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文主要介紹的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設想的內容,本文作者就是通過對農業產業的發展內容做出詳細的闡述與介紹,特推薦這篇優秀的文章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兩個融合;寶泉嶺管理局
一、抓住發達地區農產品加工產業轉移的契機,精準打造產業“承接區”
隨著產業升級不斷推進,東部沿海發達省份出現產業轉移,將為寶泉嶺管理局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提供重要契機。1.農產品加工產業轉移的主客觀條件在客觀條件上,一方面,農產品加工產業作為較為成熟的產業,有向內陸遷移的內在動力(根據《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顯示,2008~2012年間,農副食品加工業總體從東部向中西部轉移,中部承接比重較大,西部次之。食品制造業向西部轉移跡象更加明顯);另一方面,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升級不斷提速、勞動力價格成本上升以及全國性物流網絡的進一步成熟,生產加工企業近市場原則相對弱化,也加速了農產品加工產業轉移的進程。在主觀條件上,農業基礎扎實、生產組織化程度高、城鎮功能日益完善以及煤炭產業的行業性崩潰轉移出大規模社會剩余勞動力等因素,為農產品加工產業轉移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2.打造農產品加工產業“承接區”的措施(1)加大精準招商引資力度,全力引進產業化項目。一是要加強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政府及企業友好協作關系,掌握其農產品加工產業轉移信息,主動引導相關農業產業化項目落地;二是要重點引進經濟作物、有機果蔬、禽畜、水產等精深加工項目及平臺型營銷企業;三是以“三全”“口水娃”“三只松鼠”“百草味”等生產、銷售企業為重點,著力引進米餅、米線、速食米飯、豆制品、奶制品、堅果類等休閑食品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帶動基地建設;四是要創新招商引資組織方式,在現有商務局招商工作人員基礎上,增配熟悉招商業務人員,專責收集沿海地區農產品加工產業轉移相關信息,全年開展專業化招商活動。在項目引進及落地上,要抽調計劃、工信、建設等相關單位人員成立項目專責推進機構,形成項目引進與落地“無縫對接”,確保項目盡早落地投產。(2)主動扶持現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做強做大。一方面引導本土現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積極與國內外同行業大型企業合作,開展增資擴股工作,利用其資本、市場渠道、技術、信息等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另一方面要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尋求三板市場上市工作,通過資本市場獲得擴張資金、完善產業鏈條、擴大再生產。(3)進一步完善園區功能,搭建產業承接平臺。一是將農產品加工產業“承接區”建設納入城鎮統一規劃。轉變經濟開發區單一的生產性功能,著力打造生產、社會綜合服務、生活一體化的現代化綜合園區。二是進一步提升園區政務服務水平,實行“一站式審批”。從企業需求出發,引導金融、物流、醫療以及人力資源服務等機構進駐園區,為落地企業提供便捷、可靠的公共服務。三是做好產業配套,要緊緊圍繞全產業鏈這一核心,扶持下游關聯度較高的配套產業發展,同時,鼓勵包裝、印刷、運輸等企業在園區內落地,真正做到圍繞大產業做好“頂天立地”,帶動配套小企業實現“鋪天蓋地”。
二、促進產品、產業、市場有機結合和有效聯動,推動搭建現代農產品物流體系
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核心在于產業支撐,而產業的發展與升級又必然要向市場看齊,因此,如何有效地將產品、產業、市場三者進行有機結合,形成良性、有效的聯動,我們就不得不更加重視現代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1.搭建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必然性一是構建農產品物質實體及相關信息在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物理性流動,實現產品的最終價值;二是節約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損耗,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場風險,從而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三是農業產業化具有規模化、工業化、商品化、專業化、信息化的特征,而農產品物流作為商品、物流、信息以及資金等要素的集成體,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2.農產品物流與農產品流通存在的差異過去,我們對農產品物流的認識僅停留在農產品流通的范疇內,這不僅是概念的混淆,更是觀念上的錯位。農產品物流與農產品流通存在本質的差異。