遇到吸漿蟲害,具體的防治措施是在地上鋪一層辛硫磷毒土,防止吸漿蟲在地上化為蛹。假設小麥的蟲害發生在抽穗期,建議使用效果明顯的聚酯類成分的藥物,這種藥物的使用還可以同時預防蚜蟲、食葉害蟲等。防治黏蟲的措施:幼蟲時,用敵百蟲可溶性粉劑防治,每天兩次,噴施藥物時,一定要均勻,而且不僅噴灑在小麥上,地頭田間的雜草上也要噴施,將藥物的防治效果發揮到最大,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蟲害的影響。
3 結語
當前,我國的農業發展速度較快,在整個農業產業中,小麥作為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占據著越來越大的比例,這一現狀也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首要條件。所以,要積極研發、使用先進、科學的小麥種植技術、病害蟲害防治措施,以達到優化質量、提高產量的最終生產目的,同時,從初期的小麥選種、種植,一直到病害蟲害防治,需甄選出適合種植區的耕種模式,科學澆灌,合理施肥,促進小麥實現高產、優質,實現農民經濟收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曹濟紅,郭小云。小麥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4(11):140。
[2]祝新榮。小麥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5(14):127-128。
[3]郭午英。小麥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4(8):52,55。
相關閱讀:農業研究與應用論文費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