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文主要介紹的是大學生誠信教育問題的重要性,誠信是每個人都具備并且都要學習的品質,尤其在教育方面,誠信影響著人的一生在教育的過程中也一直教導學生,學校在這一方面也給與大力支持。本文就是通過對誠信教育詳細的闡述來介紹的,僅供相關人士參考。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月刊)創刊于1985年,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創辦的學報類正式期刊。本刊將一如既往地突出原來的辦刊特色,不斷提高質量,努力為繁榮學術、發展我國文化教育事業做出貢獻。本刊主要刊登政治、哲學、歷史、語言文學、心理學、數學、物理、化學、地理、人口、計算機等學科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及教學研究等方面的論文,讀者對象是高等學校師生、中等學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
關鍵詞:終身教育;誠信教育;閑暇
一、終身教育對個體誠信發展的重要意義
法國教育家保羅•朗格郎提出了終身教育的理念,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版的《學會生存》一書中,看到了終身教育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如今,“人”這一主體已經被不斷解構,從而更清晰地勾勒出人有待發展的巨大潛能,因此,終身教育的內涵已遠遠超出了僅僅局限于特定環境中的學校教育的內容,尤其是專業學習的內容,它涉獵了人生活中道德、情感、意志、認知、個性、能力等所有內容。人的一生是終身學習的一生,是需要不斷完善的人生,是在解決了物質自我基礎上設計自己的一個完整的、向上的社會性自我,最終達到最高層次的精神自我的追求。然而,社會性自我的構建是從他人的角度對自身的評價及評定,因為生活在社會中,無法讓自身逃離社會這一“場”,必須“在場”,因此,“在場”的標志是不斷獲得的社會性自我。而社會性自我的構建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從個體內在的知識結構、文化素養到個性、外貌、家庭情況等外在條件,尤其是個體的誠信品質對其社會性自我的構建具有重要影響。因此,終身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成長和“成人”。
二、終身教育與誠信教育的關系
終身教育的目的是讓人的生活更加充實及美好,使生活的目標得以不斷實現的重要舉措。誠信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人要生存、要獲得正向的社會性自我就必須要有誠信,因此,所有人都必須過終身的誠信教育生活,所有人都是誠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對象,也是它們的主體。誠信教育是實現理想的生存和生活狀態這一重要目標必不可少的途徑,也是終身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的依據之一。但縱觀古今,缺乏誠信的事例數不勝數,但通過誠信獲得巨大利益的人也多如牛毛,從關于誠信的案例中,深刻地認識到誠信對人發展的終身意義。因此,有人說是“沉默的大多數”,是被“平均了的大多數”,但今天要說的是這些“平均了的大多數”、這些“常人”他們的誠信也是平均的,有人說這是一個誠信缺失的時代。因此,對于缺乏誠信的人及事件,不應該再是那沉默的大多數,而應該努力做一個具有誠信意識和誠信行為的人,并且堅持一生。必須過終身誠信的生活,接受終身誠信的教育。誠信貫穿一生,誠信教育高效功能的發揮必須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發揮,才能滲透學生的一切生活乃至一生。
三、大學生誠信現狀
大學生誠信現狀已是大家普遍認識到的一個嚴重問題,它涉及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考試作弊蔚然成風到學生拖欠國家助學貸款無一不讓人心涼,更不用說生活中不計其數的、細小的誠信缺失事件。誠信缺失的現狀讓人堪憂,由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是在社會誠信文化缺失及失信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情況下強調誠信的重要價值。在誠信缺失的社會中,大學生的誠信必然會受到影響,但作為成長中的一代,作為自己人生發展的主人及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中堅者,他們肩負自身發展的責任、民族復興和國家繁榮昌盛的重擔,更需要誠信作為基石實現并超越夢想。因此,誠信的回歸是個人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前進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四、創新型誠信教育的探析
關于誠信教育,從教育的場景類型看,必須關注家庭、學校及社會對誠信的重視,尤其是重視學校教育中開展的顯性誠信教育及校園文化中隱性的誠信教育,然而,從顯性誠信教育的角度出發,它具有不言而喻的價值。但是,誠信教育的模式以及對學生學校生活的時間點的關注過于僵化,因此,從隱性教育的角度看,學校誠信教育必須勇于創新,才能真正發揮其功能。
(一)誠信教育必須關注學生閑暇時間的誠信行為
閑暇時間對個體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在閑暇時間彰顯的行為更能折射出個體的誠信品質。學生失信的原因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閑暇時間的誠信行為應該且必須得到關注。因此,學生閑暇時間的利用對其誠信發展具有重要性。一個人如果把閑暇的時間都用于不誠信的行為,那么,他的一生就離不開失信。因此,關注學生閑暇時間的誠信問題,是誠信教育應有的一個視角。
(二)誠信教育必須學生生活化
回首誠信教育收效甚微的狀況,其中的一個原因在于其僵化的、硬生生的、脫離學生現實生活和未來生活的實際,這種誠信教育讓學生無法產生對誠信文化的認可乃至對誠信失信行為的漠視,最終他們成為了走在誠信失信行為路上的旁觀者。誠信教育應該從兩方面進行:一是誠信行為給自身帶來的好處;二是失信行為對學生自身產生的危害或后果。這樣誠信就能更好地內化為人的一種品質,學生就會不斷培養誠信的素養、并堅信對自己所堅持的誠信具有強烈信心,就能形成誠信文化認同的意識,最終學生自覺養成誠信的行為習慣并在現在及將來的生活中彰顯誠信行為,誠信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
(三)學校誠信教育應與當前社會信用制度相關制度保持一致
學校誠信教育對于國家關于信用的制度、政策應該及時向學生宣傳,讓學生在社會信用制度的規范下有意識地培養自身的誠信意識。比如對征信的宣傳,尤其是征信不良記錄對個體產生的影響,這樣學生就會正確規避產生不良記錄。讓學生明白征信影響未來自身的信用,這個信用會影響個體是否可以在銀行借款。同時也應該讓學生清楚征信并不僅僅銀行欠款,還涉及電信、電費等等方面的信用。也就是說,讓學生知道他的生活中征信跟隨其一生的方方面面。只有了解了社會的信用制度,學生才不會“無知者無畏”而做出影響自身誠信度的事情,才會“知之而不為”。
(四)學生個體應有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心態
終身教育應是終身誠信的教育,誠信影響人生發展的方方面面,同時個體的方方面面也影響到誠信的培養和發展。誠信本身是人的一種素養,它與個體的態度、情感、認知、價值觀具有緊密的聯系。因此,誠信是個體的一種良好品質,這就需要學生個體要有健康向上的、積極的心態。只有這種素養和心態的人,才會自覺培養自身的良好品質,才會嚴格要求自身。因此,誠信素養的培養不是單一的誠信教育就可以達成的,而是需要人的健康心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共同引導才能逐漸養成并成為自身的品質。誠信素養的最終達成離不開健康、向上的人的培養,只有這樣,個體在成長的過程中,誠信就是自身人生觀、價值觀、健康向上積極心態的具體化。總之,誠信教育貫穿人的一生,人的積極向上發展離不開誠信。誠信教育高效功能的達成必須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及學生自身共同發揮,誠信教育的正向功能才能真正滲透到學生的一切生活并貫穿一生。
作者:楊小旭 單位:貴州職業技術學院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