一方面,從性質上看,物流是一種服務產業名稱,而流通僅僅是農產品商品化的一個環節,二者之間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另一方面,農產品流通只是針對農產品生產與銷售而言,是連接產品與銷售的過程。而農產品物流則滲透于產前供應物流、產中的加工物流以及產后廢棄物回收物流的整個過程,是商流、物流、信息流以及資金流的有機統一體。3.農產品物流的特點一是農產品的季節性強。不僅體現在生產資料的采購具有季節性,而且還表現為不同季節農產品產出類別也有所不同。二是農產品物流難度大、要求高。農(副)產品普遍具有耐腐蝕性差、鮮活程度高的特性,必須采取保鮮、防潮、烘干、防污等措施進行保存,這就對物流設備及設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三是農產品種類繁多,運輸規模大。農產品品類十分豐富,涵蓋了糧食、經濟作物、畜產品、水產品等門類,流通量巨大。而且從生產資料上看,農業生產又涉及農資、農具等,也將農產品物流規模進一步放大。4.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的措施(1)積極扶持多元化市場流通主體發展。一方面,要更加重視農業經紀人、農產品運銷專業戶和各類涉農流通中介組織。局直地區、綏濱農場、軍川農場、新華農場要積極鼓勵各類工商企業通過收購、兼并、參股等方式,整合現有流通領域資源,參與農產品市場建設和農產品農資經營,培育幾個能夠滿足本地區產業發展需求,具有一定輻射能力的涉農商貿企業。另一方面,局直地區及各農場,要重點扶持域內1~2家經營運行情況較好的合作社,著重發揮農工專業合作社在農資、農業廢棄物、農副產品流通過程的作用,積極開展橫向與縱向合作,主動連接農業生產的上、中、下游,提高市場競爭力與附加值。(2)以特色有機經濟作物、水產品為重點,打造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在立足寶泉嶺管理局現有農產品以及市場需求的基礎上,經過不完全調研,建議寶泉嶺管理局打造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應將重點放在以下兩方面農產品上:一方面是以紅小豆、蕓豆、黑豆為主的經濟作物。以紅小豆為例,2015年每噸平均價格在8000元左右,畝效益在1350元左右,遠高于玉米,隨著價格維持在較高水平,種植面積持續擴大,寶泉嶺管理局僅延軍農場2015年種植面積就達到500多公頃。同時,玉米種植面積的縮減,也為開展大規模有機紅小豆種植創造了條件。從全國情況來看,尚未形成紅小豆區域性集散中心(市場),寶泉嶺管理局率先打造紅小豆集散中心是具備條件的。另一方面是以河蟹、肉泥鰍為主的水產養殖類。由于寶泉嶺管理局地處松花江、黑龍江兩江夾角,水資源豐富,且水質條件極佳,具備發展水產養殖產業條件。河蟹及肉泥鰍養殖在個別農場開展情況較好,以綏濱農場龍門管理區河蟹養殖項目為例,2015年引進蟹苗1500公斤,當年產出河蟹5000余公斤,市場價格在50~80元/公斤不等,并遠銷至遼寧等省份,市場反響好,具備作為產業培養、打造區域性集散中心的條件。(3)引進大型物流綜合服務企業,依托航空港建設,發展生鮮農產品產業。一是著力引進中儲發展、上海錦江以及河南萬邦等國內知名農產品物流企業,提升寶泉嶺管理局農產品物流水平及效率。要積極推動中糧、中儲糧、雙匯(北大荒)肉業、北三峽、人和米業、山林公司等涉農企業物流資源整合,與引進大型物流企業展開深度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或通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打造與寶泉嶺管理局農業產業化發展相適應的專業化農產品物流體系,降低流通過程的損耗與成本,將產品與市場有效對接。同時,依托農產品物流企業銷售信息反饋,對職工或農產品生產企業直接下訂單,減少農業生產的盲目性,真正實現“訂單農業”。二是要做好產業發展的前瞻性布局,依托“鶴崗寶泉”機場建設,深入挖掘航空港口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潛力,著力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方面,高度重視農產品“互聯網+”,引入“平臺型”合作伙伴,利用其成熟的農產品銷售渠道,大力發展生鮮農產品銷售,依托“陸路—航空”聯運,將寶泉嶺管理局生鮮農產送上一、二線城市餐桌。另一方面,積極規劃、發展安全、有機鮮活農產品生產。以有機果蔬花卉種植、生態禽畜養殖、鮮活水產品為重點,整合相關行業資源,注重培養一批運行規范、質量可靠、特色鮮明的企業與合作社,在提升產能的同時,做好全過程質量追溯與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充分對接市場需求,提高附加值。
三、補齊產業化發展中的金融保障短板,探討設立村鎮銀行
現代農業已經由以往單一的生產模式,向跨領域、跨生產、跨行業的復合型轉變,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因而有效、充足的金融保障,就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1.現有農業金融支持的不足一是政策性銀行金融支持力度不足。農業發展銀行作為全國唯一農業政策性銀行,僅建三江管理局有分支機構,其他管理局尚無其網點進駐,服務面有限。且農發行貸款審批周期較長、手續辦理繁瑣且門檻較高。二是商業性銀行金融支持力度不夠。各類商業銀行基層分支機構收縮,造成部分農場網點較少。從寶泉嶺管理局情況來看,除農業基層銀行基本覆蓋各農場外,其他商業銀行網點覆蓋不足。同時,因墾區體制特殊,雖是獨立的經濟區域,但各商業銀行仍然按行政區域劃分進行管理,由于多家商行分屬于不同地域的多家總、分行,造成步調難以一致、貸款效率低等問題。