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工程建設中混凝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從混凝土裂縫的預防和控制,質量的保證措施以及混凝土養護時間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 技術管理 措施
Abstract: in moder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concrete with the balance of power. This paper, from the concrete crac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quality assurance and concrete curing time are analyzed.
Keywords: mass concrete technology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U5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混凝土,簡稱為“砼(tóng)”:是指由膠凝材料將集料膠結成整體的工程復合材料的統稱。通常講的混凝土一詞是指用水泥作膠凝材料,砂、石作集料;與水(加或不加外加劑和摻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經攪拌、成型、養護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稱普通混凝土,它廣泛應用于土木工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各種大型建筑的建設工作層出不窮。如大型水庫、大型建筑、大型橋梁等,使大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工程不斷增加,建筑學家對大體積混凝土的定義是:“結構斷面最小尺寸80cm 以上,同時水化熱引起的混凝土內最高溫度與表面溫度之差預計超過25℃的混凝土稱之為大體積混凝土。”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溫度裂縫的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裂縫的預防和控制措施
1.在混泥土施工過程中,要控制水化熱的產生,關鍵在于材料。材料不同,其特點不同,比如,具有早強性能的水泥,它的水化熱較高,收縮性也較大。在施工中,我們可以優先選用普通硅酸鹽水泥,碎石或卵石作為粗骨料。一般粒徑在5~30mm 之間,含泥量一般應≤1%,其具有良好的形狀,質地堅硬,細長和片狀顆粒不多于10%,不含風化顆粒。就細骨料而言,一般選用中砂,含泥量≤1%,色澤均勻、干凈,細度模數方面,控制在2.7 左右,砂率為30%~45%。UEA-M 復合膨脹劑可作為膨脹劑來選用,能夠起補償收縮的作用。為了降低早期水化熱以及增強后期強度,可選用顏色淺、細度小、質量穩定的優質Ⅰ級粉煤灰以及木鈣減水劑。為了延長混凝土的終凝時間,減少早期水化熱的集中產生,我們在攪拌的過程中,還應該添加些緩凝劑;還應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一般可以在18~22 之間,目的是減少用水量,從而使水化熱降低。產生水化熱的兩個基本條件是水泥和水,我們可以通過上述辦法減少兩種材料用量從而減少水化熱的產生。
2.混凝土配合比的調配。混凝土標號和抗滲等級應按設計圖紙要求進行,應提供有合格證書的復合高效防水劑、水泥、砂、石,委托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試配,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中根據天氣實際情況控制好砂石的含泥量和含水量,以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和設計要求。
3.采用較大粒徑的粗細骨料在規范允許的條件下,盡量采用較大粒徑級配連續的骨料配制混凝土,因為增大骨料粒徑,可減少用水量而使混凝土的收縮和泌水隨之減少;同時亦可減少水泥用量從而使水泥的水化熱減少,最終降低了混凝土的溫升。實踐表明,采用較大粒徑的骨料配置同樣強度的混凝土,在水灰比相同的條件下水泥用量可減少40~50kg,用水量也會相應減少。
4.采用合適的施工方法。大體積混泥土產生裂縫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其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防止大體積混泥土裂縫的有效措施。
(1)泌水處理。在澆搗混凝土的過程中,將有大量泌水和浮漿涌出,然后順著混凝土的坡面流入側模底部,側模底部的開孔可以將泌水從基坑中排出。當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和頂端模版將要接觸時,就換個方向澆筑,使水集中在一處,隨即用水汞將水排出,減少混凝土表面裂縫,保證品質優良。
(2)混凝土澆筑方法。混凝土的澆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層、連續逐層推移、一次到頂的方法進行。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每層混凝土初泥前都確保被上層混凝土覆蓋,保證上下層澆筑間隔不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避免施工裂縫出現。依據設計圖紙中的后澆帶將整個大底板劃分成厚薄、大小不同的區段,每個區段獨立一次澆筑完成。
