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故事是很多小朋友都喜歡的,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會利用童話故事進行有效教學,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本文是一篇語文教學論文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小學語文中的童話教學。
摘 要:合理利用兒童好奇心展開教學,于兒童的語文能力、審美意識和藝術鑒賞力提升大有裨益。兒童一旦面臨新奇的、神秘的甚至自相矛盾的事物,就會情不自禁產生感官、動作、言語的探究需求。而學生的好奇心能發展到何種程度,又能產生何等教學效益,教師的教學行為是關鍵。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
童話故事其特定的表現形式,容易激起兒童對故事內容、藝術構思、表現技巧的好奇心。而學生的好奇心能發展到何種程度,又能產生何等教學效益,教師的教學行為是關鍵。那么,我們教師應該怎么做呢?
一、盯住題目,解懸念之密
童話里藏著許多秘密,教師的任務是引出秘密,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激活他們的探秘潛能,使懸念和奧秘在孩子心中自然地埋下神奇的種子。
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和我一起寫下課題,然后問:為什么這個故事要用“從現在開始”這五個字作題目呢?請學生自己去讀讀《從現在開始》整篇課文,幫助老師解開這個秘密。孩子們帶著問題讀得很起勁,我從他們的眉宇間感受到了尋找答案的認真和疑惑不解的苦悶。
讀后,大家發現:這五個字的短語從頭到尾在文中反復出現了很多次。
“真是會動腦筋啊!你們發現了童話的第一個秘密――文中反復出現的詞語或短句就可以作為故事的題目。”孩子們喜不自禁,臉上寫滿了勝利者的喜悅。
突然有個孩子站起來說:“我發現‘萬獸之王’這個詞語在課文里也重復出現了好幾次,為什么不用它做課題呢?”孩子們聽他這么一說,又陷入了疑惑之中。我并不急著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讓他們再讀課文,這次只要求讀動物們說的話。
讀后,大家一番議論、交流,終于發現了問題的答案,原來在每個動物說話的開頭都會用上“從現在開始”這五個字,這是選“萬獸之王”的規定,也是這個故事中動物語言的顯著特點,比“萬獸之王”更吸引人,因此用“從現在開始”做課題更好。
懸念以及揭示懸念所帶來的“神奇”感受,讓學習變得饒有趣味。
二、關注語言,解多元之密
孩子們基于好奇心的觀察、探索、詢問、交流、操作,如能得到更多的鼓勵與支持,就會逐漸內化為他們自己的人格特征。
“不僅僅是題目,這篇課文里還藏著許多秘密。你能挑戰一下,做個杰出的解密員嗎?”我用充滿誘惑力與鼓動性的話語,引得孩子們群情激動,躍躍欲試。
1.從整體感知到局部探微
如果說朗讀是從整體上感知童話的內容,解讀詞語則是局部的探微攬勝。一組又一組的詞語,為滿足學生探究的需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我發現每一次動物說話,開頭都是‘從現在開始’,一共有六個。”
“以前老師告訴我們,用詞不要重復,可這篇課文卻用了六個‘從現在開始’。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貓頭鷹很神氣,他要學獅子大王宣布命令。”
“因為袋鼠當上大王太激動了,所以要用大王的語氣來說話。”
“你們不但善于發現秘密,還善于思考秘密背后藏著的秘密。注意‘從現在開始’,咱們來當當故事里的動物,我們去讀一讀他們的語言。”
六個“從現在開始”是孩子們發現的第一個關于詞語的秘密。以前老師教的,與課文中所不斷重復出現的“從現在開始”,產生了認識上的錯位,激起了孩子們思維的樂趣。他們發現了六個“從現在開始”,更要去探尋六個“從現在開始”背后的秘密――語文課思維的過程有時比思維的結果更重要。
2.從文辭解讀到符號研討
小小標點學問大,與文本的主題思想密不可分。童話,也不例外。
“老師,我還發現,貓頭鷹和袋鼠說完話之后的標點是感嘆號,小猴子卻是句號。”
“你可以當小老師了,發現了這么多。你們猜猜看,這是為什么?大膽猜!”
“貓頭鷹說話用感嘆號是因為他神氣極了,課文里有這個詞。”
“袋鼠當上大王很激動,所以說話也是感嘆號,課文里有‘激動’這個詞。”
“小猴子不神氣也不激動,他很冷靜,所以他是句號。”
……
“沒想到小小的標點符號居然藏著這么多的秘密,它還能與前面的提示語聯系起來!拿起語文書,我們一起來演演神氣極了的貓頭鷹、激動的袋鼠和冷靜的小猴子。”
用猜一猜的方法解密,沒有對錯的界限,只有準與不準的區別。孩子們通過猜一猜,聯系課文,從標點符號中獲得了潛在的語言信息,與文本要傳遞的意義產生了強烈的“心理認同”效應,在與教師、文本的對話之間獲得了更有厚度也更有趣味的閱讀體驗。
三、拉大縫隙,解語用之密
我常常對童話文本進行切割開發,拉大縫隙,鼓勵學生續寫、仿編故事,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語言實踐能力。
課上到這兒,讓學生復述故事,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我不這么處理,我的課堂始終要帶給孩子們“柳暗花明”的“驚奇感”,讓他們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中,體驗到探尋與創造的樂趣。
“貓頭鷹習慣白天休息,夜里做事,他就讓動物們也――(生答:白天休息,夜里做事);袋鼠習慣跳著走路,就讓動物們也――(生答:跳著走路)。他倆完全不顧別人的感受。你們知道嗎,一開始呀,小猴子也發生了這樣的錯誤,他想到自己當了萬獸之王,又神氣又激動。”我神秘的提示讓孩子們情緒高漲。“你們知道一開始小猴子想宣布的命令是什么嗎?”我邊說邊出示小猴子爬樹、吃桃子和用尾巴蕩來蕩去的圖片。
“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跟我一樣,天天在樹上爬來爬去!”
“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跟我一樣,都得住在樹上,成天抓著藤條蕩來蕩去!”
……
“除了小猴子,原本小熊、小白兔等等也要輪到當一個星期的萬獸之王,他們也早就在心里想好了要宣布的命令。你們來猜猜,他們又會宣布怎樣荒唐可笑的命令呢?這是老師最想知道的秘密。”
孩子們在小組里討論得不亦樂乎,五分鐘后爭著開始交流。
小魚兒神氣地說:“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跟我一樣,在水里生活!”
小蛇嬌聲嬌氣地說:“從現在開始,你們都要跟我一樣,擁有苗條的身材,優雅地扭著走路!”
學以致用,水到渠成。教師一步一步地引導,展現的是一個故事誕生的過程。這個過程,伴隨著孩子們的思考與猜測,最后轉化為創作。把幾個孩子的創作組合起來,一篇新版的《從現在開始》就誕生了。以“荒唐可笑的命令”為主題的半扶半放式說話訓練,最終解開了師生共同的秘密。
參考資料:
[1]胡壽海.小學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0(01)
[2]王良朝.小學語文教學中“跳躍式分析法”的運用[J].教育評論,2000(01)
[3]李愛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問難[J].教育評論,2000(03)
語文教學論文發表期刊推薦《語文教學與研究》在社會上和中學生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它通過對大量名家名篇的賞析和中學生優秀習作的評點,指導學生如何閱讀,如何寫作,是目前開展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讀寫能力,促進語文素質教育的最佳語文刊物。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