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工作是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從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性入手,從學生工作教育、管理、服務三方面職能探索學生工作內涵式發展。
《繼續教育》以“把握繼續教育時代脈搏、引導繼續教育發展潮流,發布繼續教育權威言論,剖析繼續教育熱點問題,傳播繼續教育前沿理論,探討繼續教育創新模式,交流繼續教育成功經驗,追蹤繼續教育動態信息”為宗旨,以“政府決策者的參謀,管理工作者的助手,理論研究者的論壇,培訓需求者的益友”為服務方向,主要發布國家關于繼續教育的方針、政策;反映各地教育改革和繼續教育發展的最新舉措和經驗;報道國內外繼續教育新動向及教育培訓機構、企事業單位開展繼續教育的情況;提供有關招生考試信息;介紹科目指南學習方法、成才途徑。
《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 2020) 》 提出要“ 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指出了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 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 著力提高教育質量” 、“ 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的任務,確立了新時期高等教育科學發展的方向,這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推動高等教育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 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再次為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發展指明了前進道路。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高職院校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形勢下,高職教育也處在由規模擴張到質量提高的轉型期,加強內涵式發展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然。隨著學生工作職能的變遷,探索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內涵式發展也成為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的重要部分。
一、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內涵式發展的界定
內涵式發展是以挖掘事物的內部因素作為動力和資源的一種發展模式。 內涵式發展強調的是結構優化、質量提高、實力增強,是一種相對的自然歷史發展過程,發展更多是出自內在需求。 內涵式發展道路主要通過內部的深入改革,激發活力,增強實力,提高競爭力,在量變引發質變的過程中,實現實質性的跨越式發展。 學生工作是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學生工作是高校對學生在校內外的學習和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的總稱,是高校學生工作者組織指導學生,按照教育方針所規定的教育標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教育管理和服務,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合格人才的過程。[1]學生工作的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的豐富和拓展,從“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發展到“ 學生日常管理” 再到“ 學生工作”,是教育到管理再到服務三者功能的演變與融合,學生管理和服務已成為與教育并重的職能。 可見,學生工作涵蓋了教育、管理、服務三方面的職能。[2] 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管理以學校的規章制度為依據,服務以學生的成長成才為宗旨。 高職院校學生工作所肩負的任務就是提升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高職院校學生工作內涵式發展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學生工作是建立在高職學生基礎上的,高職學生有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心理相對浮躁、自控能力較弱、思想活躍,興趣點低、自我意識強、缺乏敬畏等特點,加上高職學生在入學基礎、培養方式、培養目標上與普通本科院校的差異,使高職學生工作與普通大學有一定區別。 而隨著社會環境的新變化、教育事業的新發展、教育群體的新特征,對學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工作管理與服務水平,促使學生工作教育、管理、服務的職能有機融合,需要通過夯實基礎,充實內涵,堅持走學生工作內涵式發展的道路來實現。
1. 強化培訓,提高隊伍素質。 高職院校輔導員起來,構建大思政體系,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形成來源渠道相對單一,多為普通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的 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
2. 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引導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碩士研究生,從事學生工作所要求的專業知識也欠缺,專業化程度低,缺乏社會經驗和實踐經驗,因此 作用。 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上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加強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培養學生工作的專門人 可持續發展,學生除了掌握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學才尤為重要。 開展專題培訓、業務考核、輔導員沙 會做事懂得做人。 而校園環境是學校辦學理念、辦龍等活動,提升輔導員的實際工作能力。 提高輔導 學目標、學校傳統、校風、學風的綜合體現,學生對員的理論水平和主動意識,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 校園文化的認同越高, 學生個體發揮的能力就越學生的專業學習當中去;用科研帶動教育,引導輔 大,要加強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構建學生的認知導員在教育過程中多產出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 體系,使學生理解、認同學校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從有重大現實意義的成果。
3. 在研究高職學生的心里特點和行為規律的 理、服務與發展有機融合,通過規范、專業、系統、高基礎上加強制度建設,依靠激發學生的興趣、注重 效的服務,在發揮學生主體意識的基礎上,促進學學生的參與,激勵學生的進取、尊重學生的人格,理 生的全面發展,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完善特殊群解學生的差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從而 體學生幫扶、資助、服務機制,使工作有章可循、有強調學生在管理中的主體地位與作用,鼓勵學生對 法可依,給有需求的學生提供適時的服務,為學生學校的規章制度進行學習、思考,引導學生自覺貫 解決實際困難;建立特殊群體學生信息庫,及時掌徹執行,不斷促進學生的養成教育。 達到制度建設握學生情況,為工作提供預警,為學生提供及時的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相互滲透的目的。 幫扶;通過五一、中秋、十一、元旦等節日平臺開展
4. 規范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學生工作標 活動,轉變學生對人對事的冷漠態度,提升學生的準化就是將工作中目前認為最好的實施方案作為感恩意識;通過加強學業輔導、心理輔導、搭建幫扶標準,讓整個學工系統的人都執行這個標準并不斷 平臺,增強幫扶工作的時效性和針對性,幫助學生的對其進行完善。 實行標準化的目的在于儲備知 找到“ 歸屬感” 和“ 認同感”,幫助學生形成自信自強識,教育培訓,防止錯誤發生、提高工作效率、保證的精神風貌。
在高職學生工作中,必須加強服務的職能,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學生工作的服務職能更多的指向事務性的工作,如學生資助、學生宿舍服務、學生辦卡辦證等,要想發揮好其服務職能,需要強調學生的主體位置,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了解學生需要什么關心什”,、么,遇到的困難是什么,主動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加強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建設的目的在于統籌資源、共享資源、協同工作、提高工作的針對性、提升處置能力和分析能力。 要調研信息化工作涉及到的部門的特色需求,根據不同部門的工作特點懂得學習,不斷的提升自我。
[1] 黃必春. 高校學生工作的內涵式發展[ J] . 大眾科技,
[2] 潘世墨. 高校學生工作:“ 教育、管理、服務” 的辯證關系
[ J] . 中國高等教育,2007(10):11-13.
[3] 江雪芳. 高職學生工作柔性管理的內涵與達成[ J] . 教育
[4] 張潔.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適度性研究 [ J] . 北京財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