(3)混凝土振搗方式。在澆搗混凝土時使用振動棒。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可進行二次振搗,這樣就可以防止混凝土泌水時在粗集料和水平鋼筋下部產生水分,形成空隙,使鋼筋和混凝土之間的把握力增強。預防因塑性沉落的出現而產生的裂縫,使內部微裂情況的發生頻率降低,保證混凝土更加密實,減少裂縫的產生,提高混凝土的抗壓強度。
(4)加強施工管理。混凝土結構中各處強度不一樣,強度低的地方會最先產生裂縫,從而向四周擴展,制作混凝土時把關不嚴,離差系數就會增大,從而導致裂縫增多。為了防止這一情況的發生,必須加強施工管理,嚴格把關,提高質量。
(5)表面處理。對于表面水泥漿較厚的泵送混凝土,澆筑大約2 到8 小時后,起初可以用長刮尺按一定程度刮平,為了使混凝土表面更加密實,刮平后用木板反復壓過,最后用貼面板收面。收面后應該及時用塑料薄膜覆蓋。
二、混凝土養護時間
1. 混凝土剛剛澆板澆筑完成后的12 個小時之內必須對其進行覆蓋養護,可采用稻草、麻袋等覆蓋,并要對其進行澆水,保持一定的濕度,對一般混凝土在剛剛澆筑完后的養護時間為≥7 小時,如果是添加緩凝劑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在剛剛澆筑完后的養護時間為≥14 天。
2.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的72 小時之內,嚴禁對其進行踩踏、支模、加荷等破壞行為;當混凝土強度≤10 米每帕時,嚴禁在澆板上吊運、壓放過重物體,堆放重物時要盡量的減輕對現澆混凝土板沖擊影響。施工過程中要注意對施工推載的控制工作,荷載量不能超出相關文件的規定荷載量。
三、混凝土的質量保證措施
1.選擇合適水泥。在選擇水泥生產商的時候要選擇規模比較大的,固定采購地點,可以保證水泥質量。
2.嚴格控制骨料級配和含泥量選用10.4mm 連續級配碎石(其中10.3mm 級配含量65%左右),細度模數2.8-3.0 的中砂(通過0.315 凹篩孔的砂不小于15%,砂率保持在40~45%)。砂、石含泥量保持在1%以內,并且里面不能混有有機質雜物,一律不得使用海砂。
3.減少水泥用量。減少水泥水化熱,從而使混凝土的升溫值降低。為了保證混凝土的可汞性,水泥用量應保持在450 千克每立方米。
4.摻外加劑,控制水灰比。按照設計要求,混凝土中摻入的復合液為水泥用量的4%,復合液同時包括了防水劑、膨脹劑、減水劑、緩凝劑所具有的功能,其中所含的糖和鈣可以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可以減少20%左右的用水量,可將水灰比保持在0.55 以下,將初凝時間延長到了5 小時左右。
5.加強技術管理。(1)加強原材料的檢驗、試驗工作。應該嚴格遵守方案以及交底的要求,按要求指導施工,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加強計量監測工作,固定時間進行檢查并認真詳細的進行記錄。對于澆筑的時候可能出現的冷縫應該嚴肅對待,并采取措施防止其發生。(2)加強對人員的技術管理,在對每一個環節的施工節點時,施工前的技術交底工作一定要做到位,施工結束后應該進行總結,主要圍繞施工過程中技術的應用。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現象,尤其應該重視,認真細致的進行分析,討論,深入研究,保證施工過程沒有失誤。
6.合理組織勞動力及機械設備(1)施工人員分兩大班四六制作業。每班交接班工作提前0.5 小時完成,且明確落實好接班應注意的問題,避免在交接班時的疏忽而引起潛在質量危機。(2)承臺澆注采用自由式泵送,并用塔吊配合,避免接、拆泵或堵管時混凝土出現冷縫。每臺泵輸出混凝土量大概在22 立方米每小時浮動,塔吊吊運混凝土4.5 立方米每小時左右。人員的分工明確,在實施過程中有序管理所有工作人員。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建筑行業也得到了猛速的發展,而在現代建筑中,混凝土材料是運用最廣的材料之一,社會對混凝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建筑工作者,我們要不斷探索優化混凝土質量的配合之比,努力完善澆注的技術,提高養護混凝土的方式方法等,在施工之前做好充分的施工準備、加強現場勘察,及時的協調好各部門的工作,加強過程管理。在混凝土工程日益擴展的今天,我們必須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創新混凝土的技術,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質量,從而使混
凝土工程進一步完善,順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洪健.建筑施工技術[M].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2]重慶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施工(上冊)[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3]張冬梅,張彥祥.常見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及修補方法[J].混凝土,2001,10.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