三是農商銀行(農村信用社)金融支持力度有限。農商銀行因股份構成復雜,出資主體不能參與其管理,管理水平較低、市場敏感度差。同時,農商銀行單一的經營模式獲得國家資金支持力度較為有限,資金不充裕,且因自身機制問題,存在貸款質量差等問題。2.村鎮銀行的優勢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村鎮銀行與傳統銀行在提供金融服務上存在一定優勢,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農業生產區域網點覆蓋面廣,網點覆蓋率高,能為職工群眾、專業合作組織以及小微企業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二是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針對性強。村鎮銀行可以有效地根據農業生產需求,提供與投資內容相匹配的各類貸款、小額無抵押貸款以及農機具抵押貸款等針對性較強的金融服務。三是地理及交易成本優勢。由于村鎮銀行網點覆蓋率高,與貸款人接觸頻繁,對其財務狀況、經營情況以及經濟狀況變化信息掌握更加詳細,彌補了以往銀行與貸款人間的信息不對等的不足,且村鎮銀行規模小、結構簡單,管理運行成本低,辦事效率高,能有效降低職工群眾貸款成本。四是經營管理優勢。村鎮銀行運行成本低,又屬于一級獨立法人,決策鏈條短、審批及發放貸款快、經營靈活,能有效對接中小企業以及職工群眾需求,提供便捷、差異化的金融服務。3.寶泉嶺管理局興辦村鎮銀行的發展措施(1)充分論證、積極謀劃,推動村鎮銀行的組織籌建工作。一是明確基本原則。要堅持“立足寶泉嶺管理局實際、服務產業發展、堅持市場導向、預防潛在風險”的原則,發展村鎮銀行。二是制定時間表與路線圖。要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利用3~5年時間,在局直及9個農場(除梧桐河、湯原、依蘭外)內設立1家村鎮銀行及9個分支機構。為便于協調、落實,重點以鶴崗市行政區內農場為主。爭取2018年發布成立村鎮銀行公告,同時成立“金融機構組建領導小組”,制訂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職責。2019年確定以中小商業銀行(哈行、龍江行)或境外商業銀行(匯豐等)為主的主發起人,注冊資本金不少于2000萬,主發起人持股15%~20%,并于當年確定以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農場、北大荒肉業及管理局出資(或間接出資)企業為主的出資人持股比例。2020年完成籌備工作,掛牌營業。三是依法設立,市場化運作。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設立村鎮銀行,并明確其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性質。在市場化運作上,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具備豐富銀行從業經驗與資格的人員擔任管理及其他工作崗位。(2)大力幫扶、多管齊下,推進村鎮銀行的扶持發展工作。一方面,要做好資金、財稅支持。在資金支持上,管理局、各農場應將賬面資金以及國投項目沉淀資金,按照20%~30%的比例,存入村鎮銀行,擴大其資金存量,用以支持其開展業務。積極引導各類企業,將閑置資金存入村鎮銀行,拓寬其資金來源。同時,要主動協調市、縣兩級人民銀行,給予村鎮銀行一定支農再貸款,壯大其資金實力。在財稅支持上,成立管委會獲得財稅職能后,應給予其免征所得稅和減免營業稅的支持政策,并主動實施涉農貸款補貼制度,對村鎮銀行發放的涉農貸款,給予一定比例的信貸補貼。另一方面,要加強經營方面支持。管理局要積極引導各農場,在部分涉農項目貸款上,優先考慮村鎮銀行,為其增加業務量,提高經營性收入。同時,將村鎮銀行拓展自身業務與寶泉嶺管理局推進精準扶貧工作進行有機結合。通過產業扶貧工作,由各農場選取誠信度高、市場前景好、回報率較高的項目,重點推薦給村鎮銀行,并由其按照項目發展需求,提供無抵押小額貸款、農機抵押貸款等金融服務支持。(3)健全機制、重在預防,做好村鎮銀行的風險防范工作。一是要支持、引導村鎮銀行加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從源頭上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二是要積極借鑒、引入主發起人(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管理體系,制定一套與自身業務發展需求相適應的會計、結算、信貸以及內控等管理制度與業務操作規范,強化內部管理,有效規避風險;三是按照“參股不控股、分紅不經營”的原則,由北大荒肉業及管理局出資或間接出資企業(3~4家),作為村鎮銀行出資人(分別持股10%或以下),并選派3人出任銀行董事,從而有效了解、掌握銀行重大決策及管理事宜,在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降低村鎮銀行因管理者經營、決策不當出現的風險;四是合理制定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體系,以寶泉嶺管理局域內商業銀行同崗位基薪為準,制定合理的基薪標準,進一步擴大績效工資比例。且村鎮銀行要積極完善高級管理人員股權激勵,有效建立經營管理人員與銀行的利益聯結機制,降低經營性風險。
作者:張志鑫 單位:黑龍江省農墾寶泉嶺管理局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