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介紹油菜免耕超稀植的種植優勢,并從地塊選擇、品種選擇、秧苗管理、移栽、施肥、病蟲害防治、收獲等方面總結其關鍵技術,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油菜;免耕超稀植;種植優勢;關鍵技術
《現代農機》Modern Agricultural Machinery(雙月刊)原名《浙江農村機電、浙江農村機電;農機科普》,創刊于1983年,是在浙江省農業廳主管出版的一本科普類國家刊物。
衢州地區油菜種植面積穩定在3.4萬hm2左右,是浙江省油菜種植面積最大的地區,種植方式多樣化,單位面積的產量和效益也參差不齊,有些農戶種植油菜還出現虧損現象。近幾年,隨著雜交稻甬優系列推廣應用,油菜播種季節推遲,有些田塊由于前茬收獲遲導致油菜無法播種;同時由于連續陰雨(如2017年)或干旱(如2018年)造成死苗或不出苗現象,嚴重影響油菜種植效益和農戶的種植積極性。近年來,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技術不斷推廣,種植效益也大幅提高[1],但不能避免自然災害的影響。
楊良金在1991年就開始對油菜超稀植進行研究,并取得了理想的產量和效益[2]。張葉全等[3]對雙低油菜浙大622進行了超稀植研究,提出了超稀植的合理密度為6萬株/hm2。由于育苗移栽油菜可以避免自然災害等,因而油菜稀植、超稀植不斷得到推廣應用,但面積不是很大,主要原因是成本比免耕直播多。為此,于2017—2018年度、2018—2019年度進行油菜免耕超稀植的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油菜超稀植不僅省工節本,還高產高效。現介紹油菜免耕超稀植的種植優勢及關鍵技術,以供種植戶參考。
1 種植優勢
1.1 避免天氣影響
近幾年天氣變化不穩定,有時連續陰雨,有時連續干旱,常導致油菜田間死苗或不出苗現象。采用油菜免耕超稀植,苗期集中管理,解決不出苗或死苗的問題,苗齡35~45 d時可以根據前茬收獲時期,選擇陰雨天移栽,避免僵苗或死苗。
1.2 省工節本
油菜采用免耕超稀植,移栽密度3.75萬~4.50萬株/hm2,與傳統的10.5萬~12.0萬株/hm2相比,移栽用工節省50%以上,管理也較省工,農事操作方便。與免耕直播相比,苗期管理和移栽總用工相差不多,其他管理也類似。
1.3 可以減輕病害
免耕直播和傳統種植方式的油菜密度高,田間霜霉病和菌核病時常發生,防治不好對油菜產量影響較大。采用免耕超稀植方式,改善了田間的通氣和透光條件,個體發育良好,可以顯著提高抗病能力,減輕病害。
1.4 穩定種植面積
近年來,衢州市各(市)區縣的甬優系列推廣面積較大,單季晚稻收獲也相應推遲,加上傳統油菜種植效益差和免耕直播遲嚴重影響產量等問題,油菜播種面積受到很大影響。采用免耕超稀植,這些問題都可得到解決,可以穩定或增加油菜種植面積。
1.5 高產穩產
油菜的產量決定于單位面積有效株數、每株有效角果數、每莢粒數、千粒重。采用免耕超稀移栽,改善了個體生長環境,可以使每個個體發育到最佳狀態,大幅度提高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提高有效角果數,還可以提高千粒重。按密度4.5萬株/hm2計算,如果每個單株收獲70 g以上,產量就可達到3 150 kg/hm2以上。因此,油菜采用免耕超稀植只要管理得當,可實現高產穩產。
1.6 套種蔬菜作物
油菜采用免耕超稀植技術,由于行距寬,前期可以套種蔬菜等作物,以充分利用光溫和土地資源。浙江省天臺縣白鶴鎮中澤村某農戶,油菜種植密度3.75萬~4.50萬株/hm2, 2017年9月初套種西蘭花,西蘭花2018年1月底上市,產值7.5萬元/hm2,純利潤5.25萬~6.00萬元/hm2;油菜籽產量也達到2 430 kg/hm2,實現了高產高效。
2 關鍵技術
2.1 地塊選擇
油菜免耕超稀植要獲得高產,必須選擇土壤肥力中上、排水方便的田地。
2.2 品種選擇
選用生育期較長、株型較松散、分枝性能強、產量潛力高、抗逆性較強的雙低油菜品種。
2.3 秧苗管理
2.3.1 早播種。一般9月中旬播種,最遲不能超過9月25日,播種前苗床要濕潤,要稀播、勻播,播種量2 250~3 000 g/hm2,播后覆蓋一層1~2 cm的商品有機肥或松散細土,以利于培育壯苗。
2.3.2 早管理。出苗后即可開始間苗,2葉1心至3葉時即可定苗,間定苗要遵循“苗勢均勻、留強去弱、留健去病”的原則,以保證苗齊、苗壯,留苗70~80株/m2。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