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當代會計》發表的一篇會計論文,創刊于2014年1月,是由江西省報刊出版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一份集實用性、理論性于一體的會計專業期刊。主要欄目:名家觀察、案例庫、會計實務、審計園地、納稅與籌劃、國際視野、財務管理、工作交流、考試、法規。
[摘 要] 近年來我國會計準則和制度受國際會計準則的影響越來越大,而長期以來,國際會計準則留給會計人員職業判斷的余地一直較大;同時也由于我國經濟正處于轉軌時期,交易或事項復雜且個性化,準則、制度不可能窮盡所有現實或潛在的交易事項,因而不可能有惟一普遍適用且穩定不變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這些因素都給會計職業判斷留下空間。而會計職業判斷是在一定條件下相對主觀的事情,它不僅受國家法規、政策制約,也受到會計人員某些自身特征、職業道德水準和專業素養等多重因素的制約。
[關鍵詞] 會計政策 會計方法 會計職業判斷 會計職業責任
近年來由于我國會計準則和制度受國際會計準則的影響越來越大,表現較為突出的一點是,對一些交易或事項不再規定具體的會計處理方法,而是給出判斷的標準。因而在實務中,會計人員常常要針對綜合情況做出職業判斷。然而在判斷過程中,由于受所處環境、職業道德水準、專業素養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職業判斷的結果會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如何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較好地體現會計的“客觀中立性”,維護“公眾利益”,對會計人員的職業責任提出了嚴格要求。
一、會計政策、會計方法選擇的必然性,加大了會計職業判斷空間
1.會計準則、制度和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由于各企業的實際情況不同,具體業務存在個性,準則的制定不可能包羅各種現象,只能對企業工作提出基本原則和規范,并留有一定選擇余地,對同一會計事項的處理會有多種備選的會計處理方法,它們成為會計政策選擇的對象。而隨著企業經營方式的多樣化、經營范圍的擴大和外在環境的日趨復雜,同類會計事項的個性化異常明顯,法定會計政策也趨向于為企業提供更大的會計準則選擇范圍,為會計職業判斷帶來空間。此外,會計準則較會計實踐發展存在一定的時滯,當新情況、新領域、新行業出現時,一時很難找到匹配的會計準則作為會計操作的依據,這就使會計實踐出現暫時的政策斷層,也為會計處理選擇會計政策和方法提供了空間。但問題的關鍵是哪種方法才能做到“如實反映”,我們不能說對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有多個不同卻都是真實的反映,所以不同會計職業判斷結果會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2.會計法規之間的錯位,增大會計職業判斷空間。對比發現基本會計準則和具體會計準則之間,具體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之間,會計準則與財務通則之間,會計準則、制度與稅收制度之間都存在不協調甚至矛盾、沖突的地方。這些錯位使會計事項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帶有了很大的彈性,增大會計職業判斷空間。
3.會計事項的模糊性,會引發會計政策的選擇及變更。會計事項的模糊性主要表現在不確定的計量結果,需要根據經驗判斷做出估計;不確定的計量方法,使會計確認和計量工作不得不借助于假定和估計的方法。如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年數總和法、雙倍余額遞減法等,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可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會計人員只有在工作中運用自身的職業判斷,在諸多可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中,選擇適合本企業具體情況的會計處理方法,以使會計信息能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經營狀況。
4.受國際會計準則的影響,使我國會計規范對會計職業判斷的要求逐步提高。長期以來,國際會計準則留給會計人員職業判斷的余地一直較大。原因是國際會計準則將處理重要項目作為一項基本原則,對于非重要項目,國際會計準則的規定一般不夠細致;同時,國際會計準則的宗旨是協調各國會計準則和實務,而各國的會計準則和實務又大相徑庭,為了盡量做到準則的普遍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就會對同一交易或事項的處理確定多個備選方案。近年來我國會計準則和制度的制定受國際會計準則的影響越來越大,面對日益復雜和個性化的交易或事項,準則和制度不可能也無必要事無俱細,所以對會計職業判斷的要求也逐漸提高。
二、會計職業判斷水平和出發點直接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所謂會計職業判斷,是指會計人員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按照會計準則、制度等現有的財務會計法規要求,根據企業理財環境與生產經營特點,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對日常會計事項的處理和財務報表的編制應采用的原則、方法、程序等方面進行的選擇、認定和判斷的過程。
1.會計職業判斷的專業性決定會計職業判斷水平的差距,從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會計職業判斷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它對于事物的判斷是基于自己的專業知識基礎之上的。會計職業判斷是會計人員通過自己對企業日常事項的了解,同時又結合自己對準則、制度要求的掌握,做出的一種合規性的判斷,所以其專業素養直接決定會計職業判斷水平和會計信息質量。
2.會計職業判斷的主觀性決定政策選擇的出發點,從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在會計準則、制度賦予了單位較大的選擇會計方法的空間情況下,允許企業會計人員為了更有效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根據自身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方法,會計職業判斷主觀性表現明顯。而在會計事項的處理過程中,這種主觀性表現得更為明顯。但是使用不同的方法會輸出不同的結果,哪一種方法能使結果更貼近實際,只能由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來確定。這無疑會在一定程度上摻雜會計人員的主觀臆斷。
3.會計職業判斷的權衡性決定會計職業判斷的結果,從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只要存在著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會計選擇,企業管理層選擇其一,以操縱會計信息使自己的效用滿意化。會計人員在職業判斷的過程中,始終面臨著多個方案的比較、選優,面臨著可靠性與相關性,利益驅動和公允公正等觀念和立場的矛盾與權衡選擇。
4.會計職業判斷的決定風險性決定會計職業判斷的責任感、使命感,從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會計職業判斷不單純是一種技術手段,不同的判斷結果將生成不同的會計信息,這些信息將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行為。換言之,會計職業判斷是有經濟后果、有風險的。這種風險的大小從主觀上看,會受到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從業經驗、判斷技巧、工作責任感以及會計人員對客觀情況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從客觀上看,會受到判斷對象的復雜程度和社會經濟環境的廣泛性等因素的影響。
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賦予企業以會計選擇的自由空間,并不意味著會計人員可以沒有約束,肆意捏造、提供虛假信息。會計職業判斷也只能在準則、制度提供的空間范圍內進行判斷才是合法的。一旦超越這個空間,就會走向極端,蛻變成會計操縱,最終也必將受到法律制裁。
三、忠實履行會計職業責任是會計人員的使命
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職業判斷的過程中,自始至終融入了判斷者個人的理論知識水平、經驗和業務技能等,不能純粹從技術會計角度出發,還應從更廣泛和更開放的角度出發,較好地處理它的“客觀中立性”與“經濟影響性”之間的平衡,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
1.會計人員要具備充分履行職業職責能力、提高職業判斷水平,應從理論水平、實務經驗、職業道德方面共同努力。第一,基礎理論應扎實,并隨著會計改革的逐漸深入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由于會計本身是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而發展的,從而使得會計方法不斷更新,會計理論不斷豐富,會計服務的領域不斷拓寬,這都要求會計人員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第二,忠實職業責任、準確職業判斷還需要經驗支持,而經驗則來自于處理會計業務或事項的歷練和積累,掌握一定的判斷技巧,在會計理論、會計原則的指導下,根據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經驗選擇切實可行的會計方法和會計政策。這個過程沒有捷徑可走,在廣泛參與會計實踐中多學、多思、多問、多悟并做出總結。第三,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真實、公允是會計職業判斷的基本準則。會計準則賦予會計人員的靈活性越大,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